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正德皇帝把皇位传给谁了?
传给了朱厚熜,死后是他的弟弟朱厚熜继位了。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
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扩展资料: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因武宗无子嗣,所以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人,而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辈。
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无子嗣,四弟兴王朱祐杬虽已死,但有二子,兴王长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是明孝宗之侄,明武宗之堂弟,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生,母兴王妃蒋氏。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无子嗣,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定策,援引《皇明祖训》,征在服丧的兴国世子朱厚熜先就任兴王,然后入朝即位,改元“嘉靖”,是为明世宗。
明世宗即位之初,颇有作为,他说:“今天下诸司官员,比旧过多。我太祖初无许多,后来增添冗滥,以致百姓艰窘,日甚一日”。
下令革除先朝蠹政,诛杀明武宗时期的佞臣钱宁和江彬,“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裁革锦衣卫三万余人,节用宽民,不过明世宗为了祭祀生父兴献王的问题,与杨廷和等朝臣引发严重冲突,即大礼议事件。
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明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
但是,不能否认,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痴于修道,他也并没有完全不理会朝政。
世宗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壬寅宫变”之后,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
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这位醮斋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宫,年60岁。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朱厚熜是朱棣后代,都继承了哪些优良传统?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永乐大帝朱棣的后人。他完美地继承了朱棣的聪明睿智、操控权术的能力,当然了,朱厚熜也继承了朱棣要面子的性格。
按道理其实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没办法做皇帝的,因为他的父亲朱佑杬只被封为兴献王,并不是皇位的继承人。
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这一层关系看下来,我们就能够明白,朱厚熜为什么不该继承皇位了。
因为朱见深把皇位传给了朱佑樘,而不是朱佑杬。朱佑樘把皇位传给了独生子朱厚照。结果朱厚照贪玩,年仅31岁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个儿子。
而朱厚照的父亲就他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这么一来朱佑樘这一脉算是断掉了,为此朱厚熜就以朱厚照最年长的堂弟身份登上皇位。
- 朱厚熜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这辈子有二十多年不用上朝,但是他对明朝的局势了如指掌。可以说那些大学士、内阁大臣,全都被他玩得团团转。
- 朱厚熜权谋的本事,也不比朱棣要差多少。先利用严嵩搬到了夏言这帮耿直的忠臣,又利用徐阶掣肘严嵩和严世蕃。虽然内阁执掌权柄数十年,可真正的权力,始终都在嘉靖皇帝手里。
- 朱厚熜最著名的一件事,当然还是大礼议事件。朱厚熜被选拔为皇帝以后,杨廷和等人,是希望将朱厚熜过继给朱佑樘做养子,这么一来朱佑樘这一脉还能延续下去。
既然朱厚熜要被过继给朱佑樘了,那么他的生父朱佑杬,就不能被他称之为父皇了,而应该称之为皇叔父。这一点朱厚熜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为此朱厚熜也闹起了脾气来,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他这个皇帝就不做了,谁爱做谁做去。没办法,杨廷和等人只能选择妥协。
朱厚熜当年才不过15岁,就已经把杨廷和这些老臣给治理得服服帖帖了,可见朱厚熜的政治水平有多高。
其实朱厚熜和朱棣的命运还真有点相似。朱棣是藩王继位,朱厚熜也是藩王继位。朱厚熜对自己的这位祖先非常尊重。
之前朱棣的谥号是太宗,可是朱厚熜觉得这还不够,所以将朱棣的谥号改成了成祖。明成祖这个谥号,朱棣算是实至名归,因为后来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的子孙后代。
总结:朱厚熜跟朱棣一样,都是极度聪明的人,他们的行事风格虽然完全不同,可是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牢牢掌握手里的皇权。
朱棣这辈子就不敢放松皇权,因为他明白,自己得国不正。而朱厚熜其实也不敢放松皇权,尽管不上朝,却能够巧妙地利用锦衣卫、司礼监和内阁之间互相制衡的关系,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嘉靖皇帝的继任者是谁
嘉靖帝朱厚熜崩,朱载垕登基后,年号隆庆。嘉靖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6年),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年号嘉靖。嘉靖皇帝死后是明穆宗朱载重继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朱厚熜崩,朱载垕登基后,年号隆庆。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hòu)(1566年12月2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生于嘉靖十六年明穆朱载垕宗朱载垕(1537年),因生母杜康妃未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 是谁当皇帝的
是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
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
扩展资料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
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2日,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北京。
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根据杨廷和的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
但朱厚熜并不接受这种方案,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即位不久,嘉靖帝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
嘉靖帝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明武宗有多少堂弟?为何选择朱厚熜继承大统?
大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时年31岁,由于朱厚照一生无子,所以在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诏: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朱厚照虽然任性了一辈子,但临死时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自己没有时间去选择继承人,那就把这个千斤重担托付给太后以及内阁大臣吧。
朱厚照死后,在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共同商议下,时年14岁的兴献王朱厚熜被选为皇位继承人,他便是有名的嘉靖皇帝。
那么朱厚照死后,张太后与杨廷和为何独独选中了朱厚熜继任皇位呢?要知道,当时朱厚照的堂兄弟有十几个,大家身份相同,地位平等,可是张太后与杨廷和似乎并没有考虑多久便定了朱厚熜,在朱厚照驾崩后不久即派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的方式去接朱厚熜进京。
也就是说,在张太后与杨廷和等人眼里,朱厚熜就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那么相比于其他堂兄弟,朱厚熜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去试着分析一下。
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所以如果选择皇位继承人的话,就必须从与朱厚照血缘最近的宗族中遴选,而与朱厚照血缘最近的宗族,就是朱厚照的兄弟了。
可是朱厚照的爹明孝宗是我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他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个彻底贯彻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跟张皇后恩爱一生,两人也就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所以说朱厚照是古代地位最稳定的太子,一点也不为过。
既然朱厚照没有兄弟,那与朱厚照血缘最近的就是他的叔伯和堂兄弟了。
到了这里,就有一个小小的分歧了,朱厚照死后,他的很多叔伯和堂兄弟都在世,那么是选他的叔伯来做皇帝,还是选择他的堂兄弟来做皇帝呢?如果单纯的按照血缘来讲的话,选择叔伯来做皇帝是对的,毕竟他的叔伯都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亲儿子。可是杨廷和并没有考虑朱厚照的叔伯,原因就是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定下的《皇明祖训》里明确规定了大明皇帝皇位的继承顺序,后世子孙必须按照这个顺序去继承,不得违反,这个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也就是说,如果皇帝无子,必须按照“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顺去选择继承人,所以如果选择朱厚照的叔伯的话,就明显违反了朱元璋定下的祖制,这是大逆不道之罪,张太后与杨廷和可不敢违逆祖宗之法。
所以,皇位只能从朱厚照的堂兄弟中选择。
既然决定遵循“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那就要从明宪宗的孙子中选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符合条件的都有谁。
明宪宗一生共育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次子,十子早夭,三子是明孝宗,五子,八子,九子,十一子,十二子要么无子,要么儿子早死,都没活过朱厚照。
因此朱厚照死后,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剩下了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后代,六子益端王朱祐槟的后代,七子衡恭王朱祐楎的后代以及十三子荣庄王朱祐枢的后代。
这里面兴献王的儿子就是朱厚熜,通过辈分可看出,兴献王是朱见深儿子中最年长的,辈分当然是最高的,如果说,假如当年明孝宗也没有后代的话,那么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继承皇位的必然会是兴献王一脉。
所以朱厚熜继承皇位理所当然。当然了辈分只是张太后与杨廷和考虑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关于朱厚熜继承皇位,还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这也体现出了杨廷和的老谋深算。
这两个因素分别是:
一,朱厚熜的父亲老兴献王在朱厚照驾崩前两年就先去世,所以,如果朱厚熜即位,不存在亲生父亲趁机窃取大权,祸乱朝纲的可能,至于其余三王当时还都尚在人世。二,朱厚熜没有其他亲兄弟,加之当时朱厚熜年龄尚小,这就避免了朱厚熜会培植兴献王一脉的实力,来对抗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防止内阁大权的旁落。而其余三王的则都生育了多了儿子,且儿子也都尚在。
所以说,综合以上几大因素,朱厚熜必然就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
但是即便杨廷和思虑再周全,他还是没想到,朱厚熜年纪虽小,却是一匹无法驯服的烈马,他即位之初便就亲生父母的名分与内阁展开激烈对抗,通过三年的“大礼议”事件,朱厚熜加强了自身的皇权,打击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最后杨廷和被削职为民,黯然退出朝廷,这个结局恐怕是当年杨廷和无论如何都预料不到的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朱厚熜把皇位给谁了」朱厚熜的皇后是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511.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