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有哪些歌手不仅歌唱的好,人品也很好?
可能说起一些歌手让我们感受是不仅他的歌好,人品也绝对值得被夸赞的,第一时间脑海里冒出来的名字是:朴树。为什么说他歌好,人品更赞呢?以下两个小例子,能窥见一二。
1、高晓松借钱事件
朴树在当时的娱乐圈是出了名的淡泊名利,在摇滚乐大获成功后本有机会成为光芒万丈的天王级别的人物,却选择了隐退。他这一退就是十年,中间太多人劝他复出,都被他以没有好作品而婉拒了,他说不想以次充好,伤害歌迷。高晓松在其节目《晓说》中回忆往事说道自己的好友朴树,在他最穷的时候开口向朴树借钱15万时,一向沉默寡言的朴树只回复了两个字:账号。后直接将钱汇给了高晓松。那是2003年,15万在当时是一比巨款。朴树没有至始至终没有问高晓松为什么借钱,男人间无需多言,但是内心的那份支持一直都在。
2、综艺表现
朴树是第一个敢在节目上公然诚恳的说出“我缺钱”的艺人,在北京卫视某档节目上表演结束后主持人问他为何愿意来到舞台上给大家带来表演,他坦然表示:“这一段时间,我的确需要钱”,此话一出台下纷纷表示惊讶,可这个歌手并没有因此而认为这是件不可说的事情,他补充了一句:“我是个歌手,这是我的职业,而且可以赚钱”。通过这短短几句话看的出来这是个人品极为端正的人,他不受嗟来之食,自己奋斗得来的才是正道。在另一档阿雅主持的节目里,他们去到了古巴。在一天早上朴树起床后去找阿雅的路上,他在行走的街道上看见了细碎的垃圾,并没有忽视直接走过去,而是蹲下身子用手捡拾起来,一路都在捡,并不顾别人的眼光。从这些细节就看出他的人品是特别优秀的,这些不经意的举动都是会暴露真实人品的。
很多人都在说朴树这么多年过去还是活的像个孩子,岁月没有给他沾染上任何的俗气,他一直努力刻苦地做着自己的作品,从不糊弄粉丝,加上他在一些节目中的细微表现就可见这是个可爱至极的人,也难怪这么多年人虽不在江湖中,却从未被人忘记。
台湾乐坛和香港乐坛相比,为什么说台湾乐坛的地位更胜一筹呢?
台湾乐坛其实就是加强版的大陆乐坛。创作环境比大陆要宽松一点,类型题材更丰富,人才自然也就多一点,也仅是一点而已。我觉得拿台湾乐坛和大陆乐坛对比会更有意义。和香港乐坛比较多少有点小巫见大巫了。整个亚洲,除了日本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音乐创作力、影响力可以和香港相提并论。包括现在如日中天的韩国。
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个时间因素。时间必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无疑是香港乐坛一支独大的年代。
假如要追溯到五六十年代,那肯定是台湾乐坛地位更高,因为那时候还没人听粤语歌,拍个粤语电影,主题曲都要用国语唱。那会儿台湾乐坛也有四大才子,轰动一时,执华语乐坛之牛耳。如果时间回到三四十年代的话,整个亚洲乐坛最厉害的就是大陆。连日本都没法和当时的上海比。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才女纷纷齐聚上海滩。各大租界里鼓乐笙箫,色艺双绝的红伶聚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环境下,国语时代曲不时入耳。那会儿中国的台湾和香港还出海捕鱼哼唱小曲呢,根本没法比。
可见台湾乐坛、大陆乐坛、香港乐坛都有属于自己的风光时期。但前两者即便是巅峰时期,也仍然属于自娱自乐的范畴,影响力十分有限。这和香港乐坛巅峰时期粤语流行曲称霸东南亚,走向全球,完全是两个概念。
而人们所熟悉的台湾乐坛,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兴起的。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用手机点播铃声的那一批。那会儿粤语流行曲走向没落,国语歌占了上风,台湾乐坛才有了再次兴起的机会。而这里的兴起最初也是继承了香港乐坛的衣钵。香港一大批音乐人为了生存,开始撰写国语歌词。所谓的台湾乐坛也只是歌手生在台湾,主创基本还是香港乐坛遗留下的那一批人。一直到新世纪初,台湾乐坛走向成熟,周杰伦、林俊杰等人才掀起了一段小高潮,也算是影响了一代人吧。
不过,被韩国、欧美乐坛冲击的体无完肤。再加上大陆一些独立音乐人的兴起,台湾乐坛更加站不住脚。
一切都回归平静。无论香港乐坛还是台湾乐坛,过气是毋庸置疑的了。但是,从播放的频率来看,无论是网上的短视频,还是公共场所的音响里。新世纪初台湾乐坛的歌曲已鲜少再听到。而距今更早的香港乐坛,如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陈百强、张学友…这些人的粤语流行曲,却屡见不鲜。因为这些歌曲早已横跨了时间的长河,它们自身也被贴上了足以说明一切的标签:经典。
八十年代经典老歌
如下:
一、张雨生 《大海》
《大海》是张雨生演唱的一首歌,由陈大力作词,陈大力和陈秀男作曲,与1992年发行,收录于《大海》。一次张雨生和剧组在大海边拍摄MTV,到了晚上篝火时间,大家都是有说有笑,唯独张雨生独自落寞,好友陈大力看在眼里于是和陈秀男决定给好友妹妹写一首歌,希望好友的情思有所寄托。
二、Beyond 《光辉岁月》
这首歌由黄家驹作曲并为歌曲的粤语版填词,国语版则由何启弘、周治平填词。该曲的粤语、国语版分别收录在Beyond于1990年9月发行的粤语专辑《命运派对》以及1991年4月发行的国语专辑《光辉岁月》中。该曲是黄家驹为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创作的一首作品。90年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奖。
三、伍佰 《突然的自我》
《突然的自我》是台湾摇滚天王、华语区最知名摇滚歌手伍佰创作的歌曲,徐克、伍佰作词,伍佰作曲,是2003年徐克监制电影《散打》的主题曲,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伍佰版本的,其实歌曲最早是黄小琥演唱的。在这首《突然的自我》伍佰没有了惯有的愤怒、伤感和嘶吼,虽然有一些淡淡的沧桑,但是歌曲中多了一些氤氲的潇洒、通脱的情怀,让人在感动中释怀一切。
四、老狼《同桌的你》
这首歌曲是高晓松在给初恋女友"红"梳理头发时产生了的创作灵感。1990年,高晓松与女友"红"相识并相恋。之后,高晓松与红在厦门大学附近一个小渔村合租了一间民房。一天早晨,高晓松为红梳头。高晓松突然大叫一声"有了",然后他迅速放手,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他瞬间的灵感,这段文字就是《同桌的你》的初稿。1993年,高晓松完成了整首歌的创作。
老狼演唱的版本成为了90年代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老狼独特而又极有质感的嗓子成功演绎了这首歌曲,自此校园民谣流派也正是进入大众耳朵。
五、张国荣《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是1987年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的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又名《路随人茫茫》,由黄沾作词、作曲,张国荣演唱。歌曲分为国、粤语版,粤语版收录在张国荣1987年发行的粤语专辑《Summer Romance》中;国语版收录在他1988年发行的国语专辑《拒绝再玩》中。黄沾创作的这首歌曲充分发挥古典风的特色,林间小溪潺潺,楼上琴箫迭起,张国荣的演唱也恰当好处,可谓达到了曲调悠扬、词境幽远的意境。
高晓松曾承认自己抑郁,为何明星还会得抑郁症?
在娱乐圈中,有不少明星深受抑郁症的困扰,明星是一个需要外界肯定的职业,但并不是所有明星都能有自己的好作品有好收入,娱乐圈潮起潮落,可以让人一夜成名,也可以让人魂销魄散。在强大的压力下,有些人抑郁成疾,最终选择了离开人世,试图获得内心的解脱。
说起抑郁症,会想起哥哥张国荣,因为拍摄《异度空间》太过投入,哥哥之后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其患上抑郁症的很大原因,只是没想到抑郁症的折磨,最终会让哥哥选择了纵身一跃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是很难理解当事人当时所承受的痛苦的,乔任梁也在去年因为承受不来痛苦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生前发的一条微博中,他说自己深陷痛苦如癌症病人,被网友讥讽:你健康有钱,还有粉丝喜欢,多么的幸福,还好意思说自己痛苦。
许多人不明白抑郁症人的痛苦,人前欢笑的人未必关起门来也快乐。此前,韩寒也发微博呼吁大家珍惜你爱的和爱你的,理解你不理解的和不理解你的。
网络是个很可怕的东西,身处娱乐圈的明星又不得不站在镁光灯下,他们的作品、表情甚至是家庭都必须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网友们千奇百怪的评价。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也得过抑郁症,而且他承认是因为他的电影《憨豆特工》上映后恶评如潮,外界评价这部电影哗众取宠、低俗不堪,依靠卖傻取悦观众,陷入低落和抑郁的憨豆先生最后去了心理治疗中心接受治疗。
不过大多数明星都会遭受很多的负面评论,受到恶评只是他们得抑郁症的导火索而已,其实究其根本,娱乐圈之所以成为抑郁症的重灾区,是因为明星的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大S也曾经说自己患过抑郁症,2000年的时候她还在节目上说自己发病时候,甚至想拿刀杀死妈妈。因为17岁出道,压力巨大,再加上大S性格强硬,小S曾经说姐姐是自己闯荡娱乐圈多年的主心骨,但大S在种种压力下,又对自己要求苛刻,甚至有强迫症倾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了抑郁症。
陈坤在《金粉世家》后也是一夜走红,想要的房子、车子统统都有,可他却无所适从,还把所有银行卡和密码都告诉了家人。在他的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中,他称这段时期的人生是“空中楼阁”。他整夜整夜失眠、恐慌,继而厌世、悲观,甚至站在窗边想往下跳,他陷在会失去拥有的一切的恐慌中,陈坤说因为整个主流社会的要求就是你快一点,快一点,结果我们在这样一个不能喘息的过程中,无法慢下来,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明星会担心自己担不起巨大的名气,甚至焦虑到患病的地步。
明星得了抑郁症,都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生病,因为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病的存在,会有更多恶言恶语随之而来,另一方面也会对他们的演艺事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薛凯琪在受访时也表示曾经抑郁到天天想自杀,但却从不敢告诉任何人,后来有天晚上她说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对她说:你今晚必须死,她忍受不住打了电话给方大同,自己得了抑郁症这件事才给人知道,才在朋友的陪伴下慢慢治愈。
明星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镜头里,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空间可以给他们去治愈自己,这也是他们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原因,即使在生活中、在家里也要防止偷拍、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建设,因为抑郁症三年没工作的郑秀文说,为了防狗仔偷拍,她家的窗帘曾经两三年从没拉开过。
大家都叫周杰伦什么?
小天王周杰伦有个挺有分量的称呼“周董”。对于这个称呼的来源,有多种版本的解释。
一种说法是周杰伦身价高,收入多,有地位,所以被称为“周董”。
一种说法是周杰伦喜欢收集古董,投资开了古董店,自己当老板,还花巨姿买了多辆古董车。
第三种说法则是,周杰伦有实力,每张专辑都是自己作曲包办,所以号称周董。
对于人们的种种猜测,金陵晚报记者从周杰伦的内地经纪人赵少威那里得到了答案。原来“周董”之称以前只是一句玩笑话。周杰伦所属公司的同事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周杰伦,我们^-^你养了,你是我们的董事长啦。”久而久之,大家叫习惯了,直呼他“周董”。后来传到媒体那里也就成就了今天的“周董”。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一个话都讲不清楚、成天戴着顶鸭舌帽的人能让那么多人为之疯狂,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周杰伦不出名才让人奇怪,因为他那不知道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包装出来的形象,简直就是现代年轻一族的梦中自己——害羞内向,却造就一种超酷的感觉;拥有让人艳羡的旷世才华,但低调而不嚣张;内心张扬自我,却为人平和……这种种一切,都似乎是应这个时代的特征而生,正是现在的学生们所渴望——几乎每个男生都在幻想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几乎每个女生都在幻想自己找到这样的男朋友。所以,周杰伦想不红都难;所以,一个78年出生的人,却成为了80年代的代名词;所以,当年吴宗宪费尽心思将他包装出来,现在却无人能掩盖其锋芒,更别说取代他的地位。
中国移动、百事可乐、松下,众多大品牌邀请他成为代言人,而那些广告语简直就是为他写的:“我的地盘听我的”、“突破渴望”、“不走寻常路”等等等等,似乎除了他,再也找不到另外一个更能将其阐述得淋漓尽致的人。想想另一个78年出生的女生——孙燕姿,那舍我其谁的才气,一切自己安排的个性,以及“年轻无极限”的心态,你就会明白:张扬、自我的个性,是这一男一女成为小天王、小天后的深层次原因。
7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人都对周杰伦的歌不感兴趣,认为含糊不清,满嘴大舌头;旋律平淡,不激情不抒情;歌词乱七八糟,不知所云。但其实,这些正是周杰伦吸引人的地方。大舌头?那叫饶舌,看看大洋彼岸的欧美,流行音乐的排行榜,永远都是饶舌乐的天下,痞子阿姆、吹牛老爹,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神。和欧美年轻人一样吃麦当劳、KFC的中国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会不喜欢这样的大舌头呢?说到旋律平淡,我不是钻研音乐的,不明白什么叫R&B,但我知道,这种平淡的旋律才是现在年轻人爱听的。早上坐车的时候,车里放着张国荣早期的歌,爵士风格的编曲,那铿锵有力的“嘣查查”查点让我晕过去了,只好让司机将声音调小点。说实话,我很讨厌这种节奏强烈的音乐。
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同样如此,他们没经历过风波,没吃过苦头,所走过十几年、二十年人生历程平淡无奇,不象父辈那样抓生产促革命、上山下乡、抗起枪自卫反击、赶洋潮出国淘金,“速时代”的特色让他们失去耐心,欧美港台的快速文化让他们也追求快节奏;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心随着音乐一上一下,他们就想跟旋律哼哼哈哈;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听别人在耳朵旁边循循诱导,拖沓的说教是他们最讨厌的;他们喜欢有创意的东西,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老套。所以,周杰伦歌曲中那没节奏感的音乐却有节奏的叩打着他们的心灵,那不按常规却尽现文字之美的歌词钻进了他们的脑袋,他们能不喜欢吗?
从《爱在西元前》的上古异域风情,到《东风破》的近代中国风韵;
从《双截棍》的极度自我,到《最后的战役》的无尽悲伤;
从《将军》的咄咄逼人,到《爸,我回来了》的苦苦哀求;
从《七里香》甜甜蜜蜜的初恋记忆,到《龙卷风》轰轰烈烈的爱情哲学;
从《世界末日》的“颓废也是另一种美”,到《蜗牛》的“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
周杰伦的音乐才华确实让人惊叹,让人仰慕,让人不相信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他和另外一个十棍子都打出一句话来的鬼才方文山简直就是绝配,两个人一个弄曲,一个玩词,将中国流行音乐搅得翻天覆地,唱片热销,奖项似乎就是为他们设置的,同时代的音乐人只是成为注脚。不要怀疑他们能否成为经典,因为那是必然的!虽然现在快餐时代的残酷性让人的记忆力下降,但当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掌握话语权后,他们就会把他们的偶像当成主流文化的标志,就像60年代的人追忆罗文,70年代的人怀念BYOND一样。
抓住一代人的心理、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群的流行符号是不可能成为流星的,他必然会成为一种经典,成为一个永恒!也许会有更卓越的人出现,取代了他,或者下一代的观念改变了,追求别的梦想,但十年、二十年过去后,人们在回顾自己成长过程的时候,学者在点评历史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有一个人的歌改变了华语音乐。
有一次看一个电视节目,林依伦说听周杰伦歌的人不见得就明白了歌词,记住了歌词。同为嘉宾的高晓松说:“那是你不明白,你没记住,告诉你,我去听过周杰伦的演唱会,全场几万人,跟着周杰伦唱《双截棍》,从头到尾,一个字不落,你说人家没记住?不要以为你没记住就认为人家也没有。”作为主持人的马东说:依伦,你可能不服,可能心里委屈,但我想对你说,你被淘汰了,你落伍了!
所以,如果你喜欢周杰伦,不要害怕别人说你幼稚,那是因为你保持了一颗年轻的心,因为你明白了这个时代的现实特征。
不要怀疑年轻人的审美观,不要以自己的老成去指责他们所谓的浮躁。你的怀疑、你的指责,对于时代的进步是毫无作用的,仔细想想,我们谁没被自己的长辈职责过,但我们现在不都成为他们的骄傲?同样,也要相信比我们年轻的80年代、90年代生人,要记住一句话:“一代更比一代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晓松说张国荣」高晓松讲张国荣》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1215.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