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呀诺达热带雨林好玩吗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还有何信息?
- 北极两大冰盖完全消失,热带雨林传来了什么坏消息?
- 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降水分布柱状图,哪位有这样的图 请帮忙,O(∩_∩)O谢谢
- 请告诉我世界上13种气候的名称、分布、特征和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这两个一定要有图片),谢谢
呀诺达热带雨林好玩吗
呀诺达属于海南保亭县,但从交通来说从三亚去更方便。三亚旅游业比较成熟,可以选择旅行社一日游就可以了。从保亭去也可以。
再说说呀诺达。呀诺达是黎族语一二三的意思。没打过海南的人都以为海南到处是椰树林,其实不是。椰树主要生长在海边,而呀诺达是内陆。
海南风光好,但破坏也很严重,那就是大量种植橡胶树桉树等经济林,使得海南原始森林所剩无几。呀诺达是保留下来的原始热带雨林,实属不易。
到景区,观光车会把游客带到山腰,然后游客往下沿观光路线走。在国内来说,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开放的热带雨林旅游景点了。山下还有瀑布群,可以体验在瀑布中攀岩,这在其他地方也是没用的。
发两张我玩时拍的照片
希望采纳。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还有何信息?
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更大更好的生存条件。海南雨林国家公园建成以来,发现了28种野生动物新物种,其中植物新物种9种,动物新物种6种,大型真菌新物种13种,许多以前消失的野生动物已经返回家园。其中海南特有428种。成熟的热带雨林每公顷可储存340多吨净碳。海南热带雨林平均每公顷每年可吸收碳1 ~ 2吨,且固碳能力随着雨林植被的生长而逐年增加。
这将有助于海南加快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以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为例,海南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公共部门资源,与国际社会广泛合作,加强当地社区的保护意识和现场参与,汇集国内外专家的智慧,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告别高山模式”受到国际保护组织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它已成为海南热带森林国家公园建设的成功典范。中国热带雨林资源稀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台湾南部、广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河谷。海南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构筑海南坚实绿色生态屏障的必要条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集中持续整合,创新保护管理体制,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管理,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一体化管理,能更有效地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有的真实和完整,从而实现稀有自然资源的生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多个单一自然保护区的整合,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濒危物种的拯救,区域生态平衡的维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正确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地方扶贫,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北极两大冰盖完全消失,热带雨林传来了什么坏消息?
国航天局卫星图像显示,正如科学家于2017年预测的那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位于加拿大努纳武特东北埃勒斯米尔岛哈森高原(北极区)上的2个冰盖已经完全消失。据悉,在1959年,这2个已消融的冰盖的面积分别为7.48和2.93平方公里。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7月31日发布的消息,美国宇航局的星载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ASTER)公布的最新图像显示,位于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东北部的哈森高原上的冰盖已经彻底消失。
NSIDC主任,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地理学杰出教授马克·塞雷兹(Mark Serreze )发帖写道,“全球气候变暖的的确确真实存在的。正如长期预测的那样,而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尤为突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必须开展地球工程,不然我们的星球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世界。”
2017年,塞雷兹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他预测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受控制,加拿大圣帕特里克湾冰盖将在5年内完全融化,不幸的是,他与同事的研究竟然成真。美国宇航局于2015年和2020年拍摄的照片对比,显示了这两个冰盖是如何在短短5年内消失的。
20世纪80年代,塞雷兹曾经研究过这些冰盖,他表示,1982年时他还是一名学生,第一次见到这些冰盖的时候,他以为它们会永久存在于地球。现如今,那里的冰雪景色却在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里完全消失了,真的让人感到震惊。
塞雷兹对《探索》杂志的员工透露:“圣帕特里克湾的冰盖是哈森高原的一部分,据信可以追溯到小冰河时代。看着它消失就像看着一个身患重病的朋友日渐消瘦,非常让人心痛。”
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降水分布柱状图,哪位有这样的图 请帮忙,O(∩_∩)O谢谢
都是在课件上找到的,其中一个有一堆图表的图片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好像是40页)上的图。第一行第一个就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是它对于各月降水特点的体现不是很明显。热带雨林气候的各月气温和降水都很平均,年均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mm以上。比较容易和它弄混的是温带海洋气候的图(见多图的那张第二行左起第二个)。它的气温降水变化也不是很明显。区分它俩的时候可以看气温。变化较大的,较冷的,贴近零度的那个就是温带海洋气候。
希望能帮到你!
请告诉我世界上13种气候的名称、分布、特征和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这两个一定要有图片),谢谢
1、热带雨林气候 :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 :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3、热带季风气候 :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4、热带沙漠气候 :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两种):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 :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 :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8、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10、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形成原因: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
气候特点: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
分布规律: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
11、极地苔原气候:
形成原因: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
气候特点: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
分布规律: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12、极地冰原气候:
形成原因: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气候特点: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能见度恶劣。
分布规律:分布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扩展资料: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1、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2、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3、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4、纬度因素 :地球形状和运动
地理纬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热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气候;通常情况下,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及内陆降水较少。
5、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的热能源泉,地面热量收支差额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和
6、地球自转、公转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影响。对于整个地球而言,地面热量的收支差额几乎为零,但对于不同地区,地面所接受的热量存在差异,因而会对气候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地面接受热量后,与大气不断进行热量交换,热量平衡过程中的各分量对于气候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7、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影响气候的因子包含气温、雨量、气压和风。
8、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为湿度和热量。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9、地形地势对局部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地气候中的阳坡效应和阴坡效应,迎风坡和背风坡效应。大致而言,地形主要是对气流产生阻挡和抬升作用。
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地势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在于,海拔高,云层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降低,温度降低,湿度减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对气候影响不同,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
10、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此外,人类活动还可形成热岛效应等。全球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热带雨林真实图片」热带雨林水下图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2872.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