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高分求写论文
论公共设施与人性化设计
对于“公共设施”众说纷纭。“公共设施就是指公共场所用于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的设施等等。综合分析以上相关概念的要点,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设施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交通、文化、娱乐、商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从历史上看,公共设施最早可追朔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场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排水系统,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等都属于当时的公共设施。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公共设施变得更加普及,如图十六世纪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蚀刻版画所表现出来的景象。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有的公共设施仅仅考虑了实用和经济,有的只是彰显了对王权和神权的崇拜,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当20世纪50 -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里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开始逐渐认识到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公共设施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较大,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公共设施的发展比较落后。我国的公共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古代的神庙、集市,封建社会的城市、庙宇、码头等公共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公共设施的建设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通过兴建广场、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公共设施设计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具体的探求对象为:空间、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公共设施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公共设施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道具,起着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相互间清新自然的交往,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公共设施设计还可以协调城市内各个建筑单体存在的不和谐,使城市空间变得亲切并适宜居住。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艺术性,还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系列公共设施能使居民和游客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赋予该城市以与众不同的都市形象和魅力。适宜的公共设施形象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更具人性化的设计可促使人们比以前更依恋和热爱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让人们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语)。
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们对富于人性的设计是迫切需要的。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更为人们所称道。那么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呢?人性化设计即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了解人的需求,设计出尊重人关怀人的产品。公共设施是当地居民的活动设施,具有人性化的设计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是人与设施、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公共设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包含着人机工程的设施产品设计,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保护人的健康。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影响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识别性、和谐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因为人性化的表现因素众多,所以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我们应当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来推动我们的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因此我们可从以下四个因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一、 自然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顺应自然环境,又要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通过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公共设施这一中介,达到“天人合一”(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济南黑虎泉的公共设施设计,就巧妙的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黑虎泉属于旅游区,现在开发成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几乎保留了原来的原貌,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泉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垃圾桶的造型设计成天然的树桩形,标志醒目;景观雕塑雄伟壮观,色彩与环境和谐统一,这些设计既巧妙的利用了自然环境,又方便了游客。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比如: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应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要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色彩,这些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南方温热多雨,选材要注意防潮防锈,故材料的运用多运用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以亮色调为主。
二、人文环境因素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不研究民众心理与人类社会学、就不能在设计出符合人文环境的人性化公共设施。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人文环境主要从建筑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客家土楼等,在这些不同风格的地区安置公共设施时,为了不破坏当地建筑的风格,设计公共设施时就必须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从中抽取出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的因素,运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去。由此看来,建筑形式对公共设施的设计影响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公共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公共设施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城市景观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如城市雕塑、喷泉、景观灯等,那么作为公共设施应当与城市景观和谐一致,相辅相成,既要丰富城市景观文化的内涵,又要创造优美的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设施就是城市景观。总之,公共设施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公共设施应当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居民的人文精神。
三、地域文化因素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蕴涵在历史的发展中,融汇在人们的思想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东方与西方、国家与国家文化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例如,像上海这样的经济型大都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非常快,需要公共设施和产品为他们提供便捷而舒适的服务;而像北京这样的文化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要处处体现其文化的内涵,让人们时常受到文化的熏陶。公共设施在造型和色彩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地域文化差异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各地自身的传统特色的人性化的设施,这样才能使公共设施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出人性化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四、人的因素
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从研究人的需求开始。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着人们和美化着城市。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设计师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如何更好的进行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还要关注设计师这一重要因素。人性化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设计师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能够自觉关注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关注残疾人的需要等。其次,要求设计师熟练掌握人机工学等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体现出设施功能的科学与合理性。如垃圾箱的开口,太高和太低都不便于人们抛掷废物,太大则又会使污物外露,既不雅观又孳生蚊蝇,同时还要考虑防雨措施以及便于清洁工人清理等。再次,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具有审美的眼光,通过调动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装饰、图案等审美因素,进行构思创意、优化方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公共设施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还要体现其装饰性和意象性。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大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并忠实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水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捷,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尊重需求,更让人们在使用中下意识地感受到一种舒适自在,并从体味生活的愉悦中转化为对美的永恒追求。
南工院艺术设计系就业情况咋样?
很好的。
艺术生,就业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美术,大学里面学的专业是油画,或者工笔画等这类的,他们毕业可以做美术老师或者进美院深造!另一类是设计类,大学里的专业有平面设计像广告类,工业设计如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设计类的专业很多基本软件是相同的!一般选择学设计类的学生会多些,因为相对而言好就业,算是一门技术活!
大学只能教你某个专业的设计思路步骤,以及软件也就是设计用的工具,但是真正提高要靠自己,创意什么的要靠自己的积累!具体来说就业啊不难,但是想做的很高层就难,因为现在国内设计并不是占主导地位,国内也在大力发展,但是还需要个发展时间!总体来说就是工作不难找,但是比较累!
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需要学什么?
艺术设计专业大范围地划分有摄影、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公共艺术、服装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等。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具体不同专业,会有很多有关这个专业的理论体系和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比如平面设计会学:平面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字体设计、广告学、平面设计学等理论,还会学习Photoshop、Illustrator、CDR等等创意呈现的软件。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学习:Photoshop、构成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手绘效果图技法、AutoCAD图形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天正建筑、室内设计原理、SketchUp草图大师、3ds max建筑效果表现技法、工程预算、中外建筑史、建筑风水学、展示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
视觉传达可细分为:动画设计、平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等;工业设计可细分为:公共设施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等服装服饰设计可细分为:珠宝设计、服装设计、面料染织设计等等;环境艺术设计可细分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公共艺术:装饰雕塑设计、装饰壁画设计、材料语言设计等等;
艺术设计史论专业,不需要太强的绘画功底。但对于实践类的设计专业,还是要有一定美术基础的。素描、色彩是造型的基础,色彩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审美都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积累的。总的来说,设计的配色、风格、对设计的认知、审美、你去说服甲方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依靠前期的美术功底。如果没有绘画功底,即使有好的创意和想法,也没办法表达出来。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
——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
本专业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学生应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国际设计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成就;具有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在借鉴国内外现代艺术设计精华的基础上,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成为中国设计发展主要动力。
·视觉传达方向培养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刊设计及广告设计等专业设计师及学术研究专才。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培养专业环境空间设计师及环境空间研究专才。该专业方向强调整体环境设计思维、环境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和环境设计的文化底蕴。
·产品设计方向培养能在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信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的专才。本专业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的数字媒体设计专才。培育方向侧重对各种媒体的理解与应用技术的掌握,并辅以案例研究分析及专题设计实践,使学生在数字媒体的领域中有广泛的接触。专业基础课程重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意思维。专业课程则以专题设计的形式,强调活学活用、跨媒体平台的整合、心手合一及小组合作,使学生掌握设计管理及流程,并汲取设计实战经验。学生需要掌握的媒体表达形式包括界面设计、信息及系统设计、流动媒体互动应用设计、互动展示空间、流动影像及图形设计、游戏设计及三维电脑动画等。
美术系 (公共艺术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文化情怀,能从事公共艺术的策划和设计,兼通公共艺术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多样性和实用型的创新人才。专业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成为能策划和设计不同地域环境的公共艺术的实用型人才。课程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基本以工作坊方式进行。
艺术设计学系 (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方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基本理论素质,兼通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营销学、广告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掌握整合营销传播(IMC)实务,能在设计、广告、企划、商务、营销传播、品牌传播、传媒出版、公共事业、教育学术等机构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策划、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详谈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技巧
详谈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技巧
如今,众多的广告公司越来越关注户外广告的创意、设计效果的实现。各行各业热切希望迅速提升企业形象,传播商业信息,各级政府也希望通过户外广告树立城市形象,美化城市。这些都给户外广告制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也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技巧。
1、户外广告设施应由具备建筑结构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结合建筑整体布局和建筑物立面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图纸应盖有设计出图章;大型高立柱户外广告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其它类型户外广告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2、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其荷载应按GB50009-2001规定执行。基本风压应按 0.45kN/m2执行,并考虑高度系数、风振系数、体形系数;考虑地震作用时应按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3、户外广告设施采用钢结构的,应按GB50017及《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8:2003规定执行,同时应考虑钢结构连接部位抗扭强度校核计算。
4、落地广告设施基础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落地广告设施基础的选型,应根据建设场地土质条件和结构的要求确定。地基基础均应进行强度计算,必要时还应进行地基抗滑稳定验算。基础底面脱开基础的面积应不大于底面积的1/4;
b) 当基础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和覆土的浮力作用,并确定地下水对基础有无浸蚀性及进行相应的防浸蚀处理;
c) 落地广告设施基础采用刚性基础时,一般承受偏心荷载,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进行设计;d) 当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上部荷载较大且集中,浅基础不能满足落地广告设施钢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沉井或桩基础。桩基础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管桩,应根据地质情况、结构类型、荷载大小、施工条件和建筑场地环境,经综合分析后确定桩基础类型。桩基计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执行。
5 墙面广告设施支座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墙面广告设施支座应附设在房屋或构筑物的墙面上,应确定或验算房屋或构筑物墙面能可靠地承受广告设施支座传递的力,并有必要的安全储备;
b) 广告设施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应确保连接可靠、牢固安全。连接埋置固定部位应和连接件等强度;
c) 墙面广告设施支座可用焊接、螺栓或锚栓与墙面的柱或梁中的预埋件连接。可采用质量合格的化学锚栓、植筋和自墙底锚栓连接,严禁采用摩擦型膨胀锚栓连接;
d) 墙面广告设施支座与房屋或构筑物墙面的连接,应按荷载分项系数验算安全性,且应采取措施严防高空坠物;e) 支承螺栓或锚栓的混凝土埋置深度应达到30~40d(d为螺栓直径);锚栓的安装应满足所用产品的技术要求。当埋置深度不够时,应采取螺栓对穿夹板的连接方式,同时还应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6、屋顶广告设施支座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屋顶广告设施支座布置应与屋顶柱网布置相协调,应能直接承担广告设施结构传来的支座压力、拔力和剪力;b) 屋顶广告设施支座可用焊接、螺栓或锚栓与屋顶梁或柱中的预埋件连接,并应可靠地将广告设施支座承受的载荷分散传递至下部结构;
c) 屋顶广告设施支座不宜采用摩擦型膨胀螺栓连接。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化学锚栓、植筋和自墙底锚栓时,必须具有确切的技术参数和质保体系;
d) 支承螺栓或锚栓的混凝土埋置深度应达到30~40d(d为螺栓直径);锚栓的安装应满足所用产品的技术要求。当埋置深度不够时,应采取与梁、柱钢筋焊接的方法处理,同时应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7、户外广告设施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根据其所处环境,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包括防止雷击和防雷电波侵入,应按GB50057规定执行。
b) 户外广告设施的防雷装置(包括接内器、引下线、接地装置、过电压保护及其它连接导体)应根据所处的防雷环境进行设计。防雷设计中必须具有防止直接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c) 当户外广告设施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屋顶或外墙上时,其防雷装置可结合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进行设计;
d) 户外广告设施的钢结构框架、金属面板等可作为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引下线,但必须与屋顶和墙面的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多处焊接连接;
e) 当户外广告设施安装在多层住宅屋顶上时,应将户外广告设施的钢结构框架、金属面板和该住宅建筑的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多处焊接连接,并保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否则应增设接地装置;
f) 独立的户外广告设施,除安装在受保护的避雷带、避雷网内外,其钢结构框架、金属面板、钢结构柱体均应可靠接地。接地极可外引,也可增设;
g) 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以及其它防雷接地设施,包括各类金属管道,均应连接在同一个接地装置上;
h) 户外广告设施的接地系统应形成等电位联结;
i) 户外广告设施用电应以低压供电为主,一般宜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必须确保接地和安全,可按JGJ/T16规定执行。
8 户外广告设施灯光照明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户外广告设施灯光照明要有合理的照度,尽量减少光污染,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广告设施灯光照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户外广告设施的照度 单位:lx
画面面积<2m2 画面面积>8m2
城市道路及人行道广告设施 200~400 200~600
城市建筑墙面、屋顶广告设施(高度10m~40m) —— 300~1000
城市建筑墙面、屋顶广告设施(高度40m~50m) —— 400~1200
普通公路路边广告设施 —— 400~1000
高速公路路边广告设施 —— 400~1200
b) 广告设施灯光照明要有合适的照度均匀度,一般照明情况下,照度均匀度应≥0.7;
c) 广告设施灯光照明要选用合适的光源光色和显色性,使光色与照度具有相当的比例,构筑、渲染出各种舒坦的色感环境氛围。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创意公共设施设计」创意公共设施设计上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446.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