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朱由校是怎么死的啊???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年-1627年),明末皇帝。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崇祯皇帝怎么死的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
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
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崇祯帝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
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好学不倦:
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
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年号起名: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
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僧尼相配: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事中。
占卜迷梦:
一夜崇祯皇帝梦见人写个"有"字,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凶。那太监刚说拆个"有"字问军国大事,先生就说:“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由检
明武宗和明熹宗之死都与“覆舟落水”有关,是巧合还是另有阴谋呢?
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可谓是明朝十六帝中相当有个性的一位皇帝,生性好玩,做过不少荒唐事,诸如给自己取名为朱寿,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还有曾经下令禁止老百姓养猪,不过只是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也是个有名的皇帝,一生中最有名的两件事,一是爱好木匠活,被人称之为木匠皇帝;二是重用了太监魏忠贤,使阉党大行其道,打压的东林党抬不起头来。
按理说这两位皇帝,没什么共同点,而且还隔了这么多代,也就是荒唐方面有一拼。但是就过早逝去的死因来说,这两位皇帝的死因都蹊跷的与覆舟落水有关,可以说很是耐人寻味。
《明史》记载中明武宗的死亡原因:“九月己巳,渔于积水池,舟覆,救免,遂不豫”。大概意思就是明武宗覆舟落水,虽然被救起,但是病的很重,不久就驾崩了。
关于天启帝朱由校的死因,明史中并没有具体记载,倒是《甲申朝事小记》有具体记载:“熹庙五年五月十八日,祭方泽坛回,即幸西苑,与客氏乘舟,饮酒乐甚。上身自刺船,二内臣佐之,随波荡漾,方相顾欢笑,拟若登仙,倏忽大风陡作,舟覆,上与二内臣俱坠水底。两岸惊呼,从者俱无人色。内官谈敬急奔入水,负帝以内。二臣已毙于水,船上金宝酒器,并湮没无存”。
大概意思就是天启帝祭祀回来以后,游船戏水,是好不自在,但是在这个快乐时刻,突然一阵大风吹来,船翻了,天启帝和两个太监都落入水中,一时之间周围的太监都是吓得反应不过来,有个太监反应过来以后马上下水救出了天启帝,而其他两位太监已经毙命,船上的东西也沉入水中。
自此以后,天启帝受此惊吓落下病根,身体每况愈下,加之服了所谓的“仙药”,最终是一命呜呼。
总结来说,明武宗和天启帝两位皇帝,虽然不是直接死于覆舟落水,但是都与这个有着很大关系,并且导致最后过早死去。
首先阴谋说的说法得到很多人支持,因为自明朝中后期开始,官僚集团很强大,不然最后也不会出现东林党这样的“怪胎”存在。
而巧合的是这两位皇帝与当时的官僚集团都不对付,明武宗是荒唐事做太多,根本不符合儒家观念中的帝王行事作风,所以很多大臣都反对他的行为。天启帝更不用说了,他重用的魏忠贤,当时将东林党打压的很厉害。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两位皇帝有可能是得罪官僚集团太狠了,所以死的不明不白。
虽然这个阴谋论说法不一定对,但还是有着一定有道理之处。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因,很多细节资料的缺少,这个说法并没有史料支撑,只能说是不错的看法。
明武宗的死因比较蹊跷,因为他出事是在出巡回京过程中,在清江浦出的事,按理说虽然皇帝出巡戒备森严,但毕竟不是在大本营京城之中,有心之人做手脚还是还有可能成功的,比如说没机会直接刺杀死皇帝,但是可以在船上做手脚,神不知鬼不觉的设置机关,混过检查,然后使船翻皇帝落水。
高阳在《明朝的皇帝》一书中认为,江彬有一定的嫌疑,并且通过各方史料进行了合理的推断。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排除官僚集团暗中有人下手的可能性。毕竟明武宗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受他们待见,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如果明武宗出事,当时官僚也可以说是受益者之一。
当然以上只是分析,并非绝对就是对的。
而天启帝的意外,很有可能是真的意外。
因为宫内是魏忠贤的势力范围,东林党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实力。
而魏忠贤没有这个动机,因为天启帝如果死去,那么他肯定不是最大受益者,而是最大的损失利益者。
因为明朝的制度使然,不同于唐朝的太监,明朝太监没有完整的兵权,权力都来源于皇帝,如果皇帝不再相信太监,要对太监下手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魏忠贤平时会诱导天启帝通过木匠活玩物丧志,但是不会暗算天启帝,因为天启帝死了,他在外朝得罪死了东林党,不一定可以掌握大权架空皇帝,风险很大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天启帝死后,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就联合东林党杀死了魏忠贤,所以魏忠贤根本没有动机的,肯定是不希望天启帝死去的。
因此天启帝落水事件,应该是真的意外。而明武宗的落水,则是耐人寻味了。当然以上分析并非百分之百的对,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朱由校被严重丑化了,那真实的朱由校究竟是怎样的?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是明光宗的合法继承人。之所以强调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历代皇帝的合法继承人,从小开始学习各种“帝王术”,也就是说这些合法继承人从小就知道该如何做帝王,明朝初年就已经形成了规矩,此后大清朝对君主的培养更是苛刻,所以大清朝几乎没有昏君。既然朱由校,从小就学习了如何当皇帝,而且上位的时候已经16岁了,这说明朱由校绝对有执政能力,而且有一定的见识。
朱由校之所以被后人,主要是儒家空谈派知识分子谩骂。朱由校上位之后,启用了呼声极高的熊廷弼,这说朱由校非常想重振辽东,而熊廷弼上台之后,有些话说得过于满了,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各方的形势,最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实力充分高估,属于夸下海口,却没有达到最终的效果,所以最终被灭了。后来的袁崇焕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向皇帝夸大实际效果的政策,其实就是“欺君之罪”,之所以敢冒着“欺君之罪”夸大自己的言论和策略,其实就是为了领赏,这是大明朝后期极为正常的事情。
朱由校逐步认识到空谈派的建议,就是夸大自己的言论和策略,来获取天下人的赞誉之时,就开始启用实物派做事,结果儒家空谈派就开始无休止的埋汰朱由校。这就类似现在的网络舆论一样,每个人都开口发言,但是都不用负责任,结果就是谁说得越花花,谁越受关注,越能得到利益,但是让他用他所说的话来办事,他就啥也是不是了,所以他们就会变着法的谩骂实干派,丑化实干派。干和说是两码事,但是他说了又不用做,还不用负责任,当然想咋说就咋说了。
我个人认为,朱由校非常务实,而且启用魏忠贤比较正确,后来崇祯灭掉魏忠贤,就注定了大明灭亡,所以崇祯上吊的时候,才认识到大臣都不值得相信。
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死因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呢?
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死因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呢?从历史情况、各方面综合分析,明熹宗朱由校不可能是被谋杀的。朱由校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他的童年也是有点悲惨的。他的祖父在万历皇帝统治时期犹豫不决地当上了太子,他的父亲太常卿朱棣经常不纳闷,罗织罪名,这也造成了朱棣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重用魏忠贤和客氏为称父的杜甫,造成了营私舞弊,惹是生非,而他的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全力以赴,也无法改变明朝的衰败。
在历史上,朱由校的死因非常清楚。在柯棣华和魏忠贤的陪同下,朱由校在游船上不慎落水,因受惊吓而身体衰弱。在服用了尚书霍卫华赠送的不死药后,他就死了,这与他的父亲朱常洛在服用红药后不久就死了相似。如果他的政敌郑贵妃是他服用红药后死亡的幕后黑手,那么他有可能被怀疑是谋杀。然而,朱由校的死却完全不同。当时,朱由校牢牢占据着皇帝的宝座。
虽然政府由太监和护士控制,但他们从来不敢杀他,因为在当时,朱由校是魏忠贤和护士长柯家的保护对象。只要他活着,这两个人就会一直强大下去。他们对傀儡木匠皇帝的突然死亡肯定不满意,以这两人的实力,虽然权力向相反方向倾斜,但他们没有控制军权,远没有达到篡夺皇位的能力,所以他们不能贸然行动。
根据历史记载,关于朱由校的死因,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天启七年后,朱由校在划船时掉入湖中,几乎丧命。被救起后,他病倒了,最后死亡。二是朱由校好女色,太监魏忠贤贡献春药,连续使女色受伤卧床,终于去世。由于朱由校的儿子们都在襁褓中夭折,所以他继承了弟弟朱由检。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朱由校真实死因」朱由校是朱由检害死的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3074.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