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折枝莲托八宝纹青花盉壶,由景德镇官窑烧造,其形制为仿古代青铜器“盉”,高21厘米,口径12厘米,现为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壸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通体饰缠枝莲纹、折枝莲纹、回纹、吉祥八宝等青花纹样,外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造型独特,胎质细
密宗护法造像 造型少见藏传 密宗护法像。铜造像。高20厘米,长17厘米,重3.3斤。此尊造像护法自在坐在牛背上,老牛跪附于莲花座之上,护法头戴五骷髅冠,双手结法印,三目怒视,非常少见的一件护法造像,特别精致 工艺细腻 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出价结缘。
“乾隆御用”款扎古扎雅木碗 清乾隆(1736-1795年)扎古扎雅木碗取材珍稀。西藏上层人物为了携带方便,专为其制作了铁鍰金碗套。碗套口缘部位连有罩盖,两侧出提梁耳,可以系带背携。清代从康熙时期起,每逢初春,西藏均向朝廷进献此种扎古扎雅木碗。金托镶金里嘎巴拉碗清乾
密宗护法造像 造型少见藏传 密宗护法像。铜造像。高20厘米,长17厘米,重3.3斤。此尊造像护法自在坐在牛背上,老牛跪附于莲花座之上,护法头戴五骷髅冠,双手结法印,三目怒视,非常少见的一件护法造像,特别精致 工艺细腻 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627585元成交,物超所值。藏传佛教,在汉地百姓中常称为“喇嘛教”,早在元代时期就盛极一时,其法器诸如金刚杵也随之传至中原,成为中国瓷器经典的纹饰图案。明代成化皇帝对佛学终身热情未减,御制瓷器诸多渗入佛教元素,包括藏传佛教纹饰。此青花铃杵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更进一步说明它与佛教密不可分的关系。
八宝纹 ,又称八吉祥纹,藏语称为“扎西达杰 ”; 最早是由藏传佛教中的八种法器组合、演化而来;所谓“八宝”,具体是指:法轮、法螺、宝伞、宝盖、莲花、宝瓶 、金鱼、盘长结 。唐宋时期,八宝纹 随着藏传佛教传入中原 ;到了元朝 ,八宝纹开始在丝绸 、陶瓷、金银器上出现 ;例如
hwj1162精铸铜胎鎏金转经筒规格,高24.5cm 底径16cm 重3.05公斤 清代帝王多崇信藏传佛教,为表示对佛菩萨虔诚,除持诵真言,宫中历代都会制作法器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纹样的器皿。转经筒便是其一,每转动一次代表念诵经文一遍,经筒旋转,即为转经。此件转经筒主体呈圆柱形,下设
花觚我相信很多藏友手上也有,下面介绍的这一对清乾隆青花缠枝莲八吉祥纹花觚一对,是四川省的一位藏友收藏的,藏品上的主题图案缠枝莲纹为佛教常用图案,佛八宝纹又称佛教八吉祥,为伞、鱼、瓶、花、螺、结、幢、轮等藏传佛教特有的八种图案纹饰。清代乾隆时期有将这八种纹饰制成立体造型与寺庙中供器一起陈放的做法,也有
清乾隆五十八年,古德嘎布拉供碗托座-驻藏济咙呼图克图进「嘎布拉」是以人颅骨加工所做供碗,乃无上瑜珈密续仪式所用法器。此件嘎布拉供碗前侧与右侧隐见藏文「阿」、「吽」二字,藏传佛教传统认为此乃得道象徵,异常珍贵,故呈贡皇帝。碗内镶金里,具凿痕,上配金盖,下配托座。(故杂1973~1974)束腰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