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赵孟頫行书教学(赵孟頫行书教学视频)

行书技法

了解了行书的特点之后,我们以《人美书谱·元 赵孟頫》系列为例,以常用的横、竖、撇、捺、勾等写法为例,搭配常用字的写法,一起学习行书。

1.此为常见的长横,起笔顿笔分明。稍向右上方倾斜,“八法”谓之“鳞勒”,笔锋仰收。

2.前二横均为短横,“浅锋平勒”,饱满有力。一般多横并列,一横为长,其余为短。

3.“月”字之中的两横作两点用,短促且连续不断。

1.此竖顺笔而下,笔锋收尖处在右下方,前两竖有“垂露”意。

2.此竖用笔均匀有力,下方有勾,作连笔用。

3.末一笔竖由重渐轻向下,作侧悬针状,往往用于字的最后一笔。

1.此撇为较典型写法,向左作45°倾斜,重心在头,末尾渐细。古法谓之“掠”,“左出而利”。

2.短撇。介于点与撇之间。古法谓之“啄”。须“卧笔疾罨”。

3.作斜竖状。重心在下方,然后向斜上方引带。

1.此捺为标准形,稍平坦些,顿延有力。古法谓之“磔”,“战行右出”。

2.用笔由细渐粗,行至最粗时突然住笔,不再捺到细处,“欲放更留”,末尾成齐口。

3.此捺呈大点状,与前一笔撇相连,末尾打住,为草势。

1.竖古法为“弩”,意为弓型,不宜太直。勾为“趯”,即挑的意思。

2.起笔轻,由细渐粗、渐重,挑的角度较大,此多由上字而引带所致。

3.缩去勾,呈竖形。

1.此“勹”为“八法”中“勒—弩—趯”汇一笔。此处较扁些,交待分明。

2.起笔用力,勾时未顿笔,顺笔带过,较随意。

3.此字此处偏长,处理成向内弩紧的形状,欲勾时向外拓展。

1.楷法。此字首点重心在前,而第二笔重心在后,并稍向外斜。

2.亦楷法。第一笔点下后未收笔,向下方拖出,作连笔。

3.第二笔由下方收笔处与第三笔相连。属行书写法。

1.整个部首较婀娜,捺在末尾处以斜口结束,斜口向上,不出锋。这是“王”字中常见的捺法。

2.捺出尖。耳部少一个弯。

3.点与耳部均轻细,捺的起笔亦细,遂突然重笔顿延至尾,仍斜口向上打住。

想看更多书画学习内容,关注仁美大学堂吧~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