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关于数学思维(奥数)的几点解释
得山学堂
以下从五个方面解释下奥数。
一、奥数是什么?
二、学习奥数的现实意义
三、奥数为何缕被叫停?
四、小学生如何切入奥数?家长如何配合?
五、练就数学运算童子功
五个问题明白了,家长就心中有数了。
一、奥数是什么?
奥数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联合竞赛的简称。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并一直在国际上具有不小的优势。
奥数最大的特征就是难。一道四年级奥数题难倒一个名牌大学的优秀大学生是很正常的事。奥数对每个学生都是极限的挑战。
奥数的难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思路,大多数人面对奥数根本没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
二是拔高,奥数不是一门单独学科,它是数学的拔高和深化,归根结底考验的还是学生的数学技能,但它极度考验学生的活学活用,答案往往隐藏在好几个拐弯之后的最不起眼的地方,而且每个拐弯的地方都有欺骗性岔路,思维走错一步就满盘皆输。
三是综合性,奥数往往会把不相干的数学知识点以匪夷所思的方法整合到一起,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再创造能力。
四是前瞻性,奥数经常把学生还没有学到的东西掺合进去,让学生做题时要跳高才够得着。
也正因为难,奥数对学生的锻炼和开发也是无与伦比的。
二、学习奥数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每个人学奥数不是要成为奥数选手去参加竞赛。所以把奥数作为一个学习数学的辅助,推动数学学习才是一个最佳的心态。诚然,现在奥数对最终高考也是一条途径,优秀的奥数选手直入清华北大毫无问题。但是,这条路太窄。
而我们如果把奥数作为一种工具就轻松多了。事实上这个工具也非常好用。今年高考数学题比较难,但这种难跟奥数的难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接触过奥数的,应对这样的题目会轻松很多。
毫无疑问,数学成绩的提高,尤其对于优秀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奥数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如果把数学考试比如杀鸡。那么,学习了奥数的学生就有了一把杀牛的刀。
奥数是一扇门,打开门后,里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解题的思路会开阔起来,所学的知识会在柳暗花明中另辟蹊径触碰到新的境界。会逼迫学生对自身所学掰开揉碎重新整合,并产生质变。
奥数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中体现出来,因为平常的考试都是基础性检验,这不是奥数的展示舞台。但学生解题能力会有大提高。这正如一枚种子,它会在孩子心里慢慢发芽壮大,并不断地给孩子以助益。即便孩子中途停下,那些思路和能力,已成为一种玄妙的定势,以惯性的动能,在孩子的心里永久留存。
什么东西只要跟奥林匹克沾上边就象征着残酷的竞争。奥运冠军哪一个不是一身伤病?
奥数的危害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专业奥数选手而言。而对于我们只是把他作为数学学习的辅助工具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奥数成绩对一所学校的地位提升意义重大,学校进入病态竞逐。学校动辄在长达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停止所有课堂学习,单独在一个教室刷题强化。这对于其它科的影响显而易见。叫停奥数是对这种过度竞技的叫停,而不是对奥数本身的否定。
第二个所谓危害是,奥数因为它的难度,决定了它不适合课堂教学,对于一多半学生而言,学奥数是浪费时间。对于这部分学生,牢固掌控基础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基础不牢盲目拔高是拔苗助长,是舍本逐末。
用几句言简意赅的话总结:奥数的竞技是天才的游戏,而我们的目的是学习技巧,却不参与这个游戏。这正如学习武术,我们学它只是强身健体,而不是准备恃强凌弱。用这个心态学习奥数是最恰当的。
四、小学生如何切入奥数?家长如何配合?
首先,学习奥数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三四年级的小孩对于自己应该学什么是完全没有规划能力的,完全是家长的安排。只有家长思想上通了,孩子才能在家长指引和要求下进入学习的轨道,并学有所成。现在我们的孩子才在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进入初中高中甚至接下来的小学高年级会有怎样的表现,一切都是未知数。如果你的孩子到了高中阶段能在全市前500名有一席之地,已经懂事的他,会感谢你在今天为他做出的这个决定。
这里插播一下对咱们孩子当前成绩的评价。三年级的成绩只能说明三年级学得不错,对以后成绩走向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至少起不到关键性作用。甚至初中的成绩跟最后的高考成绩也没有绝对关联。因此,现在成绩好固然可喜,成绩不理想也不用妄自菲薄。学习成绩比拼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状态。用两个词概括,就是状态和惯性。有的孩子一坐下就心无旁骛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孩子一直到写完作业心还在飘着。这期间的差别就是成绩的差别。而且状态一旦养成就会形成惯性,不太容易打断。对于同样能进入状态的孩子而言,成绩不会有大的差别。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愿意学习,把学习当成了兴趣,那么一切都不可阻挡。奥数能给孩子成就感,比较容易培养兴趣。多肯定多鼓励,每解出一道题都是一个清晰的脚印,孩子会被推动着走下去。相信培养兴趣,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方法,不赘述。
然后就是辅导问题。这个在家长看来最难的问题恰恰是最简单的。能条分缕析固然孩子会事半功倍,但家长什么不会也对孩子学习奥数影响不大。孩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自己攻克难题,跟老师家长费尽心机讲明白,这其间的差别是巨大的。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而是在最关键的节点上顺势而为对学生四两拨千斤的那一下推动。在孩子最终解出了题目的前提下,越是简陋的教学方法最终孩子的收获越大。讲的越多效果越差。当然,很多家长推的那一下也做不到,没事,那就不推,就让孩子独立去做,每做错一次他都有收获,这种收获与做对的收获是等值的。我们的孩子需要经验也需要教训。当他用了三天做出了这道题,而别的孩子在有人讲解情况下三天做了三道题,到底谁的收获大还真不一定。最后,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出,直接给他答案,让他逆推。如果再不行,必须找人点拨了。既便是这样,他用去的所有时间也没有浪费,因为虽然没用对招式,这段时间他内心你看不到的地方,早已把十八般武艺演练了许多遍。而且,学习讲究顿悟,憋得时间越久,那种豁然贯通带来的冲击和明悟就越强大。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憋得太久会消磨兴趣,产生挫败感。要对自己孩子的耐受力有了解。作为老师,在奥数中能起到最大作用是点拔、归纳、触发和评估,让孩子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并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取作题的种类和方向性的调整。周期性约等于三到四个月,基本吻合于学生的假期设置。
五、练就数学运算童子功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思维的开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一遇到计算就错,那思维的训练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要两手抓两首都要硬。一手抓运算,一手抓思维。所以我们要追求本质上的清晰明了,从而达到无招胜有招。
以上。
会奥数的进来
前面仁兄(美皮王)的判断完全正确。这里再介绍一种算术方法,比起方程解法来要难于理解但计算简单,是供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的方法。(是认真的,绝非愚人节玩笑)
首先,前面仁兄对题目的判断正确。由于两个条件里泵数目与时间不成标准反比关系,因此必然存在一个水源在不断地向桶中补水。所以先要求出补水速度,这里采用假设法。
以上判断(桶一直在进水)表明条件中6个泵和4个泵抽水的实际总量是不一样的。假设现在要在8分钟内抽完,但总进水量(即总工作量)却与16分钟相同,那么需要的泵数为:
4*(16/8)=8个
但实际上只用了6个,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8分钟抽完的总工作量没有16分钟抽完的多。那么二者相差:
8-6=2个
时间相差:
16-8=8分钟
注意,这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部分。这说明2个泵8分钟的抽水量和8分钟内桶的进水量是一样的!数字比较凑巧,于是得到结论:桶的进水速度=2个泵的抽水速度。
可以检验一下这个结论:如果桶不进水的话,8分钟抽完只需6-2=4个泵,16分钟抽完则需4-2=2个泵,泵数刚好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说明结论正确,也说明在没有进水的情况下,4个泵一分钟能抽掉1/8桶水,2个泵能抽掉1/16桶水。那么在没有进水的情况下,一个泵抽完所需时间为:
8/(1/4)=16/(1/2)=32分钟,即1个泵1分钟能抽掉1/32桶水。于是一个泵4分钟能抽完4*1/32=1/8桶水。
那么如果要4分钟抽完的话,在没有进水的条件下,需泵数为:
1/(1/8)=8个
另外,还需要2个泵抽掉补进来的水,所以最后需要的总泵数为:
8+2=10个
答:如果要4分钟抽完,则要10个水泵。(一样)
算术方法很有意思,但想起来很困难,学了方程以后就很少用了。在下表达能力不强,希望您能看懂。
三道六年级奥数题
1.由于每天草减少量是一定的,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单位1(即1份)
每天草减少量为 20*5-16*6=4(第六天第五天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天气冷,草少了,通过第5天和第六天的草量差可以得出每天减少的草量)也就是每天减少的量相当于4头牛吃的草量,可以这么想,就算没有牛在吃,每天减少的量与4头牛吃的草量相同 a
那么11头牛可以等效于11+4=15 而每天草量没有减少 那么总草量为(20+4)*5=120
可供11头牛吃120/15=8天
2.(思路同1)每天生产的化肥量(16*32-24*16)/(32-14)=8
原来堆积的化肥量32*16-32*8=256
所需车数(256+8*8)/8=40辆
五年级30道奥数题(简单一点的)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 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4.5千米/时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5.5千米/时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赛过程中,一半时间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问:甲、乙两班谁将获胜?
解:快速行走的路程越长,所用时间越短。甲班快、慢速行走的路程相同,乙班快速行走的路程比慢速行走的路程长,所以乙班获胜。
2. 轮船从A城到B城需行3天,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解:轮船顺流用3天,逆流用4天,说明轮船在静水中行4-3=1(天),等于水流3+4=7(天),即船速是流速的7倍。所以轮船顺流行3天的路程等于水流3+3×7=24(天)的路程,即木筏从A城漂到B城需24天。
3.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小强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4分。由
(70×4)÷(90-70)=14(分)
可知,小强第二次走了14分,推知第一次走了18分,两人的家相距
(52+70)×18=2196(米)。
4. 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时相遇;若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时,则3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每时多走1千米,两人3时共多走6千米,这6千米相当于两人按原定速度1时走的距离。所以甲、乙两地相距6×4=24(千米)
5. 甲、乙两人沿400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来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2米/秒,结果都用24秒同时回到原地。求甲原来的速度。
解:因为相遇前后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不变,相遇后两人合跑一圈用24秒,所以相遇前两人合跑一圈也用24秒,即24秒时两人相遇。
设甲原来每秒跑x米,则相遇后每秒跑(x+2)米。因为甲在相遇前后各跑了24秒,共跑400米,所以有24x+24(x+2)=400,解得x=7又1/3米。
6. 甲、乙两车分别沿公路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甲、乙两车到达途中C站的时刻分别为5:00和16:00,两车相遇是什么时刻?
解:9∶24。解:甲车到达C站时,乙车还需16-5=11(时)才能到达C站。乙车行11时的路程,两车相遇需11÷(1+1.5)=4.4(时)=4时24分,所以相遇时刻是9∶24。
7. 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是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解: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的速度与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的速度相同,所以两车的车长比等于两车经过对方的时间比,故所求时间为11
8.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跑4秒能追上乙。问: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解:甲乙速度差为10/5=2
速度比为(4+2):4=6:4
所以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
9.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向B跑,当甲跑到B时,乙离B还有20米,丙离B还有40米;当乙跑到B时,丙离B还有24米。问:
(1) A, B相距多少米?
(2)如果丙从A跑到B用24秒,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
解:解:(1)乙跑最后20米时,丙跑了40-24=16(米),丙的速度
10.在一条马路上,小明骑车与小光同向而行,小明骑车速度是小光速度的3倍,每隔1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光,每隔2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明。已知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问:相邻两车间隔几分?
解:设车速为a,小光的速度为b,则小明骑车的速度为3b。根据追及问题"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距离",可列方程
10(a-b)=20(a-3b),
解得a=5b,即车速是小光速度的5倍。小光走10分相当于车行2分,由每隔10分有一辆车超过小光知,每隔8分发一辆车。
11一只野兔逃出80步后猎狗才追它,野兔跑 8步的路程猎狗只需跑3步,猎狗跑4步的时间兔子能跑9步。猎狗至少要跑多少步才能追上野兔?
解:狗跑12步的路程等于兔跑32步的路程,狗跑12步的时间等于兔跑27步的时间。所以兔每跑27步,狗追上5步(兔步),狗要追上80步(兔步)需跑[27×(80÷5)+80]÷8×3=192(步)。
12.. 甲、乙两人在铁路旁边以同样的速度沿铁路方向相向而行,恰好有一列火车开来,整个火车经过甲身边用了18秒,2分后又用15秒从乙身边开过。问:
(1)火车速度是甲的速度的几倍?
(2)火车经过乙身边后,甲、乙二人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相遇?
解:(1)设火车速度为a米/秒,行人速度为b米/秒,则由火车的 是行人速度的11倍;
(2)从车尾经过甲到车尾经过乙,火车走了135秒,此段路程一人走需1350×11=1485(秒),因为甲已经走了135秒,所以剩下的路程两人走还需(1485-135)÷2=675(秒)。
13. 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0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30%,那么也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14. 完成一件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 6天,或者甲干 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解:甲需要(7*3-5)/2=8(天)
乙需要(6*7-2*5)/2=16(天)
15.一水池装有一个放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放水管5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放水管开了2时后再打开排水管,那么再过多长时间池内将积有半池水?
16.小松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后来又读了33页,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变为5∶3。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解:开始读了3/7 后来总共读了5/8
33/(5/8-3/7)=33/(11/56)=56*3=168页
17.一件工作甲做6时、乙做12时可完成,甲做8时、乙做6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做3时后由乙接着做,那么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解:甲做2小时的等于乙做6小时的,所以乙单独做需要
6*3+12=30(小时) 甲单独做需要10小时
因此乙还需要(1-3/10)/(1/30)=21天才可以完成。
17. 有一批待加工的零件,甲单独做需4天,乙单独做需5天,如果两人合作,那么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了2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甲和乙的工作时间比为4:5,所以工作效率比是5:4
工作量的比也5:4,把甲做的看作5份,乙做的看作4份
那么甲比乙多1份,就是20个。因此9份就是180个
所以这批零件共180个
18.挖一条水渠,甲、乙两队合挖要6天完成。甲队先挖3天,乙队接着
解:根据条件,甲挖6天乙挖2天可挖这条水渠的3/5
所以乙挖4天能挖2/5
因此乙1天能挖1/10,即乙单独挖需要10天。
甲单独挖需要1/(1/6-1/10)=15天。
五年级思维训练100题及答案 (二)
19.有一批工人完成某项工程,如果能增加 8个人,则 10天就能完成;如果能增加3个人,就要20天才能完成。现在只能增加2个人,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解:将1人1天完成的工作量称为1份。调来3人与调来8人相比,10天少完成(8-3)×10=50(份)。这50份还需调来3人干10天,所以原来有工人50÷10-3=2(人),全部工程有(2+8)×10=100(份)。调来2人需100÷(2+2)=25(天)。
20. 观察下列各串数的规律,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
2,5,11,23,47,(),……
解:括号内填95
规律:数列里地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一项的2倍减1
21. 在下面的数表中,上、下两行都是等差数列。上、下对应的两个数字中,大数减小数的差最小是几?
解:1000-1=999
997-995=992
每次减少7,999/7=12……5
所以下面减上面最小是5
1333-1=1332 1332/7=190……2
所以上面减下面最小是2
因此这个差最小是2。
22. 如果四位数6□□8能被73整除,那么商是多少?
解:估计这个商的十位应该是8,看个位可以知道是6
因此这个商是86。
23. 求各位数字都是 7,并能被63整除的最小自然数。
解:63=7*9
所以至少要9个7才行(因为各位数字之和必须是9的倍数)
24. 1×2×3×…×15能否被 9009整除?
解:能。
将9009分解质因数
9009=3*3*7*11*13
25. 能否用1, 2, 3, , 5, 6六个数码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且能被11整除的六位数?为什么?
解:不能。因为1+2+3++5+6=21,如果能组成被11整除的六位数,那么奇数位的数字和与偶数位的数字和一个为16,一个为5,而最小的三个数字之和1+2+3=6>5,所以不可能组成。
26. 有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小的两个约数之和是,最大的两个约数之和是100,求这个自然数。
解:最小的两个约数是1和3,最大的两个约数一个是这个自然数本身,另一个是这个自然数除以3的商。最大的约数与第二大
27.100以内约数个数最多的自然数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几?
解:如果恰有一个质因数,那么约数最多的是26=6,有7个约数;
如果恰有两个不同质因数,那么约数最多的是23×32=72和25×3=96,各有12个约数;
如果恰有三个不同质因数,那么约数最多的是22×3×5=60,22×3×7=8和2×32×5=90,各有12个约数。
所以100以内约数最多的自然数是60,72,8,90和96。
28. 写出三个小于20的自然数,使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但两两均不互质。
解:6,10,15
29. 有336个苹果、 252个桔子、 210个梨,用这些果品最多可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在每份礼物中,三样水果各多少?
解:2份;每份有苹果8个,桔子6个,梨5个。
30.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68,求这三个数。
解:6,7,8。提示:相邻两个自然数必互质,其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而相邻三个自然数,若其中只有一个偶数,则其最小公倍数等于这三个数的乘积;若其中有两个偶数,则其最小公倍数等于这三个数乘积的一半。
六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圆求阴影面积
第1题解: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以(2+2+2)为半径的园的面积的四分之一减去以(2+2)为半径的园的面积的四分之一。取π=3.14,可得(3.14x6²)¼-(3.14x4²)¼=15.7
第二题,同理。因为长方形面积被割分为三部分,即:小白角+小阴影+大白角,现在只要算出小阴影就行,对吧?
难度就是怎样知道那个小白角和大白角的面积,对吧?
因为大白角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减去(小阴影+大白角)的面积,而(小阴影+大白角)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为5、为3的两个圆算出,然后用相同方法算出小白角面积。
然后用长方形面积减去大小白角面积之和就是小阴影面积,大阴影面积很好算的,大小阴影面积相加,就是你的答案了(因为不能画图,所以只能给你思路,看不懂可以让你父母帮忙解释),望采纳,点击满意答案,谢谢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中奥数思维训练100题」奥数智力题100道》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2170.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