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瑟瑟发抖和簌簌发抖_瑟瑟发抖是

北京的天儿是越来越冷了。

小编去上班的路上,

行走在冷风中,

看着簌簌往下掉的叶子,

裹紧了自己的小棉袄,

禁不住打了个冷颤。

咦?

瞬间觉得好像没有那么冷了,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瑟瑟发抖”的现象,

跟我们脑中一个精密的小部件——下丘脑密不可分。

下丘脑是个啥?

如果你对高中生物还有点印象,那你应该听说过“下丘脑”。

我们先来看一下咱们的脑袋中都有啥: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下丘脑是间脑的一部分,下部与垂体相连。

下丘脑的重量虽然只有4g,仅占全脑的0.3%左右。但可别小看它,它可是

自主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的重要联系点,垂体内分泌系统的激发处。

下丘脑的结构非常精巧复杂,咱们看图感受一下:

下丘脑一般通过下述三种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

第一,由下丘脑核发出的下行传导束到达脑干和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再通过植物性神经调节内脏活动。

第二,它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纤维构成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而两核分泌的加压素和催产素沿着此束流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在神经调节下释放到血液循环。

最后,它还可以分泌多种多肽类神经激素,对腺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

下丘脑是怎么使我们发抖的?

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抑制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和靶腺合成的激素,形成一个激素网,调节着机体的许多活动,其中就包括维持体温恒定。

当我们身体感觉到冷的时候,为了保持体温恒定,下丘脑就会发出信号,使得骨骼肌颤栗来增加产热,从而抵御寒冷,人自然就“瑟瑟发抖”了。

当我们发烧时,也会出现发抖的现象,这同样跟下丘脑有关。具体的过程是:身体使靠近皮肤表层的皮下血管收缩,同时其它血管舒张,让血液流向感染部位。血液远离了皮肤表层之后,你就会感觉到冷。为了补充热量,下丘脑就会开始启动体温调节的过程,使得肌肉收缩,从而让你开始发抖。

当我们受到惊吓时,也可能会发抖。例如,当你看完夜场电影回家时,在漆黑的街道上突然看到有一条黑影穿过,肯定会吓一跳吧。此时你的大脑就会向全身释放出肾上腺素,让你准备进行博斗或者逃离现场。不论是哪一种反应,身体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时你的身体反应很像寒冷时的状态,你的血液将从皮肤表层流走,于是你就会发抖。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血液从皮肤表层流走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即使你受了伤,也不会流太多的血。

除了发抖,下丘脑还能控制啥?

下丘脑的作用当然不仅限于让你抖个不停,它在其它方面也很重要。除了体温调节之外,下丘脑还有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影响情绪反应和控制生物节律等。

科学家们为了证实这些调节作用,可是在小动物身上做了不少实验,例如:

研究人员通过手术使动物下丘脑前部受损,其散热机制就失控,失去在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功能。如果同时损伤动物的下丘脑前部、后部,则动物产热、散热的反应都将丧失,体温将无法保持恒定。

用电去刺激清醒动物的下丘脑外侧核,会引起动物多吃,破坏此区动物表现出拒食现象;反之,如果刺激动物下丘脑腹内侧核,动物拒食,破坏此区动物表现出多吃。

在动物清醒的条件下,刺激动物下丘脑的不同部位,还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研究人员发现:破坏动物下丘脑后部,怒的反应就不完全,也不协调;而破坏下丘脑以上的组织,则保留怒的反应。

此外,损坏下丘脑还可导致动物烦渴与多尿的行为,说明它与水平衡的调节也有关。

关于下丘脑的小科普今天就讲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我们的身体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零部件损坏都可能导致整个身体的“大罢工”。所以,养成健康习惯,爱护好我们的身体,可是至关重要的哦!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