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蒋介石为什么杀白崇禧?
白崇禧,广西军阀的二把手,一生中和李宗仁砣不离称、秤不离砣,互相扶持着让新桂系军阀从1926年一直蹦跶到了1949年,最后还绚烂的出了一个代总统!
不过,辉煌过后就是陨落,白崇禧用40万兵力和广西、湖北、安徽等省的军政大权,支持李宗仁当上代总统。可是新桂系的势力和蒋介石势力差的太多,1949年元旦开始,蒋介石孜孜不倦的给李宗仁穿小鞋,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桂系军阀几场大战下来,白崇禧的几十万军队都被霍霍没了。
这时,李宗仁还当着代总统呢!直接坐飞机跑美国去了!临走前,他告诉白崇禧,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
可是,输光一切的白崇禧,最终还是去了台湾。因为,蒋介石开除的价码足够高——行政院长!
李宗仁当总统时,都没让白崇禧当行政院长,蒋介石还能让你当行政院长?白崇禧虽然号称小诸葛,可是在这件事上实在是太弱智太脑残。也许是前军政部军需署长陈良带来数万两黄金让白崇禧看到了蒋介石的“诚意”吧!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白崇禧到了台湾,发现行政院长职位只不过就是骗他的把戏而已。可是,白崇禧毅然决然把全家20多口人搬到了台湾,心甘情愿成为张学良一样的被软禁者。
有人要问了,白崇禧知道了蒋介石的把戏,还主动伸脖子过去,是不是傻?其实白崇禧不是傻,是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白崇禧认为,蒋介石手下,军事指挥能力能够拿得出手的,只有白崇禧一个人!蒋介石只要反攻大陆,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必须重用白崇禧。
如果白崇禧的内心独白让杜聿明、陈明仁等人听到,估计要笑得满地找牙了——蒋介石向来只喜欢奴才,不喜欢人才,更不喜欢天才。蒋介石的圈子,向来是“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子高的”。蒋介石用人,一定要看黄埔、浙江籍、忠心三点要求,白崇禧一个要求都不满足,蒋介石要是重用他,还真是见了鬼了!
当然,不能说白崇禧不聪明,只能说蒋介石骗术太高!何应钦、阎锡山都是被“行政院长”的胡萝卜骗去的。到了以后才发现,行政院长职务,非蒋某人干女婿陈诚莫属。陈诚则表示——我这个行政院长,不过是暂时保管,真正的掌权者,必然是秘密警察蒋经国。
于是,失意的白崇禧和阎锡山、何应钦一道,组成了令台湾山区野兔们闻风丧胆的三大狩猎小队!
刺杀白崇禧
这三个人,还偏偏只有白崇禧不老实,于是秘密警察们盯上了他,要弄死他。
第一次暗杀,在白崇禧的狩猎途中,白崇禧的越野车被做了手脚,巧的是,白崇禧当天刚好换了车,躲过一劫。要不然,白崇禧会随着座车失控坠下山崖,真是完美的意外事故。
第二次暗杀,依旧是狩猎途中,白崇禧上山后,经过的桥被拧松了几个螺丝,当他回程途中,同行6个人中5个人掉下深沟。白崇禧当时在第二辆车上,身边人最后关头把他推了出去,免于一死。凄凉的在夕阳下步行回家。
经过两次暗杀,白崇禧再也不敢去狩猎了。每天深居简出的生活,让白崇禧十分乏味,于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好色。
白崇禧20年代时,白崇禧以外受伤,手下一个副官派了自己老婆伺候他。没料到这个营长老婆主动献身,陪着白崇禧过了一段没羞没臊的日子,还给白崇禧生下了他的长子白先道。现在,白崇禧的老伴马佩璋已经撒手人寰了。无聊之中,白崇禧和自己的保健护士搞在了一起。据说这个护士肤白貌美大长腿,让白崇禧为了和她共度良宵,多次服用补药,找回了青春的活力。
不久后,白崇禧被发现死在了护士的床上,场面极其香艳,女护士则是再也找不到了。白崇禧喝的补药不见了,白崇禧浑身赤裸的身体呈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青绿色。
白崇禧的儿女和旧部,也在秘密警察的关照下,只好统一口径“白将军死于心脏病发作,寿终正寝。”几十年后,白崇禧那个作家儿子再次出来辟谣“我爸爸不是被秘密警察杀死的!”
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
马佩璋的子女后代
白崇禧、马佩璋夫妇育有子女10人,子7人:先道、先德、先诚、先忠、先勇、先刚、先敬;女3人:先智、先慧、先明。据说,长子白先道为白崇禧与南宁一位王姓女子所生。白氏夫妇家教极严,家中有什么喜庆活动,上学的孩子不得请假;有时孩子顽皮,不听教诲,常令白崇禧生气。在白氏夫妇的严格教育下,白氏子女均学有所成。 白先勇的作品融合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和中国的传统表现方式,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21世纪初,他积极到大陆从事文化交流,并致力于昆曲艺术的传播与推广。他编排完成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大陆与海外华人中,反响强烈。
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等到程思远赶到海口时,才知广西部队已被解放军全部歼灭,白崇禧几乎就剩下光杆司令了。这时的白氏到了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是听从蒋先生的召唤赴台,还是像李宗仁一样避走海外呢?
早在6月份,已逃到台湾的蒋介石询问徐永昌:“李、白能否来台合作?”
徐永昌回答:“李不能,白能。”
徐永昌确实识人很有一套。他的预言应验了。
11月20日,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已不愿再同蒋介石合作的李宗仁不顾众人的挽留,毅然乘包机飞往香港,入住半山太和医院,医治多年的胃病。
蒋介石两次派国民党元老朱家骅、洪兰友飞往香港,劝说李宗仁回去继续接管烂摊子,但李宗仁毫不理睬。12月5日,李宗仁径直从香港飞往美国,就此告别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
而李宗仁的多年搭档白崇禧,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12月30日,困在海口的白崇禧在蒋先生的轮番来函及来人游说下,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飞往台湾。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能离开台湾一步。
程思远事后曾说过,白氏去台湾是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就是这个选择使他成了蒋介石手中的“电钮”, “凡是李宗仁在美国发出对蒋介石不利的言论,蒋只须把这电钮一按,他就做出永不失误的反应”。
赴台后不久,白崇禧就被列为政治敏感人物,并且他还在“保密局”获得了个“老妹子”的代号,为了便于对他进行监视,“保密局”特地在白家对面设了个派出所。处于监视之下的白公馆,自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身为桂系首脑之一的白崇禧,分别在北伐和抗战时做过蒋介石的两任副参谋总长,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又做过国防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是亦敌亦友,非常微妙,并且据说蒋介石的三次下野都和他有关系。
对于到台湾后的遭遇,白崇禧不是没有思想准备。
在大陆时,包括在李宗仁在内的桂系不少人都劝他不要去台湾。李宗仁高级助手——程思远也劝他不要去台湾,还用1937年抗战爆发时,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去南京就任副参谋总长的情况作对比,说那时是因为广西还有几个军的兵力,蒋介石要抗战就需要军队,而现在白氏手上已没有本钱了,蒋介石凭什么会用你?
白崇禧的至交、立法委员何遂也劝他说: “上将回台,将必难免一死,应乘机起义,响应共军。”
白崇禧却回答说: “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 历史 第一,我必对 历史 有所交待,生死利害,在所不甘,君勿为此喋喋也。”
也许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白崇禧,此时想到的是,要对 历史 有所交待,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再加上他对蒋先生抱有一丝幻想,所以才最终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不仅如此,1950年3月,白崇禧还把家眷20多人接到了台湾,原本他的家人都在香港居住。对此,他的一些朋友大惑不解。
白崇禧解释说:“我们大陆丢了,我们是现役军人,负很大的罪过,中央不处罚我,自己良心自责……除此之外,现役军人死无葬身之处,跑到哪里去?”
虽然,白崇禧表现出了要在台湾老老实实地待下去的姿态,但他的处境并没有因此好转。
1952年10月,专门用以安置失势的国民党元老的“中央评议委员”的名单由29名增加到48名,但是白崇禧的名字却被排除在外。
有些国民党元老如居正、于右任为此找到蒋先生为白崇禧鸣不平,但被蒋先生搪塞过去。
白崇禧原本还担任着台湾“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一职,但就是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最后也保不住了。
原来在1955年,约旦国王侯赛因访问台北时,曾邀请白崇禧以“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身份访问中东,因为白氏家族先祖是来自于中东的阿拉伯人,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定居,因此白家历代信奉回教。
但蒋先生却深恐放虎归山,决意阻止白氏的出行,就授意“中国回教协会”另行选举理事长,白氏遂被迫辞职。
蒋介石还在一些场合屡次控诉1949年桂系对其“逼宫”一事,每次提起都是痛心疾首,几乎声泪俱下,使得他的那些军政大员也都是一片声讨桂系之声。
曾有部分委员和“国大代表”在“国民大会”上提出对白崇禧的弹劾案,只是最后没有通过,可能蒋先生暂时还不想公开处理白崇禧。
白崇禧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几乎无事可做。
除了少量的一些礼仪活动之外,白崇禧几乎没有什么社交了,除了在家读书写字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和打猎。
就这样,戎马倥偬三十多年的白崇禧开始了一种看似悠闲的生活。这对于一向勤奋和自律甚严的他来说,一时很难适应。
虽然白崇禧自幼家庭贫寒,但从小他酷爱读书,不仅有深厚的旧学功底,而且在行军作战期间经常手不释卷,钻研军事理论,还著有几十本军事著作。
北伐期间,他多次到过杭州,却从没去过西湖。可见,白氏不是贪图安逸享受之人。
并且,白崇禧还从不抽烟。这在那时的军人中很少见。他的两个老搭档——黄绍竑曾一度染上鸦片瘾,李宗仁也是手不离烟。白崇禧还多次劝李宗仁,为了身体 健康 着想,少抽点烟。
如今离开了喧闹的战场和政治舞台,一下子闲下来,白崇禧的精神异常苦闷。令他欣慰的是,妻子及家人的陪伴给了他莫大的慰藉。
白崇禧的妻子马佩璋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桂林女子师范读过书,年轻时是桂林城出名的大美人,并且是回族,所以马佩璋的父亲决意找一位同属回族的良婿。后来,马父就相中了正冉冉升起的“广西三杰”之一——白崇禧。
英雄配美人,完美组合。1925年,22岁的马佩璋和32岁的白崇禧完婚。
婚后,二人感情甚笃,虽然马佩璋读过书,见过世面,但是却不喜欢参与丈夫的政务,不喜欢抛头露面,只愿做贤妻良母。
抗战时期,宋美龄曾邀请马佩璋担任广西妇女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佩璋婉言谢绝。后来,中国回教协会推举她为理事,同样被马氏拒绝。
虽然白崇禧在外面是呼风唤雨的大将军,但在妻子面前却是体贴的丈夫。夫妻二人在家里时,马佩璋就称丈夫为“老先生”,有时还像小孩子一样跟丈夫撒娇,白崇禧也会配合着妻子开玩笑。
白崇禧回忆录里曾说他们夫妻育有子女10人。但是据知情人说,白崇禧的长子白先道并非马佩璋所生,是1930年白崇禧在南宁和一位王姓女子所生,那时马佩璋带着两个女儿在香港居住。
后来,马佩璋从香港回来知道此事,就给了那女子一笔钱,迅速将其打发走,把孩子留了下来。这个孩子就是长子白先道。他们夫妻二人都对此事守口如瓶,只有身边少数人知道此事。
那时桂系的另两位首脑李宗仁和黄绍竑都在原配妻子之外,另娶了一位“平妻”。李宗仁在原配夫人李秀文之后,又娶了郭德洁;黄绍竑也在原配夫人韦氏之后,又娶了位女学生蔡凤珍。
马佩璋虽是家庭妇女,但毕竟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并不接受一夫多妻。因此,她得知丈夫有外室之后,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这个麻烦,白崇禧也没有提出反对。从此事也看出,她在白崇禧心中的地位。
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夫妻二人的感情。马佩璋对待这位长子是视如己出,这也令白崇禧心怀感激。
白崇禧还在回忆录里提到,夫人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家教甚严,无论家中有任何喜庆之事,都不许子女请假,如果子女犯错,则谆谆告诫。
在白氏夫妇的精心教育下,白家子女皆学有所成,其中第五个儿子白先勇成为有名的华人作家。
老妻相伴,儿孙绕膝的生活,是失意的白崇禧,晚年最大的快乐。但是,天不遂人愿。
1962年,比丈夫小十岁的马佩璋竟因高血压骤然离世,离开了相伴37年的丈夫。
老年丧妻,对白崇禧的打击很大,下葬的那一天,他的眼泪就没有断过。
依照回教的规矩,家属要在40年内每天到亡者墓前诵经祈祷。69岁的白崇禧不顾子女的劝阻,每天都准时到亡妻墓前念经,无论天气好坏,从不间断。
妻子离世后,白崇禧精神大不如以前,他经常发呆,追忆和妻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白崇禧晚年的另一个精神寄托就是口述回忆录,历时3年零10个月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一份重要的 历史 参考资料。但是他的回忆录对某些重大 历史 事件刻意回避,被认为不完全是实事求是之作。然而联想到他的处境,也是可以理解的。
1966年12月1日,白崇禧被家人发现,倒在卧室地板上,已停止呼吸。围绕他的死因,有阴谋下毒和心脏病发作两种说法,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谜。
曾经驰骋疆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一代名将,就这样留下一个谜团离世了。
据桂系旧部人士的一些说法,白崇禧赴台后,之所以没有马上发生不测之祸,主要是因为蒋介石为了牵制尚在美国的李宗仁,但是当1965年李宗仁回大陆后,白氏的利用价值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白氏才会突然暴毙。
白崇禧和老搭档李宗仁比较起来,晚年生活确实过得非常压抑、憋屈。李宗仁在美国时想骂谁就骂谁,畅所欲言;而白崇禧在台湾却想说不能说,迫于压力,还要发表一些言不由衷的滥调。
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后,受到中共的热情欢迎,并给予很高的礼遇。
台湾文人李敖曾评价李宗仁说,李宗仁晚年利用两件“武器”发挥了“恨别鸟惊心”的作用。这两件武器,一是口述李宗仁回忆录;二就是回归大陆,从而把其“剩余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宗仁回国前后,白崇禧迫于无奈,曾发表过一些攻击性的言论。对此,李宗仁深深理解这位老朋友的无奈,“他有难言之隐啊!”
深谙老朋友秉性的李宗仁在1949年离开大陆前,曾对助手程思远说: “健生的一些做法过于天真率直,他还指望同蒋介石合作,我则对蒋介石不寄予任何幻想……。”
李宗仁的这番对白崇禧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文 | 南国雨落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晚年回忆:父亲清楚我的性向,不过他蛮尊重我的
1925年2月27日,32岁的白崇禧与22岁的马佩璋在府前街举办了婚礼,请了著名的马培坤阿訇“念配”,此后白崇禧一生仅有马佩璋一位妻子,但白崇禧对马佩璋也曾不忠过,白崇禧的大儿子白先道被认为是南宁一位王姓女子所生。
在这件事上,马佩璋表现得很大度,她让白崇禧选择,如果还想继续这段婚姻,那么王姓女子得送走,白先道可以留下当她的儿子,白崇禧原就没想过离婚,对于夫人的宽容也是感激涕零。
马佩璋与白崇禧则生育有七子三女,其中白先勇是白崇禧的第五子,于1937年7月11日在广西南宁出生,后迁回桂林,但由于白先勇7岁时被诊断出肺结核,因此没有进入学校念书。
并且因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马佩璋带着孩子、婆婆等80多人逃至重庆,后到上海、南京,颠沛流离。而白崇禧带兵打仗很有一套,解放军曾承诺白崇禧如果起义,就请他继续带兵,让他指挥30万军队,不过白崇禧却拒绝了。
与白崇禧关系密切的李宗仁于1949年1月就任中国民国代总统,并且幻想通过“和谈”划江而治,同年11月,白崇禧所指挥的桂系部队大部被歼,李宗仁因此飞离大陆,后于12月飞往美国,临走前曾劝白崇禧不要去往台北。
不过在1949年12月28日,白崇禧还是选择了飞往台北。
1956年,中学毕业的白先勇因为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因此选了水利工程学系,但不久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于此,最后改读了英国文学,另外在1958年,白先勇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
而白先勇与李国祥在高中便已经相识,后一同在台大念书,一个读的是英国文学,一个是物理系。在这时候,白崇禧尚在人世,但对于这个儿子,白崇禧并没有过分苛刻,白先勇晚年时回忆自己的父亲白崇禧,也是说道:“我想父亲大概也是清楚我的性向,不过他蛮尊重我的,我对此非常的感激。”
1962年,白先勇大学毕业的第二年,马佩璋离世,白先勇便飞往了美国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白崇禧在机场为白先勇送行,而这是这对父子最后一次见面。
4年后,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卧室,尸身发绿。彼时白先勇已经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并且定居在此,父母先后离世对白先勇还是有影响的,但白先勇与李国祥也是携手共度了38年。
1992年,白先勇送别了王国祥,第二年,白先勇回到桂林,短暂住过一段时间。而九十年代末,白先勇发表了文章《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为父亲白崇禧立传,另外还写了《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
2000年,白先勇再次返回桂林,吃了两碗桂林米粉。当然,更多人所知道的是白先勇所著的长篇小说《孽子》,这也是白先勇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不过有关同性恋题材的小说,白先勇在六十年代便已经涉及。
因此白先勇晚年时认为父亲白崇禧是清楚他的性向,只是白崇禧并没有与白先勇讨论过这方面的话题。而在《孽子》这篇小说中,白先勇所刻画的父亲形象是恪守传统伦理道德,认为同性恋是违反自然、大逆不道的行为。
不过在上世纪末,这一群体在我国还是处于边缘化,所以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在刚出版那会,在国内并没有引起什么反映,但该小说在海外却引起了剧烈反响,从而让国内不少人重新认识了这篇小说。
然后在2003年,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对于自己的性向,白先勇从来没有刻意,曾在中国香港公开过,但在中国台湾公开场合则极少提及,反而因此受到过一些批评。
白崇禧的家族成员
白崇禧妻子是马佩璋,两人共有10名子女,分别为长子白先道、次子白先德、三子白先诚、四子白先忠、五子白先勇、六子白先刚、七子白先敬、长女白先智、次女白先慧、三女白先明。
白先忠:白崇禧第四子,美国工程院院士,福斯特慧勒开发公司总裁,其夫人赵守偀教授为张学良将军外甥女。
白先勇:白崇禧第五子,在十个兄弟姐妹中排第八,1937年7月11日出生于广西桂林,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
白先敬:白崇禧第七子,和父亲相差50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白先道」白先道现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846.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