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李世民强行霸占儿媳杨氏,她是怎么承受这种家族与皇权的压力的?
-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
-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
- 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为何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
- 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为什么还霸占他的妻子呢?
李世民强行霸占儿媳杨氏,她是怎么承受这种家族与皇权的压力的?
直面承担,没得选择,成者为王,败者贼,做为女人她得活,只要活着就得面对现实。
在大唐王朝里面,王室成员们,都具备胡人的血统,在他们骨子里,没有汉人那么多顾虑,无论是继母和庶母,甚至于嫂子和弟妹,只要是单身,都可以进行结婚,在当时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直接导致了,杨氏的夫君也就是李元吉和孩子全部被李世民杀害。
当所有事件尘埃落定以后,回忆起往昔开始对李元吉及其后代进行册封,当然毕竟是王氏宗亲,人都被我杀了,过去的都过去了,这样也可以让黎民百姓看到,唐太宗是个宽厚的人、大度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这期间跟杨氏有了不少的接触,觉得李世民虽然贵为帝王,但是没有想象中的冰冷。
久而久之渐生倾慕之情,起初杨氏对李世民肯定是恨的,杀我夫君,斩我亲儿,怎么可能不恨?但是时过境迁那么多年,错与对又有什么关系,人要活下去,女儿们也要活下去,杨氏一族也要活下去,再后来的时间里,杨氏跟唐太宗喜结连理,并且在以后也有了共同的骨肉。
在长孙皇后离开人世之后,李世民觉得国家不可一日无母,想立杨氏为皇后,但是遭到朝堂大臣们的阻拦,毕竟杨氏原先是李元吉的原配,你娶了,还想立为皇后,这以后让后人怎么看待大唐,怎么看待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带杨氏百年之后,也没有被立杨氏为后。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
有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天呐,难道隋唐也是汉民族被游牧民族统治期?中国大一统王朝2100多年,岂不就剩汉、宋和明三朝是中原正统王朝?
是的,杨坚的鲜卑姓氏叫“普六茹”,他还有个鲜卑字号,叫“那罗延”,甚至还有个鲜卑族老婆,叫独孤伽罗。杨坚的长子杨勇,鲜卑名“普六茹•睍地伐”,次子杨广鲜卑名叫“普六茹•阿摩”。
同样,李唐王朝的国姓,也有个鲜卑姓氏,叫“大野”。正常情况下,他们都应该有鲜卑名字,只是史书没记录下来。
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杨家和老李家到底是不是“假洋鬼子”?
按史料记载,杨坚出身弘农杨氏,货真价实的汉人。这个家族在两汉可谓名人辈出,西汉开国战争中,乌江边斩杀项羽的,有位叫杨喜的侍卫,就是弘农杨氏始祖。杨家在东汉四世三公,显赫一时。
不过,据史学家陈寅恪考证,杨坚很可能是山东杨氏,冒领弘农杨氏而已。但不管弘农杨氏,还是山东杨氏,其汉人的身份是可以确认的。
如果按现代医学血源论,隋炀帝杨广,身上确实有鲜卑血统。其母独孤伽罗,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的生母崔氏是汉人,因而她身上有一半汉人血统,因此杨广身上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
同样,李渊身上也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其母独孤氏有一半汉人血统)。李世民及他的儿子们,血统要复杂一些。
李渊的嫡妻窦氏,其父是汉人,其母是宇文泰的第五女襄阳公主,宇文泰的母亲是汉人,襄阳公主的生母不详。以此推导,窦氏身上有八分之三或八分之一鲜卑血统,也就是说,李世民身上大约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
李世民的嫡妻长孙皇后出身也很复杂,她虽是鲜卑人,身上也有汉人血统。粗略计算,高宗李治约有一半的鲜卑血统。
由此可见,从南北朝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现象严重,已经很难分得清纯正的汉人或鲜卑人种。
这种民族融合的现象,源于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随着西晋的灭亡和鲜卑拓跋氏的崛起,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三百年的少数民族统治期,社会经过了汉民鲜卑化,和鲜卑汉化两个阶段。
杨氏和李氏家族,就是汉民鲜卑化的代表。在鲜卑政权北魏统治时期,为了融入鲜卑上流社会,他们与鲜卑贵族通婚,获得身份认同。而鲜卑贵族也通过与汉人豪门士族通婚,获得地方势力支持。由此形成了一个,由鲜卑贵族与当地豪门士族,共同构成的上层建筑。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
杨坚的原名确实叫普六茹坚,大家一听可能觉得有点日本名的味道。不过这和日本没有什么关系,和鲜卑的关系倒是很大。隋唐两代上承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这段时期大家都知道属于各种民族大乱斗的历史。
一会儿汉人改姓,一会儿其它民族改姓,这个时期很混乱,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杨坚的父亲所处的时代是北魏晚期,也就是鲜卑人宇文泰那会子,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魏。
宇文泰自己把西魏给取代了,建立了北周。杨坚的父亲杨忠因为帮助宇文泰有功,所以被封了一个上柱国,还赐姓普六茹氏,所以杨坚的父亲其实也可以叫普六茹忠。
到了杨坚这一代时,因为那时候还是西魏和北周相交,所以就给他取名普六茹坚,这也算是汉人鲜卑化的一种表现吧。而且当时那些鲜卑贵族也是称呼他为普六茹坚,没有人叫他杨坚,后来杨坚掌权开国之后,就把姓氏给改了回来。
在杨广这一代,就直接叫杨广了。
值得一提的是,杨坚的小名叫那罗延,这是一个佛教词汇,意为“金刚力士”,因为南北朝时佛法很兴盛,大家都普遍信佛,所以给杨坚娶了这么一个小名。
他和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也颇有缘分,独孤是鲜卑复姓,伽罗则是佛教词汇,在梵语中意为香炉木、沉香木。独孤伽罗和杨坚的结合可以说颇有一种殊缘。
另外再说这个李世民原名是否叫大野世民,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并没有这种说法,属于部分读者的有心创造吧。其实李世民确实可以这么叫,但是没有必要,毕竟杨坚重建汉人江山,他也没有必要再取一个鲜卑名字。
李世民家族和杨坚家族也是一样,李世民的爷爷李虎和杨坚的父亲都是北魏晚期的人,李虎因为帮助西魏建国有功,赐姓大野氏,而杨忠是帮助宇文泰建立北周有功,赐姓普六茹氏。
李虎在地位上要比杨忠高,他和宇文泰一样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所以按照鲜卑名字来叫的话,李世民的爷爷应该叫大野虎,不过当时鲜卑人赐姓其实只是一种笼络汉人的手段。
并不会强制要求这些汉人非得叫这个姓,毕竟那样一来就是让人家改换门庭,舍弃祖宗了,所以它不具有强制性,喜欢可以叫,不喜欢就还是姓自己原来的姓氏。
但能够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下得到这种赐姓,多少也是一种政治资本的表现,毕竟那时候主体还是鲜卑人坐天下。所以到了李渊的父亲李昞和他自己这一代时,依然还是以李姓为主。
只不过在李渊父亲那一代,由于还是宇文家族坐天下,所以人家如果叫他大野昞的话,李昞也得答应一声,其实算是一种别称了。到了李渊这一代时,北周后来被杨坚家族取代,自然没有人叫他大野渊了。
毕竟连杨坚都把姓氏改回来了,李渊家族肯定也舍弃了这个姓氏,所以到了李世民这里时,也不会有人叫他大野世民,一生下来就叫李世民。所以如果硬要叫他大野世民,那就有点故意翻历史旧账的嫌疑了。
另外再说一下,不管是杨坚还是李世民都是根正苗红的汉人出身,杨坚家族出身那个显赫无比的弘农杨氏宗族,而李世民家族则是陇西李氏出身。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杨坚和李世民身上都有鲜卑血统,但这个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毕竟五胡十六国那么乱的年代都挺过来了,有点鲜卑血统不算什么。
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为何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
公元626年7月,也就是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渊正在皇宫里的人工湖上划船。突然手握长矛,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未经通报便闯了进来,打破了这种宁静。
唐高祖李渊眉头微蹙,心中大惊,感觉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便用类似责问的语气说:“爱卿,你为什么来到这里?而且还穿着这样?”
尉迟敬德简单汇报了情况:“陛下,玄武门中太子(李建成)跟齐王(李元吉)作乱,秦王(李世民)已经将他们射杀了。秦王担心会打搅到陛下,特地派我来保护。”
《资治通鉴》: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李渊听完,心头一痛,自己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自他做了皇帝后,这几个儿子一直明争暗斗,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始终希望兄弟几人和睦相处。然而这皇位真的会让让兄弟反目,亲情不再。
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还是有两个儿子死了。同时他看到尉迟敬德像门神一样杵在那一动不动,心中凛然,脑海里出现了一个词“逼宫”。是的,自己的儿子李世民的确很能干,已经有这个实力逼宫了,他一下子感觉苍老了许多。
此外,就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过程中,为了斩草除根,也为后续自己做皇帝消除一切障碍,李世民又十分狠心的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杀。
李渊听到最终的消息,一时间痛失二子十孙,心中十分悲凉,但是又无可奈何,这朝堂上自己还能做主吗?最终禅让帝位。
同年9月4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次年改国号贞观。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李世民对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及侄子们,都能毫无人情味地痛下杀手,却单独放过了他们的妻子跟女儿,这或多或少让人觉得有点费解。
那么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在丧夫后都有怎么样的遭遇呢?
郑观音,以泪洗面,整日思念亡夫郑观音,出生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据记载,她的父亲郑继伯之所以给她取名观音,是因为他可能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隋炀帝大业十年,16岁的郑观音嫁给了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后来李渊称帝,立李建成为皇太子,郑观音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妃。
然而大唐能建立起来,李世民可谓功不可没。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心中,多少有点慌乱,感觉东宫之位不保,最终下决心要杀了李世民,后来却被李世民射杀。李建成死后,此时郑氏才二十八岁,正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年纪。从她的墓志铭上来看,她的相貌也是一等一的美女。
《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李世民并没有将漂亮的郑氏充实到后宫中,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按照道理来说,他没有理由再将嘴边的肥肉舍弃,毕竟他将弟媳妇都收入囊中。那唯一的解释便是,郑氏为太子妃,她的身份十分特殊。但李世民也没有放她走,而是让她孀居于长乐门,处于他的监视之下。
而郑氏也没有选择改嫁,终日里也就思念亡夫李建成、抚育女儿,生活过得是相当孤寂,最终病逝,享年76岁。这位本应母仪天下的女人,却因世事无常,在死后只得在幼女归德县主的家中出殡。
跟晚年凄苦的郑氏相比,齐王妃杨氏之后的境遇可就变得十分精彩。她作为弟媳妇却被李世民纳入后宫,甚至还生下了儿子曹王李明。
齐王妃杨氏,虽受宠但却没有名分杨氏出身显贵,是隋朝观德王杨雄(隋文帝族子)的侄孙女,唐初宰相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跟隋朝皇室的关系很亲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氏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
然而皇位之争时,丈夫齐王李元吉选择站队到太子李建成,最终被射杀,杨氏等女眷都被关在宫内,齐王府也被赏赐给了尉迟敬德。
据记载,贞观前期杨氏跟小妾都被关在同一间屋子里,而且门外都有重兵把守,可见生活并不是太如意。后来李世民将杨氏收入后宫,这生活才慢慢变好点,生下了儿子李明。然而唐太宗自始至终都不曾给过杨氏正式的后宫头衔。要知道古人最为重视名分,正所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杨氏虽然受到李世民宠爱,但就是没有未册。
后来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还想着立杨氏为皇后,被魏征劝阻,此时才作罢。
《新唐书·太宗子列传》: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所以说,郑氏跟杨氏同样都是高颜值,李世民夺位后却只收了弟媳妇杨氏,这葫芦里到底有什么药呢?其实李世民霸占弟媳妇杨氏,看似因色起意,贪恋弟媳的美貌,实则是出于对当下政局的考量。
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为什么还霸占他的妻子呢?
唐太宗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是唐高祖的儿子,李世民是李元吉的二哥,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杨氏就是他的弟媳,李世民和杨氏原本八竿子打不着,能走到一起,也是历史的因缘际会。
隋朝开皇十七年(598年),李世民出生,是唐国公李渊的第二子。
隋朝仁寿三年(603年),李元吉出生,是唐国公李渊的第四子,李世民的四弟。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时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的唐国公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被封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李元吉被封为姑臧郡公、太原郡守。
同年十一月,李渊大军攻入长安,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隋恭帝杨侑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李元吉进封齐国公,总领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
隋朝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李元吉为齐王、并州总管。
随着唐朝局势的稳固,秦王李世民对皇位跃跃欲试,皇太子李建成则拉上四弟齐王李元吉为帮手,双方剑拔弩张。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他们俩所有的儿子,唐高祖被迫立他为太子,并在不久后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史称唐太宗。
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则大多被收入李世民的宫中,其中就有齐王妃杨氏。
李世民对杨氏恩宠有加,甚至在长孙皇后死后,一度打算立杨氏为皇后,在宰相魏征的力谏下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唐朝贞观十六年(642年),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为巢剌王,杨氏也被称为巢剌王妃。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杨妃去世,生有曹王李明,被李世民过继为李元吉的后嗣。
李世民杀弟夺妻的做法,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不过,悦史君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试做解读:
第一,北朝贵族沿袭
李世民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是隋唐,但由于隋朝统治时间过短,北朝的影响并没有消除,这种消灭对手、将女眷纳入妾室的做法,是当时贵族的一种惯例。
第二,唐朝特殊风气
李世民娶了弟媳齐王妃杨氏,这在古人和现代人看来,都是非常荒谬的,但在唐朝,其实不算什么。
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娶了儿媳寿王妃杨玉环,唐顺宗李诵娶了爷爷唐代宗的才人王氏……
第三,平息事态需要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一度与秦王府的军队发生火拼,后来李世民取得唐高祖的谕旨,才让局势缓和下来。
当时,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对李世民的地位并没有威胁,杀了她们没有必要,但把她们下放为奴或者配给有功将相,也很不妥当。
虽然李世民最后采取的把大部分人纳入后宫,也广招非议,但在悦史君看来,这也许是最能安定人心的办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李世民霸占的杨氏叫什么名字」李世民霸占的杨氏叫什么名字来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1511.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