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白居易中小学古诗_小学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比李白、杜甫、王维都小很多。李白死后十年,杜甫死后两年,白居易出生。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白居易的父亲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差不多同时降生的还有刘禹锡、李绅等人。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读书这件事,白居易是拼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白天写赋,晚上背书,插空学诗,没工夫睡觉。结果必然是免疫力下降,以及接连不断的口腔溃疡。胳膊肘在桌上蹭出了老茧子,皮肤干巴得像个小老头,牙齿也坏了,头发也白了,还得了白内障,总有蚊子在眼前飞。

16岁就写出明篇。

功夫不负有心人,少年成名的白居易进京赶考,进士及第。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期间,做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贡献:治水。

在杭州任上,他针对杭州存在的实际问题,兴修塘坝,浚治李泌开凿的六井,并主持兴筑了一条从钱塘门到武林门的长堤——白公堤。

白居易在治理两湖的过程中,除战胜自然的困难外,还须和人们的错误思想做斗争。有的县官认为,放湖水灌田,对钱塘县官不吉利,说:“鱼龙无所托”,“茭菱失其利”。白居易对此加以批驳:救百姓的命要紧,还是救鱼龙要紧?茭菱之利多,还是稻粱之利多?

治好两湖之后,作了一篇《钱塘湖石记》,告诉后任官吏,如何用水、如何保水,特别提出要克服官僚主义的弊端。

离任时,男女老幼,拦住归路,泪水满襟。白居易觉得在任上,没为百姓做什么事,惭愧得很,所可慰者:“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除此之外,白居易在任期还写了不少诗歌。

白居易与元稹

白居易与元稹同年及第,并成为终生挚友和诗友。二人一手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元稹是个大诗人,还官至唐朝宰相。他俩时常诗歌往来,白居易思念他,为他题写《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元稹为白居易写了《梁州梦》,更有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白情谊堪称佳话,成为一生挚友,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为其撰碑文。

白居易和刘禹锡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二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有据可查的诗文唱和就多达百余首。尤其是二位在晚年时期于扬州久别重逢的相遇,流传下一段佳话,成就了一首名篇。白居易写给刘禹锡《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对好友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刘禹锡回赠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诗的最后,刘禹锡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也是他对好友的劝慰和鼓励。整首诗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并没有消沉之感,反而令人振奋。

白居易在唐代的诗人中,应该算是长寿的。

武宗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代中兴皇帝唐宣宗李忱听闻很是伤感,写诗悼念白居易,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