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有资格杀毛文龙吗」袁崇焕有资格杀毛文龙吗知乎

本文目录

袁崇焕有权利杀毛文龙吗?

确实是无权的

明朝设立了以都察院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专门监察机构,号称“风宪”衙门。明太祖又升都察院的品级,设左右都御史为主官,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次之,都御史号称“总宪”。

袁大人的头衔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是个二品风宪官,虽然他这个官位不低,可按照《大明会典》里祖制之规定,他是杀不了毛帅的~!

<大明会典>里对于犯事的总兵之处置是有严格规定的——“凡调度军马、区画边务、风宪官皆无得干预。其相见相待之礼、尤须谦敬。如总兵镇守官有犯违法重事。须用体复明白、指陈实迹、具奏请旨。不许擅自辱慢。其军职有犯。具奏请旨、已有定例。风宪官巡历去处、亦须以礼待之。”而即便袁大人有“尚方宝剑”也没有用,因为持有“尚方宝剑”并非意味着想杀谁就杀谁。

历史上的袁崇焕,真的有去矫诏斩杀毛文龙吗?

历史上,毛文龙确实是被袁崇焕所杀,而且确实没有崇祯的旨意,所以可以说是袁崇焕矫诏斩杀了毛文龙,但是,毛文龙一直冒领军饷,而当时朝廷财政紧张,所以毛文龙的所作作为也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满,且毛文龙又是阉党一员,所以,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也有东林党和崇祯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意见不合,袁崇焕一怒之下斩杀了毛文龙

因为对后金有牵制的作用,且前期也确实立下了战功,毛文龙被朝廷任命为辽东驻守在皮岛的总兵,并挂辽东副都督帅印,可是当袁崇焕镇守辽东时,毛文龙依仗自己资格老,根本不将袁崇焕放在眼中,袁崇焕也根本指挥不了毛文龙,所以两个正副都督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而当时的袁崇焕可是崇祯身边的大红人,崇祯给了袁崇焕极大的信任,所以对于与自己不对付的毛文龙,袁崇焕也就起了杀心,在没有崇祯的任何旨意下,袁崇焕拿着崇祯赐的尚方宝剑直接将毛文龙斩杀。

二、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背后,有东林党与崇祯的推动

袁崇焕虽然有崇祯的尚方宝剑,但是毛文龙身为副都督,只比袁崇焕小一级,袁崇焕其实并没有权力杀他,所以袁崇焕能有如此的胆量,是因为背后有东林党和崇祯的默许。

仗着对朝廷有用,毛文龙在皮岛势力巩固后,一直向朝廷索要军饷,而且明明只有二万多的兵力,毛文龙却狮子大开口,直接冒领二十万大军的军饷,当时大明王朝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国内十室九空,根本收不上来税收,百姓流离失所,又到处闹起义,后金更是在北方虎视耽耽,所以在外忧内困之下,毛文龙的贪心就引起了崇祯的不满。

且毛文龙因与王化贞交好,被归为魏忠贤一党,所以被东林党人痛恨,所以朝廷之中一直都有人提议将毛文龙斩杀,甚至次辅在巡视辽东之时,还明确表示支持袁崇焕,正因为有他们在背后推波助澜,袁崇焕才敢斩杀毛文龙。

袁崇焕为什么一定要杀毛文龙呢?

明末清初之际,袁崇焕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矛盾人物,有人认为他是死于莫须有的忠臣,更有人认为他是死有余辜之人。

为什么袁崇焕的评价如此呈两极化呢,因为袁崇焕杀毛文龙之举,使很多人认为此举无疑是自毁长城,导致了毛文龙旧部诸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先后降清,成为反明的急先锋。

那么袁崇焕到底谁对谁错,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动机。

动机是毛文龙于皮岛拥兵自重,还以明廷无饷而借口通商,以违禁物与敌为市,敌乃大得其助。

毛文龙有通敌之行为又对朝廷调令阳奉阴违,为了实现五年平辽的袁崇焕,自然要集中力量对付后金,所以要对毛文龙下手。

再说说袁崇焕的处理方式,杀掉毛文龙以后,袁崇焕出谕其部卒曰:“诛止文龙,余无罪。”然后分其兵为四协,以文龙子承祚及副将陈继盛等领之,搞军士,微抚诸岛,尽除文龙虐政。

袁崇焕又向崇祯请罪:“文龙大将,非臣得擅诛,谨席藁待罪。”

崇祯知道以后极为震惊,很是不高兴。但既念毛文龙已死,就顺水推舟的优旨褒答袁崇焕。

但猜疑的种子已经在崇祯帝身上种下了,崇祯帝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还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手握兵权的大将猜忌甚深,像卢象升孙传庭就是因为崇祯帝的不信任,而战死沙场的。

袁崇焕又恐毛文龙部下为变,请增饷银至十八万。崇祯也同意了。

这时候君臣二人还保持了良好的互动。

但仅仅三个月以后,皇太极率领大军毁边入关,兵围北京城。袁崇焕马上率领大军回援北京,皇太极授计叛将高鸿中,于军中所获宦官二人前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袁巡抚有密约,事可立就。”又故意放宦官归回,将之告于崇祯帝。

崇祯帝因此召见了袁崇焕,提起杀毛文龙之事,又将袁崇焕下狱。袁崇焕部下祖大寿吓得直出山海关,后来朝廷还是靠着狱中袁崇焕的手书召回祖大寿,使祖大寿并没有反叛。

皇太极这招反间计可谓是拙劣无比,但怎么就成功了呢?

宋安之认为崇祯帝并非看不出这招的漏洞,只不过是将计就计的将袁崇焕给拿下,然后顺理成章的杀死。

崇祯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崇祯帝太过猜忌疆臣,袁崇焕杀毛文龙自认为是整合力量,为收复辽东做准备。但在生性多疑的崇祯帝眼里,无异于是打算拥兵自重反客为主了,所以袁崇焕必须要死。

那么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导致皮岛大将纷纷降清是真的吗?

其实非也。

首先从袁崇焕杀毛文龙,再到袁崇焕被下狱,也就是短短的三个月而已。袁崇焕在任之时,是极力安抚毛文龙的旧部,并没有使人心向背纷纷叛逃。

但袁崇焕被下狱以后,明庭没有再向辽东派遣一个可以稳住大局之人。加上崇祯帝一贯的用文宫、太监压制武将的作风,皮岛毛文龙旧部不纷纷叛逃到后金(清)才怪。

当然袁崇焕杀毛文龙使这些旧部后来降清,还是具有一定责任的。但大家要搞清楚,真正的做主的崇祯帝,才是关键所在,在袁崇焕杀掉毛文龙以后,极力安抚其旧部仅仅三个月,还是过渡期时,崇祯帝直接将其下狱然后处死,不是一次更大的自毁长城行动吗?

所以说袁崇焕杀毛文龙并没有错,虽然导致了后来毛文龙旧部降清,但跟崇祯帝的关系更大。更何况毛文龙与后金(清)互通马市,无形中等于是资敌通敌行为,袁崇焕不收拾他,难保他以后不会变本加厉,成为明帝国新的心腹大患。

可惜这些细节历史,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深究,而是一味的人云亦云。

袁崇焕杀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五月二十七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袁崇焕抵达双岛,五月二十九日,左都督、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毛文龙也依约来到双岛,两人互相宴请酬谢,还多次闭门密议,但到了六月五日,袁崇焕召集毛文龙和他的随同武官,突然翻脸擒拿毛文龙,宣布十二罪状,矫诏斩杀了毛文龙。

袁崇焕怎么敢冒着如此大的政治风险矫诏杀了毛文龙?又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点?崇祯元年八月袁崇焕上任后,毛文龙几次到山海关、宁远等地与袁崇焕会面,两人并没有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什么在崇祯二年五、六月,两人就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呢?

把时间拉回到崇祯元年,崇祯皇帝、袁崇焕兰台召对,袁崇焕许下五年平辽的诺言,他是如何说服崇祯相信他能够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任务?毫无依据的一句大话能骗了崇祯和他的内阁吗?显然不行。必定是袁崇焕详细分析了双方优势劣势和他将要采取的相应措施,这些言语打动了年轻的皇帝,以致袁崇焕向他索要全权时,崇祯一口就答应下来。

那么袁崇焕说了些什么呢?我猜不外如下:第一,努尔哈赤已死,皇太极虽然继承汗位,但后金八王共治,四大贝勒并尊轮流值月,内部纷争必然力量削弱,可以挑拨离间分化之,二贝勒阿敏一直想自立,三贝勒莽古尔泰不服皇太极,天启六年袁崇焕派人吊唁努尔哈赤,并来往派员议和,应该趁机调查明白了。第二,努尔哈赤时期残暴民族政策,使辽东汉民从万历年间支持后金变成天启年间反抗后金,以辽人守辽土成为可行。第三,天启年间大学士孙承宗主导的联合蒙古共抗后金的政策显现效果,察哈尔部和喀尔喀五部都愿意和明一起对抗后金。第四,落实熊廷弼提出的三边制措,从辽东、天津登莱、旅顺金州三个方向对后金进攻。第五,要求朝鲜、毛文龙从后方对后金进攻。这样,明、蒙古、朝鲜毛文龙将从四个方向逐步压缩,困死后金,再趁机挑动后金内乱,五年平辽可期。这在当时看来是相当有可能的。

但袁崇焕高估了明朝廷,低估了皇太极,到了崇祯二年春天,战略局势急转直下,第一,崇祯元年,登莱巡抚孙国祯核准东江镇兵员为两万八千人,远远低于毛文龙上报的十四万,朝廷不但消减了东江镇的军饷,还要从这些军饷中逐步扣除以前毛文龙冒领的部分,这让毛文龙极大不满,崇祯元年初最后一次向朝廷上报攻击后金战果,之后再无袭扰后金的消息,更在八月派部下在登州海面抢劫来往船只,使三边制措失去了登莱、旅顺等方向的攻击能力。第二,明联合蒙古政策出现重大失误,明中枢答应了察哈尔部林丹汗要求,停了喀尔喀五部的互市,只和察哈尔部开马市。察哈尔部利用明的经济支持,压迫喀尔喀五部向己输诚,喀尔喀五部夹在明、察哈尔、后金之间,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有倒向后金的风险。第三,崇祯二年正月,皇太极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优势,取消四大贝勒轮流值月,代善、莽古尔泰、阿敏不敢再和皇太极并坐,同时增加固山额真的权限,八旗内增设八大臣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后金权力集中。第四,皇太极继汗位后改变了努尔哈赤的民族政策,加力安抚汉民,使后金领地内的汉民反抗力度减弱,各民族之间矛盾有所缓解,后金统治得到加强。

到了崇祯二年二月,内政稳固的后金三路出击,阿敏攻朝鲜,代善、莽古尔泰攻蒙古,皇太极率领四小贝勒攻辽东。

袁崇焕在宁锦抗住了皇太极,但后金另外两路势如破竹,此时毛文龙仍然按兵不动,袁崇焕估计急眼了,三月请示朝廷把东江毛文龙部军饷从登莱转运改为辽东转运,意图逼迫毛文龙出兵,但倔强的毛文龙却用四月底袭扰登莱来回答。

四月,皇太极破坏了宁锦春耕,眼看沾不到便宜就撤兵了。毛文龙四月底到宁远和袁崇焕见了一面,两人不欢而散。

进入五月,朝鲜蒙古两边的战报逐渐汇总过来,情况大坏:朝鲜战败,和后金签约,结成兄弟之盟;蒙古察哈尔部不战而逃,喀尔喀五部向后金投降,漠南蒙古大半归属于后金,蓟镇长城防线暴露在后金兵锋之下。

明与后金局势逆转,不但四面围困的计划破产,而且蓟镇也有被攻击的风险,想维持北方军事局面,必须把东江镇主力从皮岛转移到旅顺一线,直接威胁盖州卫、复州卫,与宁锦方向形成犄角之势,牵制后金。东江镇的地位突然重要起来。

于是袁崇焕以议饷名义约毛文龙会见与双岛。考虑到毛文龙孤傲的性格,争取毛文龙的支持或者杀毛文龙夺其军,就成了袁崇焕必须要做的二选一,在双岛几次密议无果的情况下,袁崇焕悍然矫诏杀毛文龙,强夺东江镇军队指挥权,同时也为自己悲惨命运埋下了祸根。

为什么袁崇焕要杀毛文龙?

袁崇焕杀毛龙,根源在朝廷,在崇祯皇帝。

袁崇焕是辽东经略,毛文龙是平辽将军。他们的主要目标都是对付大清,两个人都是明朝的大臣,有着共同的目标,要么让毛文龙归袁崇焕管,要么袁崇焕归毛文龙管。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统一指挥,统一调动,对付大清才有力量。这道理不言自明。

根据当时的情况,袁崇焕的作用远大于毛文龙,朝廷应该明确袁崇焕是辽东的一把手,毛文龙归袁崇焕管理。 如果毛文龙不听指挥,袁崇焕就可以拿出尚方宝剑杀掉毛文龙,这样袁崇焕杀毛龙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毛文龙为什么不听袁崇焕指挥?朝廷没有明确毛龙归袁崇焕管,听袁崇焕指挥。说白了,毛文龙只是袁崇焕的友军。袁崇焕要得到友军的支援需要请示朝廷,要杀友军主将根本不合逻辑。

袁崇焕答应崇祯皇帝5年收复辽东,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5年收复不了辽东,他没法向皇上交代,没办法,只能孤注一掷,他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收编毛文龙的部队也是无奈之举。

袁崇焕收编毛文龙失败,杀了毛文龙,留下了把柄,擅杀毛文龙,成了崇祯皇帝杀袁崇焕其中一条罪状。

毛文龙驻守皮岛,对皇太极有牵制作用。但是皮岛山高皇帝远,毛文龙拥兵自重,不受节制,干了很多违法的事。崇祯皇帝对他是既爱又恨。

现在袁崇焕要收复辽东,崇祯皇帝担心他会成为下一个让自己既爱又恨的人,不让袁崇焕收编毛文龙。可见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并不完全信任。留着毛文龙, 收复辽东,让他牵制皇太极,收复辽东后,让他牵制袁崇焕。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袁崇焕因疑被杀,从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安排就可以看出端倪。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袁崇焕有资格杀毛文龙吗」袁崇焕有资格杀毛文龙吗知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1331.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