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电台广播稿件完整版(电台广播稿件完整版怎么写)

溪水之源泉:《初见报端的故事》当年在部队我写的第一篇稿件很快就被省人民广播电台、《滁州报》等新闻媒体采用。“行啊文书,你可以改行当新闻记者啦!”战友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纷纷表示祝贺,我呢那段时间心情也是特别舒畅。那是86年我们130火箭炮营在皖东沙河集山窝窝里驻训时发生的故事,春节除夕之夜正当干部战士们沉醉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忽然驻地盈福寺村下王生产队老王拼命地跑到营部,双手合十连连大声地求助:“快救命啊快救命啊,我儿媳妇因为生气喝农*啦!”见此情此景,营长陈志荣二话不说立马下令志愿兵驾驶员管世勇赶紧出车救命救急,并嘱咐道:u002634;很快,夜幕下一辆军用大蓬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风驰电掣般奔向10多公里外的沙河镇医院。大年初一,好消息传到军营。老王的儿媳妇得救了,幸亏部队派车送的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时候,教导员王大金对我说:“文书小蒋,这是个好素材啊!你不能把这件事写篇新闻稿发到报社或者是电台吗?说不定就能发表。”“可是王教,我没写过不知道咋写呢?”我说,“据我了解你作文写得不错,这件事你只要把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写出来就行,我再帮你修改修改,然后用复写纸多复写几份,然后就往几家报社电台投稿,准行。”王教对我如是说。接下来我按照教导员说的一一照办,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把这些稿件都发了出去。也就几天时间,我和战士们去镇上玩,当走在镇政府大门外《报刊宣传》亭前,不经意间忽然发现我写的稿件发表在《滁州报》上,而且醒目标题是《除夕夜农家女生气服毒,鱼水情志愿兵夜半出车》

散 文:立冬的记忆作者:金发 一年又一年,年年立冬到。"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立秋的最后节气。使我想起一件至今难以释怀的事情。 那是七十年代,我从高密十中毕业,半年后,被当时的人民公社聘为"通讯报道员",到公社上班,我分配的一个居室兼办公室,正好紧靠经营管理办公室。办

想起了在部队的日子。当年在部队发挥入伍前擅写新闻稿件和文学创作的特长,努力写作。自1985年开始,在地方和济南军区《前卫报》、《人民武警报》、《人民消防报》、《法制日报》(现中国法制报)、*人民广播电台等发表众多稿件。记忆深刻的是在《人民武警报》二版发表的《家乡人民关心我们,我们怎么办—青州市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你有多长时间没有收到稿件采用通知单和稿费的汇款单了? 6月4日,端午假期,我在家里整理东西,突然发现几件很珍贵的礼物:分别是1991年左右收到的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濮阳电视台的播稿通知单,特别让我感动的,还有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一位编辑老师给我的亲笔

抗战中,抗日儿童团团长闫富华在山上放牛,看到鬼子来了,为了掩护晋察冀日报社的人员转移,他带着鬼子们在山上转悠。1940年冬天,晋察冀日报社和新华广播电台,组成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悄悄来到河北平山滚龙沟。他们的到来,令孩子们十分好奇,大家伙都盯着这些戴眼镜、绑扎腿的战士们看。他们蹲在地上,

前几天听广播,一个电台的播音员在短短的十分钟之内出现了两次比较尴尬的失误,让我作为一个广播电台的老听众,也想给想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电台播音工作的人士提点建议。事情是在一个新闻类节目播报时,播音员在读两处数字时都停顿了几秒钟,你能猜出来为什么会停顿吗?我断定是因为这个数字在稿子

天生有副好嗓子,还需要实践的磨练,才能成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中国第一代播音员出道于上世纪40年代,代表人物依播音入行时间为麦风、姚雯、肖岩,齐越,丁一岚。你认识几个?18岁的麦风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位播音员,她是从南京奔赴圣地延安的,当时在延安女子大学读书。1940年冬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夏青记:1947年春节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毛主席接见延安台播音员时说:“你们广播的很好,广播工作很重要,要努力把工作做好。1947年3月,陕北台转移到瓦窑堡,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离前线不到30里。周恩来、朱德同志先后来这里视察,勉励大家“坚守岗位,保证播音不中断。”1947年4月在

父亲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我小时候吃的一粒粒粮食,至于精神食粮那是长大识字能读懂文章以后的事。对父亲来说,写作就是农夫一样的“耕耘”! “我写一篇通讯,如果县广播电台广播了,就给五毛钱的稿费,如果市里又广播了,可以给一块钱,如果市里报纸发表了,给二块钱,如果省里又采用广播了,可以给四块,

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收藏它,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给了信心,给了勇气。这还要从2007年说起,我很喜欢听陕西农村广播的《乡音乡情,乡事》节目,那里都是像我一样的农村人写的文章,听着听着,我也拿起了笔,开始给电台投稿了,当我的第一片稿子在电台节目中由播音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