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小时候拼命想离开的地方(小时候拼命想离开现在拼命想回去)

#夏日成长计划#

山沟沟里长大的我,小时候总是想着总有那么一天,我要走出大山,去城里生活。高考那年义无反顾地报考了离家十万八千里的大学,美曰其名“远离爸妈的管控”。可是走着走着却发现,原来小时候拼命想逃离的地方,长大后却是梦萦环绕,日日思念。每到放假总想着,第一时间回到家里,辛苦颠簸24个小时,哪怕站票也无所畏惧,只为出站之后能大口呼吸着家乡的那口清甜,在听着鸟叫似的方言,心情无比畅快。此刻要是再来三两家乡小菜,嘬一口客家米酒,那滋味,怎叫一个爽,瞬间人间清醒, 疲惫一扫而光。

越往前走着,越会发现原来山沟沟里也有美好的春天。《在村庄》是青年作家吴莹在疫情期间回苏北平原上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庄—夏舍的一些见闻,文风比较细腻、平实,不追求华丽,喜欢从平淡的叙述中表达真情实感。

读完此书,又让我想起了,疫情时期,我们家的农村生活。在疫情稍微缓解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回老家散了一趟心。两个孩子在家也是憋得够够的,和小伙伴隔空聊天,捉迷藏......似乎已经没什么新花样了,趁着这会儿我们就飞奔回了娘家。娘家位于赣州的小村庄,村里每户之间都有一些距离,孩子们不用局限在家里,可以出门放放风,有事没事还能出门散个步,相比我们窝在城里的小家可好太多了,偶尔再来个家庭烧烤,不由得让我感慨,城里再好,农村也还得有个家。

这次端午回家又让我感慨一番,农村生活真的颇有人情味。节前妈妈包了一些粽子,左邻右舍送了一些,还有一些年纪大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家里也送了一点。妈妈总说,左邻右舍就是亲戚,有些大爷大妈虽然不爱吃,但是过节也是要意思一下,要不然没有节味。

端午节那天,我们家好不热闹,这边爷爷亲自磨了豆腐送了一大盆,那边叔叔看见我家娃在家,非得送碗鸡汤还带个鸡腿过来。忽然间,我觉得这种才是家的感觉,才是生活的味道,还不是单纯的房子。在城里更多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门一关谁也不知道是谁。

我之所以喜欢乡村,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傍晚时分常看见隔壁奶奶家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我也喜欢晚饭后沿着河岸漫步,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是夕阳最美的落脚点,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

一阵微风轻吻着我的脸,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些青草的香味和各种花的幽香,还夹杂些果实的甜,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我被这淳朴的民风感染了,深知自己已经迷失在这村庄中,而我只想一直迷失在这里,永远不要离开。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