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考中叫举人,副榜叫贡生//
邑庠生就是县学学生,称秀才,见到知县不用下跪,免二人徭役,要经过县市省三堂考试通过,才能取得庠生功名,只有取得庠生功名,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一个县每年也就三五人名额,秀才学富五车,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相当于今天985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
古代科举功名解析古代科举功名分三大类:进士、举人、秀才进士:明清两代三年一次,乡试次年二月(清乾隆后改在三月),逢丑、辰、未、戌年为正科,另有恩科(皇帝万寿、登基等),如恩科和正科是一年那么正科会提前或错后一年。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举行故称春闱或礼闱,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举人和国子监监生均可应
微山有个殷重礼,为何被康熙帝赞为“山中宰相”?殷重礼,字宪章,微山县微山岛人,邑庠生。他少质异,工诗文,因屡困科场,乃弃仕途,以湖山为乐。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1684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途经微山岛时,他曾作为殷微子后裔代表出迎圣驾,献《微子墓碑记》并诗。康熙帝问话,他对答如流,被康熙帝赞为“山中宰相
《鄂南乡贤》之才学兼优“杨凤巢”杨凤巢(1821-1871)字楫元,号梅州、名熙业,男,汉族,邑庠生。幼时天资卓尔,志略超然。家贫刻苦求学,凡经史子集,靡不精通。清道光乙已(1845)科,五试冠取准案首。邑侯金果毅公,目以奇才,巨器聘为西席。每逢南北棘闱,辄解囊馈尽,隐然望其标帜胶庠,奈无知己,屡
庠生、贡生、监生、贡士、进士是什么?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恩
清故邑庠生廖公之墓
《了凡四训》第八十二章 救人一命白得一子原文: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译文:冯琢庵太史的父亲,是个县里的秀才(邑庠生)。有一个寒冷的冬天清早,
《鄂南乡贤》之(大明)四川成都府简县县令“杨孟凯”考略杨孟凯(1430年3月13日~1503年11月9日)字廷相,又字永刚,号静庵,杨昺犹子,男,汉族,邑庠生,明天顺壬午科(1462)乡试中举人,受四川成都府简县县令,以廉洁出名,饮客注酒俱瓦击,政尚平易立,社学刻家礼以齐民俗。岁饥赈贫,邑无流徙,
发现鮀江进士庄钧清(一)钧清公简介汕头市蓬洲庄氏,出一翰林,名钧清,字璜士,后人敬称其进士公、翰林爷。我小时候出入庄氏祖宅时,有宗亲指一大厝教我,这就是翰林第。清代进士翰林第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蓬洲东社区蓬东街 号,为蓬洲庄氏十三座大厝之一,为二进双火巷,厝顶为客鸟尾,主座尚在,两房火巷有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