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撒切尔」玛格丽特撒切尔永远都要坐前排

本文目录

英国第一个女首相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Margaret Hilda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英国右翼政治家,英国前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在任首相期间,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在担任首相前后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这个绰号甚至已成为了她的主要标志。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的人物评价

英国媒体:“布莱尔的新工党和撒切尔的遗产——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国。”“尽管撒切尔执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数十年的时间。”把“撒切尔的遗产”归为英国发展中的负面因素源于她保守主义的经济思想,这也是撒切尔最受争议的政策。撒切尔上台前,英国在工党卡拉汉政府领导下,很多地区不断出现罢工而瘫痪。

25年前(本段时间2004年),当“铁娘子”面对这样的一个英国时,她开出的药方是:限制工会力量、推行私有化。之后英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但是用英国《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的话说:“在那些年里,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犯罪率上升,社区破裂和分化。” 撒切尔带来的不仅是英国人社会的分裂,还有英国人思想的分裂。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的眼泪在英国民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演员、社会活动家Ricky Tomlinson至今仍然记得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英国电视台:2003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前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

英国干派:认为撒切尔夫人属于保守党的新活力右翼。在她任职期间,该派被称为“干派”,以与称为“湿派”的老式和自由主义的托利党人相对。她主张个人应有更多的独立,少依赖政府,政府对经济不作过分的干预,减少公共开支(能减少个人负税)和货币印制(反映货币主义政策)。在70年代后期,失业人数增加不快,但在她前两届任期内几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万人增加为300万人,同时人数众多的下等阶级在扩大。而且,她为了减少通货膨胀所实行的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虽然保守党在议会中占大多数,但在1987年选举中只以稍稍超过40%得胜,这一数字是1922年以来保守党在选举中的最低份额。

海外方面:在津巴布韦(前罗得西亚)由少数白人领导非法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5年之后,撒切尔夫人于1980年督导其有秩序地建立为独立的国家。1982年福克兰群岛在被阿根廷占领10周之后,英国成功地将它夺回。选民对撒切尔夫人在福克兰群岛冲突时表现的果断领导的技艺,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英国《卫报》:2004年5月在英国人纪念撒切尔上台25周年之时,英国《卫报》在回忆那历史性的一刻中用嘲讽的语气写道:“即使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恐怕也很难举出一个例子,可以证实她执政11年中给我们带来的‘和谐’。”虽然布莱尔在2000年11月22日,也就是撒切尔下台10周年之际就宣布“撒切尔时代已经结束。”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必须要对付从过去那个时代延续下来的问题。”时至今日,不少英国人仍然感到,他们的生活和这个如今常年深居简出的老妇人息息相关——她仍然影响着这个国家。

但是,她的评价在英国社会中十分之两极化,其对于英国的贡献也存在了高度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她是个十分自负的独裁者。

军事鹰派:对于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不愿妥协的人。他们认为因为英国政府回避与爱尔兰共和军展开对话,导致北爱尔兰大骚动的时期遭到拖长,尽管英国与爱尔兰政府签订了《英爱协议》,但也无济于事。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其逝世当天表示,英国失去了一名“伟大的领导者”。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逝世当天表示,美国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朋友”,一名自由和独立的捍卫者。

奥巴马在声明中说,作为一国首相,撒切尔帮助英国重拾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美国的大西洋同盟,她知道只要有力量和决心,我们可以赢得冷战。”

奥巴马还说:“米歇尔和我向撒切尔的家人和所有英国人转达这一信息,那些她毕生奋斗的事业——自由人民团结起来书写自己的命运——也是我们至今所奋斗的目标。”

韩国总统朴槿惠:对已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表示,自己虽然没有真正见到撒切尔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

德国总理默克尔:随后发表声明赞扬撒切尔为“非凡的领导人”,为众多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默克尔说,撒切尔是“非凡的领导人”,在冷战时期,她为克服欧洲分裂起了关键性作用。默克尔还称,她将永远不会忘记撒切尔所作的贡献。默克尔称,人们将铭记撒切尔,不仅因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的先锋,为众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称赞撒切尔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先锋

法国总统奥朗德: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一事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赞撒切尔夫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他将与英国民众分享悲哀。

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的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镇一个经营杂货的小商人家庭,年轻时代加入保守党,1975年成为该党领袖。1979年当选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任女首相,开启三度蝉联首相、连续执政11年(1979~1991)的传奇经历,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卓越的权力女性之一,并以其强硬、干练的领导风格被称为政坛“铁娘子”。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改变英国、影响世界,并让所有人折服的女政

治家,任长达11年的首相任职期问政绩卓著:全力改革,推动英国经济腾飞

,使这个眼看落寞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世界前四强;赢得马岛战争,

坚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巩固了英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强势地位。

她还创造了英国政治史上的多个“第一”:

·她是英国保守党这块被视作“男人领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

·她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她开创了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三次蝉联首相;

·她还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其所推行的政策冠以自己名字(“撒切尔

主义”和“撒切尔革命”)的首相。

玛格丽特·撒切尔被称为什么女人?

一位特立独行的国际政治铁女人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个名字无疑使人们想起80年代光彩夺目的“国际政治家”,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首相,创造经济奇迹使“大不列颠再度伟大”的“铁女人”,这一系列出自苛刻的评论家之口,对唐宁街10号第四十八位主人的溢美之词。的确,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她的10余年首相生涯中,使英国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在外交舞台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无疑是英国著名的女杰,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伟大的女政治家。

撒切尔样本:性格优势如何变劣势?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已离我们而去,人们能铭记的就是她的领导风格和极端政治;或许二者实际上是同一回事。撒切尔的领导风格,其精华就在于她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使她更像革命派,而非保守派。作为英国保守党的领袖,撒切尔坚持使用大棒政策迫使反对派同意自己的主张,在平静的政治现实中掀起了滔天大浪。正是这些特质,使她成为继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之后影响力最大的英国政治家。然而,我们数十年的咨询经历发现,和那些大公司的CEO等资深管理者一样,撒切尔的最大优势同样也是她的最大劣势。我们常用一系列反义词来界定领导风格:专制vs.民主,以任务为本vs.以人为本,短期vs.长期。其中一对相反的特质在英国首相撒切尔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风格:独断专行vs.授权参与。理论上讲,大多数领导者都很清楚强硬与授权这两种领导风格的互补性。然而,我们却一再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少数领导者能够有效整合二者,相反,绝大多数领导者会沉迷于其中一种,且发挥过度,以至于完全抹杀了这种互补性。我们曾经遇到过进取心十足的强硬领导者,他们表现得太过强势,以致于旁人无从插手。我们也见到过另外一种极端,即“好好先生式”的支持型领导者,他们也不能号召员工迎难而上,最终难以实现目标。我们曾在《当心你的优势》(Fear Your Strengths)一书阐释,对成功最为核心的品质却也是职业生涯的最大威胁,这会让大多数领导者惊慌不已。而且,即使他们不能深思熟虑,领导者也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是应该冒着过犹不及的风险,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还是冒着成败无定数的风险,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我们就以撒切尔的故事作为案例来研究一下吧。正如《哈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戴维-钱皮恩(David Champion)《斗士撒切尔》一文所言,玛格丽特-撒切尔确实是一位斗士。她能磨砺坚毅不屈的个性,抱持坚定的意识形态,蔑视共识政治,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政治伟业:实现了英国经济的私有化和复兴,全盘否定了社会主义实验,经受住了苏联的暴政。她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也让英国影响力远播全球,连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也公开支持她。然而,正是由于撒切尔过度发挥了这些优势,才引发了巨大争议:她顽固不化、毫不妥协,是《经济学人》笔下“一个拘谨的控制狂”。她好斗的性格让麾下阁员无数次领教到:对她的任何反对和挑战都毫无意义。即使忠诚者提出反对意见,她也拒绝接受,哪怕这些意见可以让她保持坦诚、能验证她的想法,并提升彼此间的共识。对于撒切尔来说,她对待自己阵营内的建设性意见,与对待政敌的反对意见,态度如出一辙:挥拳相向!撒切尔就曾坦承,“我得说,当他们反对的时候,我浑身上下就充满了肾上腺素,战斗的感觉就来了。我会挺直身板,对自己暗示说,‘玛吉,出手吧,没人能帮你,只有靠自己!’我很享受这种时刻。”最终,正是人头税这一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让撒切尔政权轰然倒塌。她不愿考虑别人的意见,拒绝让步。即使股肱之臣曾提醒她,政策实施后可能会引发政治反弹、适得其反,她仍然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之后不久,英国公众爆发了暴力抗议,她的支持率一落千丈,降至英国历史上创纪录的20%.1990年年末,她被迫辞职。她的继任者约翰-梅杰(John Major)很快把人头税调整为市政税,并执行至今。对于像玛格丽特-撒切尔这样的强势领导者,直截了当的建议就是两种选择:其一,在采取强硬措施、坚持立场之外,时不时放轻松一点,也就是说,要有选择地斗争;其二,弥补自己不擅长的那一面,让可信赖的顾问或顾问团队给自己施压,遏制住自己性格最偏激的部分。当然,对于像撒切尔这样白手起家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只能依靠自己,要做出上述选择确实有悖于他们的生存之道。但是,我们也见过有人成功地做到这一点。虽说本性难移,但为了避免麻烦,至少还是得有所改变。最后还有一个问题留待读者思考:假如撒切尔心胸更为开阔,在选择斗争对象时更为审慎,那么她是否可以既保持不容置疑的巨大影响力,同时又得以从政界优雅退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玛格丽特-撒切尔」玛格丽特撒切尔永远都要坐前排》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1051.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