本文目录
「F1」多项重大变革与两个王朝:2010年代回顾!
红牛时代的维特尔与奔驰时代的汉密尔顿的王朝年代
F1虽然在舒马赫-法拉利王朝结束后暂时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不过到了2010年,德国车手维特尔与红牛车队展开了他们的四连冠之旅。
于2004年年底以象征性的1美元收购捷豹车队的Red Bull在经过数年磨合后才终于在2009年赛季后半展现了其争冠实力,并在2010年问鼎冠军,当年维特尔虽年仅22岁,不过在2007年后半正式出道的他在这年展现出优异速度,击败经历丰富的队友马克·韦伯与当年转往法拉利车队发展的费尔南多·阿隆索,写下史上最年轻世界冠军车手纪录。
虽然维特尔与红牛车队在2012年再次遭遇了法拉利的挑战,不过在法拉利的自乱阵脚下,维特尔有惊无险完成三连冠,并在规则大变动前的2013年靠着19战13胜与单赛季最高9连胜的纪录完成双料冠军四连冠,不过在那之后,红牛车队就没有再度高举世界冠军奖杯的机会。
因为到了2014年,FIA的新技术规则正式将F1推向油电混合动力时代,为此花费大量人物力,以及在2013年招募刘易斯·汉密尔顿入队的奔驰如之前的红牛车队般获得极大成果:史无前例的双料冠军六连冠。
虽然汉密尔顿当时的转队备受各界质疑,不过时间与赛场上的表现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这位英国车王先是在2014与2015两年在与队友尼科·罗斯伯格的激烈竞争后为自己添下第二与第三座世界冠军,让这对昔日卡丁车战友的冲突在2016年达到最高峰,直到罗斯伯格在当年夺冠后闪电宣布引退为止(这也证明了即使能获得同等级的赛车,要从汉密尔顿手中夺冠并非易事)。
而在罗斯伯格闪电引退后,法拉利与维特尔在空力大改后的2017与2018两年给予银箭与汉密尔顿一定程度的威胁,不过银箭与汉密尔顿仍旧临危不乱的继续其取胜脚步,并在今年以极为强势的表现写下六连冠。
赛车大变革
在2010年代前期,F1的技术规则原则上是以2009年为底持续进行微幅修改,到了2014年,动力系统从2.4升V8自然进气引擎更换为1.6升V6涡轮引擎为主体的油电混合动力单元才让F1的生态产生了极大改变——虽然开发成本、难度与衍生的效益引起诟病,但目前的动力单元可说是F1史上性能最强悍且能源转换效率最佳的动力系统。
除了动力单元外,F1赛车的结构也出现了多次改变:2011年引进了可在DRS辅助超车系统、2017年的空力规则变动造就史上最快的F1赛车,而在Jules Bianchi事件后所诞生的Halo驾驶舱保护框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世代交替与不断来去的新旧面孔
在2010年代里,仅有两位世界冠军车手汉密尔顿与维特尔完整参与了这10个赛季(其中更仅有汉密尔顿完整参与期间的198场大赛决赛),而在本季的参赛车手名单里,罗伯特·库比卡与尼克·霍肯伯格是唯二曾参与2010年赛季的车手,不过两位都在赛季结束后离开F1赛场。
2010年,奔驰收购辛苦完成2009年赛季并拿下双料冠军的布朗GP车队,重新以厂队征战赛场,当年迈克尔·舒马赫也在Ross Brawn的劝说下复出;同一时间2009年世界冠军简森·巴顿决定转投迈凯伦车队,阿隆索则是转投法拉利。
在当年的巴林揭幕站中,24位参赛车手的平均年龄为27.7岁,而在2019年澳洲揭幕站中,20位参赛车手的平均年龄小了1岁。在这段期间里,我们看到了「铁人」鲁本·巴里切罗、舒马赫、韦伯、马萨、阿隆索等人先后引退,同时也看到了多位年轻车手一一跃上这个大舞台。
作为2000年代的政治斗争遗产,Virgin/Marussia/Manor、HRT与Lotus/Caterham等三支车队在2010年亮相,不过这三支小车队都未能完整度过2010年代,到了2016年,来自美国的Haas成为2010年代第四支加入F1赛场的全新车队,而其独特的策略也让他们在场中获得一定的成功。
除此之外,部分中小车队也历经了重大变化:从雷诺手中买下车队并更名为莲花,因而引发队名闹双胞的英国吉尼投顾(Genii Capital)最终因财务问题让前者买回。
差点在2016年倒闭的索伯车队先是获得瑞士长弓投顾(Longbow Finance)的注资而得以生存下去,并在2018年获得Ferrari母集团FCA的入主,在2019年更名为阿尔法·罗密欧车队。
原本为中间集团之首的印度力量车队也因两位金主Subrata Roy与Vijay Mallya先后陷入官司问题而在2018年差点破产,最后是在身为债权人的车手Sergio Perez作为担保下先进入财务托管,才好不容易用经营公司转移的方式让加拿大富豪Lawrence Stroll入主。
而绝对不能不提的就是F1经营权的转变:大老Bernie Ecclestone在2016年底正式将把持已久的F1运营公司FOM转售予美国自由媒体集团(Librety Media),因而催生了Chase Carey、Sean Bratches与Brawn等新三巨头。
车手们的关键决定
除了各项规则外,车手们在车手市场中的各项决定也影响到了势力版图的变动,而在2010年代里,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汉密尔顿在2013年从迈凯伦车队转投奔驰车队。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关键决定:阿隆索于2015年离开法拉利、回到一度不欢而散的迈凯伦,并与本田展开失败的3年关系,维特尔于同一时间与Red Bull车队分道扬镳,取代阿隆索成为法拉利的新主将。
2016年,维斯塔潘因为卡菲亚特在俄罗斯发生的严重失误被提升至红牛车队,成为车队的新主将;2019年,夏尔·勒克莱尔成为法拉利半世纪以来最年轻车手,年底的延长合约也展现出了这位摩纳哥车手在法拉利的未来地位。
赛历扩编与赛场的转变
F1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走向全球化,特别是亚洲与中东市场在这段期间获得极度重视,也让一年约16-17场大赛的F1赛历规模已无法继续维持下去;因此在2010年,F1赛历共有19场大赛,2012年更是首次触及20场大赛的门槛,虽然之后再次回到了19场的规模,不过到了2016年后,一年20-21场大赛已成为家常便饭。
而在这10年期间,F1共在27座赛道举办大奖赛,其中奥地利、法国、美国与墨西哥等等大赛回来了,同时也有阿塞拜疆、俄罗斯等等新场地加入,不过也有像是如土耳其、西班牙瓦伦西亚与马来西亚等地退出,或是如印度、韩国这种仅举办两三年就熄灯的大赛。
虽然德国大奖赛将再次退出,不过在尼德兰大奖赛重新回到赛历,以及新加入越南大奖赛的情形下,F1将在2020年拥有史上新高的22场大赛,这也衍生出大赛的质量能否兼顾与各项后勤体系能否承受等等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归来,头哥重回F1!
当两届世界冠军费尔南多?阿隆索2021赛季即将加盟雷诺的消息被官宣后,有关头哥重返F1赛场的各种沸沸扬扬的传闻,也都在这一刻尘埃落定了。
人们翘首期盼着阿隆索的回归,无论全世界的车迷还是围场里的人。但大家是怀念他的段子,还是由衷希望这位年近40的“老将”还能再次站到领奖台的最高处?
没有谁能准确说出原因,不过我们能确定的是,在他离开F1后,人们会伤感,会怀念,总觉得他还活跃在这个赛场上。
所以很高兴,头哥,我们又可以经常看到你的身影,听到你的TR了!
★二十年轮回,曾经那个少年还有多少人记得?
2001年,是阿隆索正式加盟F1的第一年,2021年阿隆索重回F1,恰好是二十年的轮回。但阿隆索第一次驾驶F1赛车是在1999年,米纳尔迪车队为他安排了一次试车的机会,在测试中头哥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也正因为这次机会,阿隆索在2001年加入米纳尔迪车队,3月举办的澳大利亚揭幕战,头哥完成了自己在F1的首秀——正赛19位发车,最终12位完赛,且排位赛就比队友的圈速快,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不过米纳尔迪的赛车太过于缺乏竞争力,阿隆索的新秀赛季未能拿下任何积分,但德国大奖赛第十名(2001赛季积分制度为前六名车手按顺序获得10、6、4、3、2、1分)的最佳完赛成绩,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当时只有20岁的年轻车手。
★辉煌于雷诺,轮回还是雷诺
阿隆索职业生涯最大的伯乐是当时雷诺车队的领队——布里亚托利。2002年,阿隆索成为雷诺的测试车手,2003年,成为雷诺正式车手,搭档特鲁利,也正是在这一年,阿隆索在马来西亚雪邦赛道获得F1生涯的首个杆位,而第三名的成绩也让他尝到了领奖台的滋味。
同年的匈牙利大奖赛,阿隆索再次获得杆位,这一次头哥没能让冠军从手中跑掉,pole to win赢得职业生涯首个分站冠军,并创造了当时最年轻的分站赛冠军记录——22岁零26天,作为一个小将,特别是面对2000-2004舒马赫和法拉利的五冠王朝,足矣让世人记住这个头有点大的西班牙车手。
因此虽然2004赛季阿隆索未尝到任何冠军的滋味,但这或许就是黎明前的黑暗。2005赛季倒数第二站的比赛在巴西英特拉格斯赛道举办,虽然领奖台的前两位被迈凯伦车手蒙托亚以及莱科宁包揽,但第三位冲线的阿隆索还是以117分的总积分,领先排行榜第二位的莱科宁,提前获得年度总冠军。
24岁零59天,打破菲蒂帕尔迪的记录,成为最年轻总冠军,并且除了年龄方面的成就,阿隆索打破的还是舒马赫的连冠记录,那一年阿隆索在19场比赛中7次夺冠,15次登上领奖台,是当时最可期的“后浪”。
2006年,F1进入V8时代,那一年同样拥有太多回忆:阿隆索的西班牙主场首胜、匈牙利雨中超越舒马赫,意大利阿隆索的爆缸,中国站舒马赫雨中连续超越两台雷诺并赢得职业生涯最后一冠(91场分站冠军)以及日本站舒马赫的爆缸,都将最后的悬念留在了巴西收官战,而笑到最后的仍然是阿隆索。
但谁也没有想到,头哥的世界冠军,就停留在了雷诺和2006年,因此这一次回归雷诺,纵然有车手市场原因导致,然而也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意义,放在最后聊吧,接着往下看。
★法拉利欠阿隆索一个世界冠军
让我们跳过2007-2009赛季,直接进入到2010-2014,也就是阿隆索在法拉利的5年。虽然头哥的辉煌时代在雷诺,但真正证明他顶级车手实力的阶段是在最失意的法拉利时期。
似乎每个车手都梦想为法拉利效力,这其中便包括阿隆索。但头哥在法拉利的5个赛季,见证的却是车队逐渐走向衰落,政治等很多因素导致法拉利不再是人们所熟悉的红魔,反之却总在最关键的时刻弄出点差错来。
然而即便如此,2010年至2013年,头哥驾驶着可以说基本没什么竞争力的法拉利赛车,同维特尔的火星红牛赛车展开了无数场精彩的比拼,2013年更是13次登上领奖台,与维特尔不相上下,不过遗憾的是,最终没有收获一次总冠军,也让很多人都认为,是法拉利欠头哥的,因为阿隆索把一切能发挥的本事都已用到淋漓尽致,却总是得不到该有的回报。
但这并不意味着阿隆索的失败,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头哥在这个阶段真正获得了车迷的青睐,更甚至由于车不给力,阿隆索也获得了小五郎的绰号(因为总是在排位赛获得第五的成绩),可能段子手、流量王的称号,就是这么埋下的种子吧。
★重回迈凯伦,向过去说再见,向未来问好
阿隆索向来都是性格耿直的人,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或许头哥能妥协,三冠甚至五冠都不是没可能,但这就是阿隆索,不会因为讨好谁,而进到某支不合适自己的车队,只为了一个冠军的称号。
但无论是08年的间谍门还是其它一些赛场外的事情,我觉得并不值得拿来评定车手的好与坏。更何况2015年阿隆索能够重回迈凯伦,也算是放下了很多,并且正是从这时起,头哥变得成熟,虽然在迈凯伦期间的TR都很精彩且经典,但包括沙滩椅大叔形象,无奈中更像是看淡一切之后的调侃。
2018年阿隆索宣布离开F1,人们发现没有他的日子真是不够热闹,就好似这项运动所带给我们的感觉,越来越平淡无奇,越来越没有什么惊喜。
但头哥没有F1的日子,却过得很潇洒,拿了两个勒芒冠军,参与了印地500,奔着职业生涯大满贯(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F1摩纳哥大奖赛冠军、印地500冠军)努力了一把,但参与印地500也是和迈凯伦车队,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头哥干脆跑起了达喀尔,连翻车都翻得特别不一样,特别有大将风范。他人生中的两次迈凯伦经历,或许是命运安排好的过场,看似不那么完美,但也都因为这个过场,引出了后面的精彩,也算是很好的结果吧。
★写在最后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阿隆索的名字就是流量,然而头哥的回归,只是为了挽回大家的流量吗?不。虽然阿隆索已年近40,但经验、经历、能力也造就了他的不平凡,阿隆索所处的层面已不单纯是车手本身,而是一种领袖的态度,这对F1这项运动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和资产。
2021,我们祝福头哥的TR不再是“GP2 engine”,而更多是“Grazie a tutti”吧。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冻柠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里卡多:维特尔加盟阿斯顿马丁要克服心态问题
维特尔的前队友丹尼尔-里卡多表示,如果他想在明年转投阿斯顿-马丁车队,他需要耐心和开放的心态。
随着维特尔与阿斯顿-马丁就明年的车队席位进行谈判,目前赛车点车队的强势表现增加了德国人选择在那里投入F1未来的机会。
不过,从法拉利这样以世界冠军为目标的车队转投阿斯顿-马丁这样追逐领奖台的车队,需要一个新的思路。
里卡多在2019年开始选择从红牛转投雷诺后,有从一支争冠车队跳入中游车队的亲身经历。
澳大利亚人认为,虽然将一支车队推向积分榜前列会有很大的满足感,但他同样意识到,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相当大的心理挑战需要克服。
里卡多解释说,他在2014年与维特尔在红牛车队并肩作战时非常了解他,里卡多说:“我认为对于维特尔来说,他在这项运动中的整个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在前面跑的,可能他在F1比赛的每一年,他都或多或少都能站在领奖台上,所以如果他进入一支中游车队,对他来说是陌生的领域。这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当然也需要一些耐心。不过显然取决于他,也取决于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章在哪里。”
里卡多认为,维特尔的关键决定并不在于是否承诺2021年加盟阿斯顿-马丁,而是在于他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下去,让自己的参与得到回报。
“我认为如果他还有意愿去驾驶和参加顶级水平的比赛,那么我百分之百认为他应该继续从事这项运动,”他解释说。
“如果选择在中游的某个位置,那么通常会有更长的发挥。所以我认为他必须要表现出承诺,不仅仅是再跑一年,而是至少两年或者三年。两三年,我们这么说吧。但这是他能回答的问题。作为以前的队友,显然我喜欢维特尔,我当然尊重他在这项运动中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他希望继续下去,我希望他能找到一个他满意的地方。"里卡多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1历届冠军是什么呢?
1、2017年冠军是英国刘易斯汉密尔顿,成绩为363积分。
2、2016年冠军是德国尼科罗斯伯格,成绩为381积分。
3、2015年冠军是德国英国刘易斯汉密尔顿,成绩是378积分。
4、2014年冠军是英国刘易斯汉密尔顿,成绩为373积分。
5、2013年冠军是德国塞巴斯蒂安维特尔,成绩为369积分。
6、2012年冠军是德国塞巴斯蒂安维特尔,成绩为361积分。
7、2011年冠军是德国塞巴斯蒂安维特尔,成绩为374积分。
8、2010年冠军是德国塞巴斯蒂安维特尔,成绩为389积分。
9、2009年冠军是英国简森巴顿,成绩为365积分。
10、2008年冠军是英国刘易斯汉密尔顿,成绩为363积分。
11、2007年冠军是美国基米莱科宁,成绩为375积分。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简称F1),是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举办的最高等级的年度系列场地赛车比赛,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首次比赛于1950年英国银石赛道举行。
F1的积分规则
1、驾驶赛车的赛手为一个人。比赛时所有赛车根据排位比赛的成绩排列起跑顺序。当五盏红灯熄灭时,同时出发,跑完规定圈数(每场为超过305公里的最小圈数),时间短者获胜。
2、F1的年度总冠军分为两种,车手总冠军及车队总冠军。计分方式是采用积分制,车手与车队的积分都是累积的。车队积分则以两位车手积分累加。假如比赛此时尚未完成2圈,车手不会获得积分,并且赛事干事有权要求修复赛车或者使用备用车(如果该年规则允许使用)重新发车。
3、假如比赛在达到全部赛程的75%被迫中止而无法完赛时,则积分必须乘上1/2,通过各站赛积累计分,方可决出本年度车手及车队的世界冠军。若最终积分相同,则比较分站冠军数,亚军数,季军数。直到一方比另一方多为止。如果依旧相同,还要比较正赛最快圈速的多少、杆位的多少,终级的方式将通过抽签决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蒙特卡洛赛道的历年冠军
2015:罗斯伯格(梅赛德斯奔驰)
2014:罗斯伯格(梅赛德斯奔驰)
2013:罗斯伯格(梅塞德斯奔驰)
2012:韦伯(红牛)--Mark Webber (Red Bull)
2011:维特尔(红牛)-- Sebastian Vettel(Red Bull)
2010:韦伯(红牛)--Mark Webber(Red Bull)
2009:巴顿(布朗GP)--Jenson Button (BRAWN GP )
2008:汉密尔顿(迈凯轮)
2007:阿隆索(迈凯轮)
2006:阿隆索(雷诺)
2005:基米·莱科宁(迈凯轮)
2004:特鲁利(雷诺)-J. Trulli (Renault)
2003:蒙托亚(威廉姆斯)-J-P. Montoya (Williams)
2002:库塔(迈凯轮)-D. Coulthard (McLaren)
2001: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0:库塔(迈凯轮)-D. Coulthard (McLaren)
1999: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8: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7: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6:潘尼斯(林奇-摩根)-O. Panis (Ligier)
1993: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92: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91: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90: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89: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88:阿兰·普罗斯特(迈凯轮)-A. Prost (McLaren)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14维特尔」维特尔 2014》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782.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