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失信不立”这句话的故事
失信不立
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 。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大意是不讲信用就无法立身立国。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之间攻城掠地,战乱频仍。齐国和晋国及其盟国关系一直不好,齐晋两国多次交战。齐庄公即位后,曾与晋国讲和,几次会盟修好,于鲁襄公二十一年签订了盟约。
次年晋国大夫栾盈动叛乱,失败后,逃到齐国。齐庄公竟然收留了他。晏婴进谏说:“小国和大国相处,是要讲信用的,我们曾答应听命于晋,失信不立。”
齐庄公不听劝谏,后来又趁晋国丧乱,贸然出击,以致内忧外患,终于被近臣杀死。
这就是“失信不立”的来历。
失信不立出自于左传的哪一句话
“失信不立”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原文如下:君命无贰,失信不立。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君的命令说一不二,失去信义就难以自立。
对“失信不立”的赏析
“失信不立”中的“立”是立足的意思。守信不但是一个人的处世立身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安民治国之道。然而信守诚诺并不是无原则的,不能做一些有害人民、社会,国家或他人的坏事。信最本质的含义是对自己的所有言行所负的责任。
《左传》的简介
《左传》的原名为《左氏春秋》,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左传》记述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等内容均有记述和评论。
失信不立后面的一句是什么 失信不立的后一句
1、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
2、原文: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
3、译文:人没有诚信就没有威信,企业没有信任就不会兴旺发达,国家无信则败落。
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轻诺必寡信失信不立小信诚则大信立这三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
三句名言分别分析:
1、轻诺必寡信
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的人,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自《老子》
原文: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释义: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地去完成诺言,而经常轻易答应对方要求的人,一定都很少守信用!
2、失信不立
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小信诚则大信立
意思是:对每件小事都讲信用,就可以确立大的信誉。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句:不立小信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释义:对每件小事都讲信用,就可以确立大的信誉,因此君主长期守信用,才会有贤明的君主。如果君主对于赏赐和惩罚没有诚信,那么禁令就无法推行。
以上三句名言都是关于做人要诚信,不可不守信用的句子。三句名言都强调“守信”之后才会有“立信”,而告诫“失信”带来的“寡信”。
失信不立左传诗句
“失信不立”在《左传》中的诗句是“君命无贰,失信不立”,意思是“国君的命令说一不二,失去信义就难以自立”,“立”是立足的意思,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君命无贰,失信不立”说明恪守诚信不但是一个人的处世立身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安民治国之道。诚实守信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人袼境界,要求人们言行一致,恪守承诺,诚实不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失信不立完整句子二年级」失信名言警句二年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552.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