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国人的工资低?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人工资低,原因一:经济欠发达,社会财富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有房有车;二:中国人多,所以劳动力就廉价;三:贫富差距大,社会总财富本来就不多,有的人还占用了那多,大部分人只能分一点点了
你认为工资普遍较低的原因是什么?
劳资双方的地位不对等呗!所以,工资比较低就成了现实。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挣工资的人!挣工资的人已经搞不清楚自己的屁股到底坐在哪一边才是最大的原因!
比如,就是前几天的那个腾讯实习生事件,腾讯可以将实习生封杀掉,并且还能号召所有互联网企业一起封杀掉这个实习生,让他从此就不要在“圈子”里赚饭钱了。
在这个事件中,实习生和腾讯是对等的地位吗?但这并不是最让人觉得悲伤的地方!最让人觉得悲伤的是,在我看的那个文章下的数以千计的评论中,一群同样是揾食的工薪人中,几乎也是在说这个实习生不懂事,被封杀活该了!我觉得,工资高不上去,这群屁股都坐错了位置的工薪人才是最大的原因。都说在 社会 实践中,“屁股决定脑袋”是基本常识,但现在工薪人都是一群假装自己屁股已经坐到“资方”的人,这才是工作低的最大原因了吧!真以为你是公司的“主人翁”吗?
当工薪人自己都不爱惜工薪人的时候,凭什么让公司要心疼工薪人呢?
这说明中国经济还不是太发达,所以说我们现在还不要好高骛远,要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分配差距过大。
劳动就业环境工人是被动方,你没有选择,只有无奈接受。
我国工资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仅仅70多年时间,与发达国家比其发展速度要快得多。就拿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来说,比解放初期要高出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这就是说怎么比和谁比比什么?就拿我们县城来说,即便不怎么发达,凡是有技能的人,年收入五 十万元是很平常的事。至于有企业(含养殖业)的个体户,年收入几十万元也有许多。关键是有头脑有技能。什么技能没有又没工作的,当然收入很少。
私营经济,挣钱不容易。
我认为我们“云南锡业公司”退休金较低的原因是因为跑美国那老总及被抓的继老总“锡王”,他们多年来不会考虑为职工做点什么“比如交高一点社保”,只会一心想着捧上“得到奖章什么的”,大量贪污钱“几个亿”,前总带钱跑路,后总吃喝嫖赌。
普遍的高消费不起,就产生了普遍的工资较低。这也是发展中国家达到发达国家的过渡,很正常。
制造业不发达,产品附加值较低,通俗地讲就是产品不值钱, 科技 含量低。
我国工业普遍 科技 含量较低水平存在,就是一些手机等产品,核心技术大多进口,其实就是把进口另件的组装配套。
一些大飞机的发动机,芯片等也造不出,所以要加大 科技 投入。这样才不至于被别人卡脖子。
只要努力,提升 科技 水平,就能击败任何阴谋。
看地方发展的经济状况,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就拿南方这边一二线城市跟北方的一些省份比收入就差别大。
工资普遍较低,不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工资低,是跟谁比较较低呢?
最近十来年,有许多欧美工厂,已经陆续撤离了中国,搬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人工成本,与欧美相比,已经没有了当初他们来我国投资办厂时候的优势。这说明,最低限度,我们的工人工资,这些年是增长比较快的,比很多国家都高。
之所以提出工资低的问题,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我们国家所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有关。这种浮躁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原因是,西方奢侈品经销商的恶意引导。这种引导表现在方方面面,最主要的表现在电视剧,网络广告,等等方面。这种恶意引导宣传的结果就是,让人产生中国到处都是高收入,奢侈品非常普及这样的不正确印象,从而产生紧迫心理。于是信用卡透支,网贷等现象随之产生,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实,我国的所谓中产阶级,收入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高。根据国家和各省公布的数据,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都说明,工人的工资并不是很低。一般每月五千元左右,已经算是中产阶级的一员。
大家感觉自己的收入与房价不匹配,是感觉工资低的另一个原因。随着房住不炒的政策,各地(中大城市)都推出了公租房制度。很多人不了解这些廉租房、公租房的制度,坚持房子非买不可,与炒房资本一起,把房价推到居高不下的境地。短期内让房价很快降下来并不现实,因为,很多炒房的资金并没有从房地产市场撤出来。
从以上所说来看,并不是我们的工资低了,而是大部分人的错觉,和消费心理导致的。当然,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工资肯定低一些,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刚达到中等收入的门槛。因此,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大家的工资收入水平是同步的。
所以,要想不让自己工资低,调低消费预期,不要急于买房,这两点就可以做到了。我们这里的公租房,每月200元的租金,缴纳半年以上养老保险可以申请,只要不买房者可长期租用。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愿意做买房的刚需,那确实没有办法。
记得以前有人研究过,一个人的工资,不吃不喝十五年左右能买到房子,就说明工资和房价相匹配,没有太大脱离。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我们国家目前的工资状况,是正常的,并不是太低。
中国工资为什么这么底?
因为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
我国工人工资低有几个原因。
1. 因为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就业难度大,就业竞争压力大。促使企业压低工人的工资。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大量重组,大量工人失业、下岗。企业效益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只有大量削减工人工资。
3.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造成企业原有工人的工资相对水平越来越低。
4. 改革开放后,企业资产重组,大量私有、民营、外资企业涌现,这些企业要进行原始资本积累,主要依靠加重剥削工人,来获取利润。
5. 教育路线不正确。这些年来,高校拼命扩招,凡成绩高的学生都去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毕业后,都不去当工人,结果,高不成,低不就,搞设计不行,当工人也不行,我国培养了几千万书呆子。社会上看不起工人,只有素质低的人才去当工人,当然工人工资低。
6. 我国现在技师、高级技师很缺少。能工巧匠很缺少。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科研技术人员工资很低的情况
好的人才和好的科研结果的产出需要生态圈,而生态圈的建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我当然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不过我可以粗粗琢磨下。不才觉得真实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还要麻烦。而且我觉得我说话会很乱,因为这个东西的确很乱也很复杂。时间上不一定完全正确。
改革开放的时候刚刚恢复高考,那个时候高校系统残破不堪,那么首先需要一批好的教职人员。这一批教职人员能够胜任大学的教育研究工作。这些学者有些本来就厉害,有些是改革开放之后培养的,但是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外语水平落后,那么跟上西方的进度就需要花时间了。读博的学生都清楚,人家发表的东西里面的研究问题和思想往往是几年前就成型这几年一步步做出来的,那么阅读文献还不足够赶上西方。这时候需要一批旅美旅欧的学者回来指导和交流,这样的人本来就不多,分到各个专业就更少了,进度缓慢。
同时,那个年代的中考一开始是没有的,初中毕业不少人上了中专然后直接分配工作,那么和高等教育的接轨不够这时候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师范毕业的教师去教中学,那么这里面又有延迟。需要等师范大学成形有稳定生源很稳定师资才可以。这就很难了,因为大学生源靠好的高中教育,而高中教育需要靠好的师范大学。这是个困境,其中的解决要花很大的代价。事实上到今天,大家仍旧可以见到不少思想落后学业不精的中学老师,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
高中教育接轨勉强接上,但是那个时候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工程院校的作用和需求大于基础学科,那么基础学科的拨款少,没法和国外交流,优先级低。直到今天博士生和硕士的工资仍旧少得可怜,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
时间进行到九十年代,这个时候慢慢的大学系统成形了,IMO疯狂拿金牌的这帮子小年轻从娘胎里呱呱坠地,我们快进到今天,90年出生的今年27岁,85年出生的32岁。22岁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博士差不多5年,刚好博士毕业。数学学科这样的基础学科需要做1到2轮博士后,那就是3到6年,之后评上小AP,ASSISTANT PROFESSOR,最后评上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至此获得终身教职。当然这是美国的制度。美国是全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基础学科有所建树,那么美国和欧洲的部分学校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题主你希望搞个大新闻的这一代人很多还在为自己的教职发愁,他们希望的更多的是有稳定的有意义的但不一定是震惊世界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可以帮他们立稳脚跟。假设这个时候他们回国了,他们的研究伙伴大部分也在西方,或者更直白些,在美国。他们成为国内教授之后也会隔三差五地跑出去开会。我们自己的国家还没有成为学术流量的中心。自己国家的学者也没法自己在国内长期稳定地输出结果。
这就是我说的生态圈问题,中国没法自己成为学术界的节点,以这个节点为中心产出结果。即使我们有爱国的学者,他们也需要大量和外国学者交流来保证他们成果的先进性。这种时候如果有世界级的数学家,那么是美国籍或者绿卡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个时候出国留学的国内大学生变多,更多的人最终成为了中国籍的学者,但那又是未来的事情了。
整个学术圈子的发展是环环相扣的,环越多延迟就越大,你所说的高中数理化大牛也不过是高强度训练和举国体制搞竞赛的结果,和学术圈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同。再者秒杀外国人这个也太偏颇了,我并不觉得我们秒杀外国人。
当然这只是这一大团问题中的小部分,你要知道世界级数学家的产出和时代很有关系。陈景润能证明1+2,是因为前面无数数学家铺路,证明了许多弱化的结论。他本人也受益于不少前人的结果,比如Vinogradov的外尔三角和方法。Vinogradov本人也在上个世纪早些证明了三素数定理(1+1+1)。俄罗斯对于世界数学的发展贡献巨大,在这样一个生态下,陈景润的结果被苏联科学家给出我一点都不会奇怪,我们有陈景润是我们极大的幸运。世界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在普通人的眼里可能只是某个旷世奇才,由上帝安排下凡来给人类开启新世界的大门的。殊不知,这些科学家的背后有无数无名的英雄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用一个个失败来告诉我们哪些路走不通,这些学者在不断地交流和自我批判中给了后来人以启迪和希望。最后一位幸运儿靠着天资与勤奋,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成为了大部分人口中很厉害但是不知道他具体干了啥的“世界级科学家”。
而知道这些之后,你要明白中国要在21世纪大概率稳定产出这样的大师,需要中国有着大量的世界一流学者,大量的世界一流大学,给学者的优厚报酬和稳定的科研条件,大量的科研资金和其他一大车我自己根本想不全的条件,你难道不觉得中国还有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么?
和各位共勉
为什么中国工资总额占gdp比重那么低?
中国工资总额占GDP比例并不低。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的数据。2018年中国有80%的工薪阶层月薪低于5000元,平均月工资约为3000元,属于中低收入群体。另外20%的工薪阶层月薪高于5000元,平均月工资约为1万元,属于高收入群体。
2019年中国工作人口7.7亿,预计其中有大约6亿上班族。2020年中国从事经营交易的市场主体为1.4亿户,2019年中国个体户为8261万户,城镇个体就业人数为11692万人。假如按照1.7亿工作人口从事个体经营,那么中国约有6亿上班族。
那么,按照前文推算,中国收入前20%的上班族约为1.2亿人,平均月薪1万元,高收入工薪阶层的工资总额为14.4万亿元。收入后80%的上班族为4.8亿人,平均月薪为3000元,中低收入工薪阶层的工资总额为17.28万亿元。中国工资总额约为32万亿元。
2019年中国GDP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所以中国工资总额占GDP比重约为32%。
世界各国工资总额与GDP之比(工资占GDP比重):
1、欧美发达国家比例最高约为55%。
2、南美洲平均是38%。
3、东南亚,菲律宾泰国是28%。
4、非洲国家多在20%以下。
中国工资总额占GDP比重约为32%,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但还是要高于非洲国家。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2021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一般在最终消费品市场上进行销售。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工资为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工资那么低啊》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2064.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