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作文

本文目录

长征到底有什么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扩展资料

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

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官方评价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

中央主力红军进行长征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保存革命火种。作用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背景: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

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胜利具有伟大的意义: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水平和独立领导革命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简单来说: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一、长征胜利实现了军事战略转移,促进了战术方针的转变,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长征胜利打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堵和追击,红军将士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比坚强的战斗精神,突破了敌人的道道封锁线,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天险,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和磨炼。长征胜利保留和锻造了红军骨干,争取了战略主动,大批红军将士成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奠定了军事斗争发展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军事斗争新局面。

此外,红军在长征取得胜利之前,一直分散在被国民党武装分割包围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他们在多年的反围剿斗争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对敌斗争方法,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战斗经验。随着长征的胜利,三大主力红军终于汇聚到了陕北——这个未来中国革命的中心,他们的斗争方法和战斗经验也汇集在一起,推动了红军军事斗争综合实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统一开展军事行动,对于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夺取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长征胜利也实现了红军战略战术的转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思想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人民军队战略水平和综合战斗能力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开端。毛泽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军事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科学把握中国革命战争规律,提出了正确的军事思想,得到了广大将士的支持和拥护,使红军最终摆脱了被动局面,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纵观整个长征过程,红军实现了军事战略战术的成功转变,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战斗的胜利,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二、长征胜利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长征胜利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面貌得以焕然一新。当时由于部分中央领导人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照搬照抄苏联的斗争经验,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不仅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遭受重大损失。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放弃建设多年的中央根据地,实施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之初,也是由于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导致红军伤亡惨重。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共产国际联络中断后,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以后,终于重新开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革命和斗争的实际来思考和探索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它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结束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开始在中共中央居于主导地位,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胜利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革命顺利发展的可靠保证。长征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历史的证明,中国革命的领导问题和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逐渐得到解决,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长征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长征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建设、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能力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党内民主得到充分恢复和发展,议事决策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风气得到充分发扬。

长征的伟大胜利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体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战场实际及时调整和修改红军的进军路线,胜利实行了战略大转移,在陕北延安站稳了脚跟,建立了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战略基地和后方,形成了越来越有利于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的战略态势。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重大决策中越来越发挥决定性作用,极大提高了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科学化水平,对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最终胜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长征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后所取得的重大胜利。1963年9月,毛泽东在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说:中国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后,一直在共产国际的指挥下开展中国革命。长征开始之后,由于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因为各种原因被迫中断,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自主地去思考和解决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来自共产国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命令及其由此带来的种种干涉不复存在。在长征途中,各项重大决定和方针政策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紧迫的斗争环境和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长征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中国共产党通过长征,宣传了党的北上抗日主张,在长征沿途各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全国的影响力。长征途中,红军每到一处都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红军北上抗日救国的宗旨,并逐步开始为国人所熟知和接受,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全国的政治和社会影响。长征的胜利,顺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既定战略方针,红军主力安全转移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建立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在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征胜利得到了共产国际的高度评价。长征胜利使得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并逐步认可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及其政治路线。新选出来的47名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中,有毛泽东等4人,在32名候补执行委员中,有博古等2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力大为提高。

长征胜利还使世界各国人民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认识和了解。随着《西行漫记》等的出版,为世人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打开了窗口,红军长征的英勇业绩开始为世人所关注,并广为颂扬,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等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为即将到来的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1、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2、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3、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4、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

5、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作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2917.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