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广西兵为何被称为狼兵?
广西壮族先民在明代被称为俍人,狼兵乃俍兵音转。在中国战争史上,广西狼兵的威名已经远播四海。其战斗力之顽强,威猛可以说难有匹敌者。是中国最威猛的军队。
壮族先民天生悍烈,骁勇善战,不屈服于暴力统治,历朝历代都团结起来,对暴君或侵略者施以致命打击;他们常常在战争中以少胜多,用极少伤亡的代价换取胜利;他们利用有利地形迂回穿行,而后一击必中的战斗作风,让敌军闻风丧胆。
在历次战争中,无不展现了广西人强大的战斗力和意志力。至明代,壮族先民组成的军队,声威达到了巅峰。
扩展资料:
广西狼兵抗日功绩
广西狼兵作为华夏的一份子,自然也是冲在了抗日的第一线。在众多的战役中都可以看到广西狼兵的身影。台儿庄之战,广西兵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与川军以及其他军队一起,以巨大的牺牲获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而真正让日本人意识到广西人战斗力的是在桂林保卫战之中。1944年已经穷途末路的日军实施了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妄图做最后的挣扎。对于日本人来说,实行这项计划,桂林是他们必须要攻下的一座城市。
日军调集了15万的兵力以及大量的重武器装备,妄图在一天之内攻下桂林。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桂林城内的守军不足2万人,但却让他们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
这场战役中,守军不畏生死,完全将日军打懵了,他们没有想到广西兵的战斗力会这么强悍。到最后日军不得不通过毒气弹这种卑劣的手段赢得胜利。
对于这场战役,很多经过的日军老兵将之称为“最令日军胆寒的战役”,很多年后,当年的日本老兵提到桂林之战,提到广西兵,依然会心惊胆战,感慨万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狼兵
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并享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美称?
战争年代,我国抗日代价巨大,死伤惨重。而在这些保家卫国的队伍中,川军、湘军等都是首屈一指的硬队伍,而桂军在人们眼中则是杂牌军。可是,就是这支杂牌军,却有着“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美称,这是为什么呢?
广西狼兵的叫法由来已久,广西兵绝对担得起这个名字
说起来,广西狼兵绝对不只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称谓,而他“雄于天下”的说法也由来已久。打开南明唐民族风物志《赤雅》,可以看到广西狼兵的记载:狼兵鸷悍,天下称最。
而为什么广西狼兵天下称最,那也是有原因的,在明朝《明英宗实录》里有所解释:“狼兵素勇,为贼所惮。”而《筹海图编·附录客兵》里也这样记载:“广西狼后于今海内尤悍……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可见,广西狼兵不是近代的产物,而是开始于明朝时期,而且名副其实。
见证广西狼兵的实力很方便,看看清朝嘉靖年间广西狼兵抗击倭寇的经过,那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呢。
当时广西狼兵的成员都在田州岑猛手下,他作为当时田州首领,其名在外,祖上正是当时北宋战神狄青的部下。岑猛在嘉靖年间去世,一众队伍之事便由他的夫人瓦氏掌管。
当时日本倭寇屡犯清廷,皇帝便召集各地首领们带着自己的队伍来抵御外侵。瓦氏便带领两个孙子及6800广西狼兵英勇走上前线,出征之前瓦氏为大家训话:我广西狼兵可死而不可败!
可惜,初与倭寇交手,瓦氏一队并没有惊艳之举,而是因为对敌不了解,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几经交手与总结经验,瓦氏很快就找到了倭寇的弱点,于是在嘉兴一战当中,采取相对应的战术,来了一次雪洗前耻,将只有四千人的倭寇一次便杀死一半。
很快,瓦氏的广西狼兵就扬名于外了,人人都知道瓦氏人马骁勇善战。只不过,这时的广西狼兵之名却因瓦氏督兵不力而被外界诟病。原来,瓦氏对于士兵的作战能力尤为在意,偏于管理方面有所疏漏,这也是狼兵历来的习惯,所到之处总是不分公私,直接采取掠夺的操作手法。
事实上,这种行为在明朝就有记载,《殊域周咨录》里这样说:“所至骚扰,鸡犬不宁。闻岑氏兵至,皆闭门逃出,殆与倭寇之过无异焉。”可见,多年以来广西狼兵的习惯都没得到纠正,以至于当时的江浙一带百姓一听狼兵来了就关门闭户。
特别是后来瓦氏去世,狼兵群龙失首,就更加有恃无恐。朝廷对此也很头疼,只好三番五次减少对其发放粮饷。特别是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广西狼军的称谓几乎一度淡出了江湖。
不过,广西兵身上喜战、英勇、意志坚定的风气还是一直保留着,后来李宗仁、白崇禧成为桂系军的统帅。经过良好的纪律约束以及专业军事管理,这支狼兵之队又一次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自己的风姿。
让日本人一度听到广西口音就害怕不已的广西狼兵,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如何?
为什么说广西狼兵在抗日战争中美名再起?那是有原因的,当时李宗仁带着自己的桂系军,也就是那些广西狼兵加入了北伐的行列。一路杀敌抗击,雄赳赳气昂昂一路打到山海关。
据说从抗击倭寇时代开始,日本人只要一听到广西口音就内心不安,甚至全身发抖。不为别的,这批队伍太狠了,宁死也不言败,到抗日战争时,又经过了专业训练,就更加难对付了。
1944年,日军开始对我国交通线进行打造,致使郑州、洛阳、长沙、衡阳等重要的军事之地失守。接着日军开始对桂林发起进攻,当时守城桂军还不到两万人,可日军人数却高达十万。
但任凭日军如何进攻,桂军就是誓死不退。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伤亡惨重,最终使用了毒气、火焰喷射器等卑劣手段,致使桂军几乎全军覆没。当桂林城被攻克之后,日军才发现,这支久攻不下的桂军竟然只有一部分是士兵,而另外一部分只是当地非战斗人员,他们的总数也不过一万五千人。
因此,日军对这支虎狼之师产生了由衷的敬佩,这样评价广西军:“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的杂牌军”,甚至是“中国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
对此,喜德怀元帅也深有体会,当年红军之中也有不少广西兵,据说在红一军团广西兵的比例是20%,而在红三军团,广西兵更多一些,占了30%。而这些士兵,多是参加过百色起义的,他们英勇、坚定,而且悍勇有加。
所以,彭元帅认为:“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根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一个月,广西兵被扩编出四十个团,而从1930年-1943年,广西全体百姓接受军训的人员达到了214万余名。
不过,这支如狼似虎的队伍,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牺牲了的非常多。因为他们不怕死,敢于拼,所以作战时总冲在前面。当年强渡大渡河时,18勇士之中竟然有16个来自桂军,而参与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中,则有17个来自广西。
打开广西档案馆的抗日资料,其中,八年抗战时间里,广西共计征调100万兵员,而这些人当中,到底有多少牺牲了根本就没办法统计。
可以这样说,新中国的解放,是当年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泪史,而为这场胜利牺牲的人,他们永远失去了目睹今日之辉煌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那些以狼兵著称,誓死不言败的广西兵,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
广西兵为什么会被称为“狼兵”呢?
明清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活跃着一支精锐的地方军队,史书上将其称之为“狼兵”,为当时重要的地方武装。“狼兵”是由广西土司组建的以“狼人”为主体的士兵,有着其独特的编制系统,曾以英勇善战著称。
从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狼兵曾奉命镇压广西、广东、江西等地瑶族、壮族和汉族的起义或反叛,还参加了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并在当时的桂东、粤西驻防屯垦,对维护明清两代在当地统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清朝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狼兵逐渐变成了“狼民”,并被当地的壮、瑶、汉等民族所同化。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广西出兵100万人,按人口比例排到全国第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努力。桂军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所向披靡,一度让日本人闻风丧胆。因此人们也将其称之为“广西狼兵”。
我们本文就来探究一下,这“广西狼兵”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为何能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
狼兵的最早记载“狼兵”之名,最早见于《明英宗实录》正统二年十月。正统二年,山云上言:
“浔州与大藤峡诸山相错,瑶寇出没,占耕旁近田。左右两江土官,所属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畏。若量拨田州土兵于近山屯种,分界耕守,断贼出入,不过数年,贼必坐困。”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狼兵”作为一种地方性军队,在15世纪前已经形成。而关于“狼兵”的称谓,在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族称”,有人则认为是“族落群体”,还有人认为这只是“官称”,甚至有人认为是音译。其实,关于狼兵的记载,实际上在原始文献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即“狼兵”与“狼人”有关。
而“狼人”是壮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左右江地区。当地“诸土司以狼人为兵,称为‘狼兵’”。在一些史料上又称为“土兵”或“目兵”。
在有明一代至清朝初期的时候,狼兵在广西土兵数量比重中占据很大,据记载有十余万之多。但严格来说,这一数量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不过它是明清时期西南地区重要的土兵之一则是不争的事实。
“狼兵”抗击倭寇在明代中期的时候,广西等地社会矛盾尖锐,地方割据势力层出不穷,中央朝廷所在甚远,难以发兵镇压,这个时候便为狼兵的崛起提供很好的机会。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狼兵便受到了明王朝的重视。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从英宗正统年间开始调用狼兵。自此一直到清朝中期的时候,狼兵奉命参加了一系列的征战活动。其中抗击倭寇便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明朝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倭寇大举入侵,东南沿海百姓遭到倭寇大规模的袭扰掠夺,形势危急。朝廷随即便派遣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而张经认为:“宼强民弱,非藉狼兵不可,疏请于朝”。
同年七月,以原贵州总兵白泫及广西都司都指挥邹继芳俱充游击将军,与南京车驾司主事阮文中往调狼兵。次年三月,命狼兵抵达抗倭前线,才得以平息。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工部侍郎赵文华前往松江拜祭海神。当时地方上又出现倭寇作乱,百姓恐慌,但不久听到狼兵将至的消息之后,人心才稍安。在当时,狼兵似乎就是倭寇的“终结者”,让倭寇闻风丧胆。
抗日战争中的“广西狼兵”在抗日战争中,桂军相继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桂南会战、桂柳会战和桂柳反攻作战。 几乎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的诸多重要战役中皆有桂军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民政府在民国三十四年的统计,在八年抗战期间,广西征募的士兵及劳工就高达450万之多,当时广西全省的人数不过也就1200万人,足足占到了总人口的40%,堪称全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广西抗日出兵就高达一百余万,人数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来看的话排到第一。
在与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次较量中,桂军表现出了英勇无畏之精神,严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谋。因此人们又将其称之为是“广西狼兵”。与几百年前的抗倭战争一样,“狼兵”皆英勇无敌,所向披靡,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
小结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广西狼兵做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了。关于“狼兵”,实际上可以说的还有很多很多,而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因篇幅有限,我们就先暂时说到这里了!
广西狼兵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存在?
广西狼兵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
俍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军纪混乱,烧杀害民之举亦所在多多,以至百姓有惧狼兵甚于贼之说,亦称广西猴兵、猿兵等。
民族属性:
明代狼兵的民族为侗族和瑶族。明代即有这样的说法──《明史·沈希仪传》:“希仪尝上书于朝,言狼兵亦瑶、僮耳。瑶、僮所在为贼,而狼兵死不敢为非,非狼兵顺,而瑶、僮逆也。狼兵隶土官,瑶、僮隶流官。土官令严足以制狼兵,流官势轻不能制瑶、僮。
若割瑶、僮分隶之旁近土官,土官世世富贵,不敢有他望。以国家之力制土官,以土官之力制瑶、僮,皆为狼兵,两广世世无患矣。时不能用。至十六年而有思恩岑金之变。”
广西狼兵贯穿三个时代,到底有多厉害,被称为“狼兵”?
广西狼兵是指后世的桂军
1.狼兵的渊源
广西狼兵最早起始于明朝中期,乃明朝在广西附近号召的明军,在明朝时期享誉“以少胜多”各种大小伐倭战役,后被明朝用于押送重犯之用。清朝之时,狼兵才在历史第一次崭露头角,那是晚明~满清之时的宁远战役,当时由袁崇焕带领广东三千水军、广西六千狼兵,大破满清八旗正规精锐军,包括清朝里的广西狼兵之镇南关战役,由老将冯子材率领将法国军队重创。但这几次知名战役,均是好兵,但无好将,也是后世被誉为“广西出好兵,川湘出好将”的由来。
辛亥革命后,狼兵被称之为桂军,为何源于桂军因桂军接过了狼兵衣钵,传承其精神,在桂军里,这支桂军后续因为擅长搏杀、以少胜多,还曾让红军长征锐减几万正规军,因此还誉为:“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2.抗日时期的广西狼兵
抗日时期,桂军面对侵华日军一样英勇,淞沪战役里,蒋介石曾调遣桂军前往上海作战,让即将崩溃的战线再次峰回路转,因此日军将领冈村宁次讲过:“冲锋先占弱队保安,再打正规军,其次较量最强桂军。”从这些可以看出狼兵多强,因为这些打法经几百年传承下来深入到骨子里,只是,历史记载的确少,只因为没出过什么知名领袖,而史料多数的记载,都是按功绩的,这也是为何川湘将记载很多,然而兵却寥寥几字,反之,同样。
当然,记载甚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扰民”,狼兵英勇是英勇,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狼将,反而狼兵是一种祸,据《漕泾之战》记载:“狼兵至漕泾时,偶遇倭寇数百,因战事不利,导致丧人众多,连狼兵头目皆死,遂狼兵无法控制,在东南沿海 地区肆意杀掠,形同倭寇。”当然,这是早期明、清两朝时的史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西狼兵百度百科」广西狼兵多少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714.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