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蔡泽传文言文翻译答案
考虑到不少同学的文言文阅读基础比较差,因此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蔡泽传文言文翻译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釡鬲①于涂,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釡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问题和参考答案】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德:报德
C.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法:效法
D.垂功于天下者 垂:临近
答案D
12.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涂②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⑤乃谢病归相印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答案C
1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见到蔡泽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蔡泽认为,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范雎表示赞许。
D.“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太史公认为一个人立身处世、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范雎、蔡泽是人们所说的一代辩士。然而那些游说诸侯直至白发苍苍也没遇到知音的,并不是计策谋略拙劣,而是使游说获得功效的条件不够。
答案A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译文:
(2)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
译文:
(3)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译文:
答案(1)你曾扬言要取代我做秦相,可曾有这种事吗?
(2)人们要建立功业,难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吗!
(3)然而他们二人如果不遭到困厄境遇,又怎么能奋发有为呢!
译文
蔡泽是燕国人,曾周游列国从师学习并向诸侯谋求官职,离开燕国到赵国,但被赵国赶了出来。随即前去韩国、魏国,路上遇着强盗抢走了他的锅鼎之类的炊具。蔡泽于是向西来到秦国。
他准备去拜见秦昭王,先派人在应侯面前扬言一番来激怒秦相范雎说:“燕国来的宾客蔡泽,那是个天下见识超群,极富辩才的智谋之士。他只要一见秦王,秦王必定使您处于困境而剥夺您的权位。”范雎听了这句话,派人召他。蔡泽进来了,只向应侯作了个揖。应侯本来就不痛快,等见了蔡泽,看他又如此傲慢,范雎就斥责他说:“你曾扬言要取代我做秦相,可曾有这种事吗?让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至于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他们的悲惨结局也可羡慕吗?”范雎知道蔡泽想用这些话来堵自己的嘴,从而说服自己,便故意狡辩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位先生,本来就是道德大义的标准,忠诚气节的榜样。因此君子为了大义遭难而死,视死如归。活着受辱,不如死了光荣。士人本来就该具有牺牲性命来成就名声的志向,只要是为了大义的存在,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为什么不可能呢?”蔡泽说:“现在看来商君、吴起,文种作为人臣是正确的;他们的国君是错误的。所以世人称说这三位先生建立了功绩却不得好报,难道是羡慕他们不被国君体察而无辜死去吗!人们要建立功业,难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吗!自身性命与功业名声都能保全的,这是上等。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失去的,这是次等;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是最下的一等了。”于是范睢称赞讲的好,就请他做上座,成为尊贵的客人。
几天以后,范雎入朝向秦昭王说起蔡泽。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交谈,对他很喜欢,授予他客卿职位。范雎于是推托有病请求归还了相印。昭王初次召见蔡泽很高兴,于是任命他担任秦国相国。向东灭掉了周朝。蔡泽做国相几个月,就有人恶语中伤,他害怕被杀,于是推托有病送回了相印,他被赐封号叫纲成君。蔡泽在秦居住了十多年,曾侍奉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侍奉始皇。曾为秦国出使燕国,三年后燕国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太史公说:韩非子说袖子长的人善于舞蹈,钱多的人善于做生意。这话说的很实在啊!范雎、蔡泽是人们所说的一代辩士,然而那些游说诸侯直至白发苍苍也没遇到知音的,并不是计策谋略拙劣,而是使游说成功的条件不够。到了他们二人寄居秦国,能够取得卿相之位,功名流传天下,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强弱的形势不同啊。但是辩士也有偶然的机遇,许多像范雎、蔡泽一样贤能的人,由于没有机遇,不能施展才能,这些人哪能说得尽呢!然而他们二人如果不遭到困厄境遇,又怎么能奋发有为呢!
范睢是怎么死的?
范雎之死的真相根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的记载,范雎在听了蔡泽所游说的要功成身退的道理后就毅然引退,最后安然寿终正寝于家中,成了秦国少有的结局很好的名相,这似乎已经成了定论。但是最近读了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后,这种延续两千多年的看法被推翻了,林先生说,据云梦秦简《编年纪》云:“(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张禄即范雎在秦国的化名,可见,当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当秦军攻打邯郸失败、范雎保举的郑安平投降赵国、河东失守后,按秦国“被保举的人犯罪则保举者一起受刑”的法律,被秦昭王处死(见《秦史稿》第222页—223页的第24条注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然而云梦秦简《编年纪》云:“(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只是说张禄死并没有说是被杀的,况且蔡泽游说范雎的话难道是司马迁编出来的?如果是被杀的,哪还有蔡泽游说的份哦,司马迁写史是比较严谨的。而且秦昭王是在范雎的策划下才取得皇权的,有很大功劳,“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这样安慰范雎也是情理之中。所以事实是这样的:
公元前 258 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王 陵统率的秦军进攻邯郸受挫,死伤很多。秦王想令白起代替王陵攻赵,白起 托病,不肯出征。秦王亲见白起,强迫他带病指挥军队,白起仍不肯行。秦 王改用王龁代替王陵,范睢又起用郑安平为将军,郑安平成了进攻邯郸的主 帅。公元前 257 年,魏、楚两国的军队前来救赵。邯郸城下的秦军,在赵军 和魏军、楚军的夹击下大败。郑安平在赵军围困下以二万人降赵,赵封他为 武阳君①,公元前 255 年死于赵。被范睢引用为河东太守的王稽,也因与诸侯 通而坐法诛。秦王大怒,欲兼诛范睢。燕国人蔡泽听到这个消息,游说范睢 退位让贤。范睢因而自称病重,推荐蔡泽为相。云梦秦简《编年记》说,公 元前 255 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这是在王稽被处死 的那年,范睢也病死了。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的译文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 "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 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 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 "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十人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情昭王允话他归还相印.秦召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 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说的真对啊.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藉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象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求范雎蔡泽列传翻译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①,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②,敝衣间步之邸③,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④,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⑤。”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⑥。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⑦,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⑧。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⑨?”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⑩。唯睢亦得谒�6�9,睢请为见君于张君。”须贾曰:“吾马病,车轴折,非大车驷马,吾固不出。”范睢曰:“愿为君借大车驷马于主人翁。”
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⒀,乃肉袒厀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⒁,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⒂,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⒃。贾有汤镬之罪⒄,请自屏于胡貉之地⒅,唯君死生之!”范睢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⒆,尚未足。”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⒇。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21),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22),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23)。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24)。
须贾辞于范睢,范睢大供具(25),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26)。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27),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28)。数曰(29):“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30)。
①且:将要。②微行:隐蔽尊贵身分改装出行。③间步:伺间隙步行。之:到。邸:客馆。④得过:得罪。⑤庸赁:受雇用的差役。⑥绨袍:粗丝袍。⑦幸:宠信。⑧去留:留下或离去,指成功或失败。⑨孺子:指年轻人。习:熟悉。⑩主人翁:主人。�6�9谒:求见。�相舍门: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⒀见卖:被卖,被诓骗。⒁盛帷帐:挂上盛大的帐幕。⒂自致:*自己能力达到。青云之上:比喻极高的官位。⒃与:参与。⒄汤镬:古代的酷刑,用以煮杀人。镬:大锅,用作刑具。⒅胡: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貉:通“貊”。古代居于东北部的一个民族被称为貊。⒆续:一说,“续”与“数”音近而误。另一说,续:连接。⒇丘墓:这里指祖坟。(21)恶:说别人坏话。(22)恋恋:形容依恋之情。(23)谢罪:辞开须贾,结束会见。(24)罢归:指不接受来使,令其回国。(25)大供具:大摆宴席。(26)甚设:摆设丰盛。(27)莝豆:铡碎的草和豆子拌在一起的饲料。(28)黥徒:受过墨刑的犯人。黥:古代一种肉刑,用刀刺面并涂上墨。(29)数:指责。(30)平原君:即赵胜。
全文:范睢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睢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睢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睢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范睢说:“是啊。”须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国游说的吧?”范睢答道:“不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游说呢!”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睢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睢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须贾趁便问道:“秦国的相国张君,你知道他吧。我听说他在秦王那里很得宠,有关天下的大事都由相国张君决定。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张君熟悉的朋友啊?”范睢说:“我的主人很熟悉他。就是我也能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见给张君。”须贾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的马病了,车轴也断了,不是四匹马拉的大车,我是决不出门的。”范睢说:我愿意替您向我的主人借来四匹马拉的大车。”
范睢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睢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睢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睢认罪。于是范睢派人挂上盛大的帐幕,召来许多侍从,才让须贾上堂来见。须贾见到范睢连叩响头口称死罪,说:“我没想到您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这么高的尊位,我不敢再读天下的书,也不敢再参与天下的事了。我犯下了应该煮杀的大罪,把我抛到荒凉野蛮的胡貉地区我也心甘情愿,让我活让我死只听凭您的决定了!”范睢说:“你的罪状有多少?”须贾连忙答道:“拔下我的头发来数我的罪过,也不够数。”范睢说:“你的罪状有三条。从前楚昭王时申包胥为楚国谋划打退了吴国军队,楚王把楚地的五千户封给他作食邑,申包胥推辞不肯接受,因为他的祖坟安葬在楚国,打退吴军也可保住他的祖坟。现在我的祖坟在魏国,可是你前时认为我对魏国有外心暗通齐国而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当魏齐把我扔到厕所里肆意侮辱我时,你不加制止,这是第二条罪状。更有甚者你喝醉之后往我身上撒尿,你何等的忍心啊?这是第三条罪状。但是你之所以能不被处死,是因为从今天你赠我一件粗丝袍看还有点老朋友的依恋之情,所以给你一条生路,放了你。”于是辞开须贾,结束了会见。随即范睢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决定不接受魏国来使,责令须贾回国。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原文及翻译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夫【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索隐按:汉书百官表中大夫,秦官。此魏有中大夫,盖古官也。须贾。○索隐须,姓;贾,名也。须氏盖密须之后。知
王【须贾为魏昭王○索隐按:系本昭王名�,襄王之子也。使於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索隐名法章。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索隐摺音力答反。谓打折其胁而又拉折其齿也。雎详死,即卷以箦,○索隐箦谓苇荻之薄也,用之以裹尸也。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索隐更音羹。溺即溲也。溺音年吊反。溲音所留反。□正义溺,古“尿”字。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主
者王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於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正义卒,祖律反。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於三亭之南。”索隐按: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与期三亭之南,盖送饯已毕,无人处。□正义括地志云:“三亭冈在汴州尉氏县西南三十七里。”按:三亭冈在山部中名也,盖“冈”字误为“南”。与私约而去。主
湖,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至湖,○索隐按:地理志京兆有湖县,本名胡,武帝更名湖,即今湖城县也。□正义今虢州湖城县也。望见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索隐内音纳,亦如字。内者亦犹入也。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索隐索犹搜也。音栅,又先格反。於是范雎下车走,曰:“此必悔之。”行十馀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古
士也已报使,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於累卵,□正义按:说苑云“晋灵公造九层之台,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见之。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釭,加九鸡子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釭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惧慴息,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於此者。’公曰:‘原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於此!’即坏九层台也”。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谓■食草莱之馔具。待命岁馀。主
楚怀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幽死於秦。秦东破齐。闵王尝称帝,后去之。数困三晋。厌天下辩士,无所信。古
�!穰侯,华阳君,◇集解徐广曰:“华,一作‘叶’。”○索隐穰侯谓魏厓,宣太后之异父弟。穰,县,在南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之同父弟,亦号为新城君是也。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泾阳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及穰侯为秦将,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范雎乃上书曰:斋
有功臣闻明主立政,○索隐按:战国策“立”作“莅”也。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原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於有功,而刑必断於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索隐椹音陟林反。按:椹者,�椹也。质者,锉刃也。腰斩者当椹质也。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於王哉!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於王邪?古
剞家且臣闻周有砥砨,宋有结绿,梁有县藜,◇集解薛综曰:“县藜一曰美玉。”楚有和朴,□正义县音玄。刘伯庄云珍玉朴也。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知
煤裾臣闻善厚家者取之於国,善厚国者取之於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为其割荣也。○索隐割荣即上之擅厚,谓擅权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於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於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概集解徐广曰:“一作‘溉’,音同。”○索隐按:战国策“概”作“关”,谓关涉於於王心也。徐注“音同”,非也於王心邪?亡其言○索隐亡犹轻蔑也。臣者贱而不可用乎?自非然者,臣原得少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斧质。知
�!於是秦昭王大说,乃谢王稽,使以传车◇集解徐广曰:“一云‘使持车’。”○索隐“使持车”,战国策之文也。召范雎。斋
范雎於是范雎乃得见於离宫,□正义长安故城本秦离宫,在雍州长安北十三里也。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正义永巷,宫中狱也。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缪为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谢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会义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窃闵然不敏,○索隐邹诞本作“惽然”,音昬。又云一作“闵”,音敏。闵犹昬暗也。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观范雎之见者,群臣莫不洒然◇集解徐广曰:“洒,先典反。”○索隐郑玄曰“洒然,肃敬之貌”也。变色易容者。斋
饕�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跽○索隐音其纪反。跽者,长跪,两膝枝地。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於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於吕尚而卒王天下。乡使文王疏吕尚而不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业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原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原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臣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诛於后,然臣不敢避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索隐音赖,癞病也。言漆涂身,生疮如病癞。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五伯之贤焉而死,乌获、任鄙之力焉而死,成荆、◇集解徐广曰:“一作‘羌’。”孟贲、◇集解许慎曰:“成荆,古勇士。孟贲,卫人。”王庆忌、◇集解吴越春秋曰:“吴王僚子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集解汉书音义曰:“或云夏育,卫人,力举千钧。”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於秦,此臣之所大原也,臣又何患哉!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於陵水,○索隐刘氏云:“陵水即栗水也。”按:陵栗声相近,故惑也。无以糊其口,■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集解徐广曰:“一作‘箫’。”乞食於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又何忧?箕子、接舆漆身为厉,被发为狂,无益於主。假使臣得同行於箕子,可以有补於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有何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於奸臣之态,○索隐按:态谓奸臣谄诈之志也。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无与昭奸。□正义昭,明也。无与明其奸恶。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贤於生。”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辟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辱至於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集解徐广曰:“乱先生也。音溷。”○索隐慁及注“溷”字并胡困反。慁犹汨乱之意。而存先王之宗庙也。寡人得受命於先生,是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柰何而言若是!事无小大,上及太后,下至大臣,原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秦王亦古
,【范雎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正义括地志云:“甘泉山一名鼓原,俗名磨石岭,在雍州云阳县西北九十里。关中记云‘甘泉宫在甘泉山上,年代永久,无复甘泉之名,失其实也。宫北云有连山,土人为磨石岭’。郊祀志公孙卿言黄帝得仙寒门,寒门者,谷口也。按:九颙山西谓之谷口,即古寒门也。在雍州醴泉县东北四十里。”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民怯於私斗而勇於公战,此王者之民也。王并此二者而有之。夫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以治诸侯,譬若施韩卢而搏蹇兔也,○索隐战国策云:“韩卢者,天下之壮犬也。”是韩呼卢为犬,谓施韩卢而搏蹇兔,以喻秦强,言取诸侯之易。霸王之业可致也,而群臣莫当其位。至今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於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秦王跽曰:“寡人原闻失计。”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蔡泽列传注释》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2919.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