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赫尔松之战结果对俄而言意味着什么?若俄输掉,会面临哪些结果?
俄罗斯打败了会失去什么 虽说是俄罗斯主动进攻拉开了俄乌战争的序幕,但是我们都明白,俄罗斯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北约欺人太甚,才不得不采取自卫反击的手段。 试问一下,如果几十个强盗围殴一个人,还把界限划到你家的门口,没事就拿着板砖在门口耀武扬威,谁受得了这口气。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中国深思
战争回放——
陆海空网,全维“闪击战”
★快速动员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
★空降奇兵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
★全维攻击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
俄格战争以格鲁吉亚军队的“闪击战”拉开序幕。根据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地形特点,格军兵分三路,在苏-25强击机的配合下,使用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陆空协同”分别从南、东、西三个方向突入茨欣瓦利。由于准备充分,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仅用时不到13小时,格军就攻占了茨欣瓦利,并向乌比阿吉、凯梅尔等地攻击前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久等了”的俄军迅速做出反应:在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做出将格军驱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后,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而素有“高加索之狼”美誉的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后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等,并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让人不禁联想起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里什蒂那机场中那“神兵天降”的一幕。
俄军在此战中的惊艳表现当然不止反映在能以“闪击战”回击“闪击战”,还突出表现在陆海空网对格鲁吉亚的全维打击。陆军方面,俄第58集团军是一支具有浓郁苏联特色的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在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的格鲁吉亚重镇格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还直接威胁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迅速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使格军未战已人心惶惶。随后,第58集团军以重型火炮的猛烈炮击为先导强攻茨欣瓦利。战斗中,俄坦克部队吸取了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血战中的教训,与步兵分队加强协同齐头并进,不仅增强了打击效果,还大幅降低了战损率。
为一并解决阿布哈兹问题,俄军还开辟了“第二战场”。俄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进占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河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包围了格特种作战旅一千多人,将其彻底赶出科多里峡谷。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布哈兹其他战斗中,“塞纳基空降”成为战史经典:仅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其不战而逃。据说,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如此“闲庭信步”未免夸张,但也恰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俄军战术上的成功:不仅以少胜多,而且兵不血刃。
俄军的“空海打击”也十分给力。开战之初,俄空军即已完全掌控了南奥塞梯直至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包括对直至格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这种“纵深打击”是在向格军民表明,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而此举,对格民心士气的打击被证明是致命的。同时,占据绝对优势的俄黑海舰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以断绝一切可能的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在战争期间的武器供应。
此次俄军的亮点之一还包括网络进攻。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
面对俄罗斯排山倒海般的进攻,格鲁吉亚被迅速击溃。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其惨状直追海湾战争中被联军追歼的萨达姆部队。
俄军仅用两天时间就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条战线,其作战行动速度之快,丝毫不亚于美军2003年在伊拉克的“快速决定性作战”。有美高级军官也坦承:“虽然事先已料到俄军的行动速度,可他们实际的行动还是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俄罗斯——
后发制人,有备而无患
★判断准确随着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方对抗俄罗斯,俄高层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预案充分2005年,俄军启用全新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调动
★彰显实力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6年来,一直有人在质疑是否真是格鲁吉亚开的第一枪,因为实在是惊讶于后发制人的俄军居然能够“后发而先至”,迅速扭转乾坤。其实,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俄高层对“高加索变局”的准确预判。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南奥塞梯以及阿布哈兹问题,俄格双方龃龉不断。而随着“玫瑰革命”后萨卡什维利的上台,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方的撑腰对抗强俄,更让俄高层认识到,与格鲁吉亚之间的这场战争不存在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只存在何时爆发的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2月科索沃独立以来,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多次交火。俄高层更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分析认为,俄军之所以能达成陆海空网的全维闪击,同俄第58集团军的“模块化编组”密不可分。俄第58集团军除编有常规的摩托化师、机械化旅外,根据外高加索地区作战需要还编有空降师、山地作战旅、直升机团和5个工程团,特别是还编有战术航空兵第4军。这为陆空联合作战奠定了编制体制基础。尽管与美国等“现代”陆军相比,俄式“模块化”有几分“土气”,却是对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兵种条块分割、难以统一指挥使用、造成大量伤亡的流血教训的总结,是在未打破大陆军体制、陆海空尚未能实现真正联合条件下的一种最优选择。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是实用、管用的就是最好的。正所谓:“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还主要得益于俄军极高的战备水平。普京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不仅改进了武器装备,提振了军队士气,更细化了作战计划:2005年,俄军启用了全新的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分队的调动。有预案,俄军自然能有条不紊、成竹在胸。更有针对性的是,就在俄格战争爆发前数周,参战的俄第58集团军刚刚结束“高加索2008”军事演习,而这场军事演习的矛头正是直指当时已跃跃欲试的格鲁吉亚军队。正如美堪萨斯州立大学的俄问题专家赫斯伯灵所说:“这一演习与他们数周后在格鲁吉亚实施的行动一模一样,这场演习完全就是一场彩排。”
可以说,在准确的战略预判和充足的战斗准备条件下,等候在俄格边境后的第58集团军,就像等在起跑线后的运动员,只等格军第一声枪响作为“起跑的号令”就迅速越过边境,所以其“神速”虽看似在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尽管沉寂了多年而默默无闻,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格鲁吉亚——
战略误判,先胜而后败
★战略误判格政府高层认为有美国做靠山,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斡旋
★力量悬殊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意志薄弱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
格鲁吉亚尽管没有笑到最后,但在此战中也并非全无亮点:格军在最初的20个小时内占据主动,迅速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其首府茨欣瓦利。然而,战术上的胜利丝毫不能弥补格政府高层战略上的误判,而后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格鲁吉亚战败的命运。
格政府高层先是错误判断,有美国这个靠山,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结束战争的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的外交斡旋上。然而,美国大兵没有到,俄罗斯大兵却打得异常凶狠。而最终,以小欺大的局面,只能产生以卵击石的效果。
毕竟,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实在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这点家底不要说与整个俄军相比,即使与对面的俄第58集团军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海空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武器装备尽管也有刚从西方引进的新武器,但大部分还都是苏式的老装备,重型装备水平更是远低于俄军,仅有的一些T-72许多还抛锚在军队机动的路上,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以弱凌强,以小欺大,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然而,格鲁吉亚在先发制人的有利条件下还败得这么惨,确实还是让人大跌眼镜。仔细分析,除战略误判外,格军士兵的战斗精神也值得反思。回想此前的两次车臣战争,尽管同样是面对俄军,车臣武装分子的死拼到底让俄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反观格军,信息化武器装备不少,但正如指挥这场战争的格鲁吉亚前国防部长所言:“格军最大的失误就是重视技术,忽视了对军人的精神塑造。”据统计,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战败后,许多格军士兵不仅没有耻辱感,还借口称格鲁吉亚人天生不会打仗,败给俄罗斯是应该的。如此懦弱的精神状态和颓废的战斗意志,可以说仗未打,胜负已定。这不禁让人感叹,毛主席关于“钢多气少”还是“气多钢少”的论断在信息化武器装备高度发展的今天听来仍觉振聋发聩。
俄军反思——
暴露问题,大胜非完胜
★主战装备战争中,俄军近95%的装甲武器都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
★互联互通俄军指挥仍主要依靠传统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
★训练水平俄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短,战争中误炸误伤的情况广泛存在
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俄罗斯在收获战争胜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从而让世人只能说,俄罗斯赢得了一场大胜,但并非完胜。
首先,主战装备水平低下。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更加上高加索是俄军的重点建设方向,俄军事装备同美欧强国相比,仍然相当落后。战争中,近95%的装甲武器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以至在俄军开进的过程中,竟然经常会出现一些坦克中途抛锚堵塞行军线路的现象。另外,俄军空袭仍主要使用旧式炸弹,即使是有限的精确制导武器,也仍主要停留在二代水平,受地形、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非常明显,经常受到格军的电子干扰。对比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地面装甲部队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空军绝对制空的精确打击,两军在装备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互联互通能力欠缺。俄军极度缺乏在战时“管用”的通讯装备。战斗中,俄军的指挥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以至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上传下达。这就给了装备有部分美式电子干扰及侦听设备的格军以可乘之机。最典型的就是开战第2天,俄第58集团军副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遇袭重伤事件——在“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后,被格军迅速锁定,并迅即遭到“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覆盖。前线最高指挥官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这完全不像一个军事强国在现代战争中的表现,更像当年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匪首杜达耶夫之流所为。
第三,训练水平不足。据报道,由于俄军训练经费长期不足,飞行员平均训练时间每年只有40小时,远低于西方强国每年不少于180小时的训练标准,严重影响了飞行员飞行和投弹技术的提高,在战争中直接表现为误炸误伤广泛存在。
俄格战争是对普京在21世纪前8年军事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大考试。总体而言,改革是成功的,考核是合格的。俄军在战争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规模重装甲集群的集团突击,是重型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是大口径火炮的大规模覆盖,而从进行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角度讲,俄军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冷战时代的烙印依旧存在。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俄军的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为什么那么强知乎
这得从俄罗斯的前身,苏联谈起
苏联之前,北方俄国是沙俄,相当于中国之前的清朝
1917年,沙俄国内爆发十月革命,沙俄被苏维埃推翻取代
苏维埃建立了苏联政权,重新整顿国内局势,发展国家实力
到了二战前,苏联已经积累并具备一定的实力
二战后,德国战败,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胜德国
苏联从德国挖走了一批德国的科学家和先进技术
在二战时,德国的科技工业是世界上最强的
但德国当时野心过大,到处攻击吞并别的国家并掠夺资源
导致世界很多国家联合起来打它,德国四面受敌,最终战败
而德国很多的科学家,工业技术都被美国和苏联瓜分了
苏联也因此不断提升了自身实力
后期就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强超级大国
可是后来美国和苏联两强争夺国际地位,势力
爆发了冷战,军备竞赛
苏联没有结合自身国情,一味侧重发展重工业,军事产业
对于民生所涉及的轻工业,农业等过于忽视
导致苏联经济不断下滑,民生一蹶不振
国内出现了较多问题,到后来各种问题爆发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原本是由很多个国家组建起来的联盟式国家
苏联解体后,那些原本加盟的国家纷纷独立
而其中最大的继承国就是如今的俄罗斯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的实力和大部分领土
其余部分都被加盟国独立分出去了,比如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因此,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为什么那么强
主要来源于它继承了苏联时期的大部分实力
而苏联在以前就太过于发展军事工业,才会积累那么强的军事实力
可是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过于偏重军工等重工业,国内产业不平衡导致爆发众多问题解体
因此,俄罗斯就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实力
一战俄罗斯战败了吗
一战的时候俄国比较特殊
开始俄国是协约国,和英国,法国美国等是一起的,但是后来俄国发生革命,提前退出了一战,退出的时候跟德国人单独谈判退出,被几个盟友当做背叛合起来出兵攻打。
俄国一战后损失大量国土,所肯定不算是战胜国。
征战了500多年的俄罗斯帝国,到如今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
经过漫长500 多年的征战,现如今的俄罗斯帝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领土大国,军事实力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国,人口过亿,横跨欧亚两大洲,雄踞欧亚大陆北方的大国。
其实,俄罗斯自从建立之时起就处在你不吃掉我、我就吃掉你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中。尤其在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不能扩张的国家,就意味着被强大的邻国吃掉,而当时的欧洲更是疯狂,所以,地处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的俄罗斯,自一诞生就开启了征战模式,扩张打仗成了主业,当年强大的拿破仑、希特勒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为此俄罗斯也有战斗民族的称谓。
俄罗斯从15世纪末一直征战到20世纪中后期,似乎对整个世界的征战随时都可以完成,但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突然崩塌,俄罗斯的征战能力和竞争力瞬间下降,经济实力更是糟糕。今天我们追溯这数百年来的历史,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俄罗斯征战世界500多年,到现在是赢了还是输了?
1、基辅罗斯在13世纪初经历一大的分裂,成为了数个公国,分裂的诸侯势力随后就受到来自东方蒙古帝国的入侵,莫斯科公国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收拾残局,艰难崛起,打败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势力后,莫斯科大公国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独立国家。
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自称沙皇,随后俄罗斯沙皇国就开启了扩张征程。从1552年至1598年间,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的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同时开始蚕食西伯利亚地区和东欧,这当中发生了数十次战争。到了17世纪中期,西部疆域基本与现在所差无几,而东部已接近贝加尔湖。
1682年,被俄罗斯后人尊为大帝的彼得一世闪亮登场。他把俄罗斯东部疆界扩大至太平洋西岸,并且直接与鼎盛时期的大清帝国以及日本有了接触和摩擦,把东部疆域推进至外兴安岭以北,这时俄罗斯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国。1721年,彼得大帝打败瑞典后,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俄罗斯正式步入帝国时代。
2、18世纪后期,伟大的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登上了俄罗斯的历史舞台,她致力于向西南推进俄罗斯帝国疆域,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夺得了大片土地,数次瓜分波兰,吞并了克里米亚,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南部出海口。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走完她辉煌而壮丽的一生,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19世纪初期,颇有作为的亚历山大一世,打败了号称欧洲战神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因此他一度被奉为欧洲诸国的救世主。到了19世纪中后期,先后吞并高加索诸国以及中亚的哈萨克、希瓦、布哈拉、浩瀚等汗国,鼎峰之时曾一度问顶伊朗高原。而在东亚地区,还联合当时的欧洲列强蚕食大清帝国,成功抢夺了大清王朝3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入20世纪还直接侵入中国东北,疆域达到了极盛。
在20世纪后期初期,俄罗斯帝国的疆域东抵阿拉斯加,北至北冰洋,西至波罗的海,南邻伊朗高原,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这个时期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距离“彼得遗嘱”最近的时期之一。
俄罗斯帝国征战成绩相当辉煌,但这种无休止的扩张消耗也加速了它的衰落,战争使人员伤亡巨大和钱物消耗极大,致使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成为压倒早已不堪重负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至于老沙皇含恨自杀,新沙皇在惊恐中以极低的价格卖掉了阿拉斯加,这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是极为少有的。
3、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俄罗斯帝国也逃脱不掉盛极必衰的魔咒。从19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帝国已开始走下坡路,之后的征战并不能解决国内积聚已久的矛盾,只能是增加负担,加速拖垮庞大的帝国。而更要命的是,病入膏肓的俄罗斯帝国还没有来得及治病就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战争尚未结束,尼古拉二世就在“十月革命”爆发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俄罗斯步入苏联时期。
而苏联让这个衰落的帝国获得了重生,并把它的势力推上了巅峰。二战初期,苏联利用德英法复杂关系,以防止德国东进、建立东部缓冲区为由,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又把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而后,在苏德战争中,曾与英国又瓜分了伊朗,最后在苏德战争中获得惨胜。
德国战败后,苏联暂时占据了柏林以东的大部分欧洲土地,随后对日宣战又夺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暂时占据领中国东北和北朝鲜。之后进入冷战,苏美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成为世界最强的两个超级大国。
1979年底,苏联侵入“帝国坟场”阿富汗,想要打通印度洋出海口,完成“彼得遗嘱”,可是让它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深陷战争泥潭难以脱身。1990年,随着东欧剧变而解体,俄罗斯又成为了“俄罗斯”。直到2014年以公投方式再次吞并克里米亚至今。
4、追溯历史,俄罗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又从强到弱,征战世界500多年,到现在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或者说俄罗斯到头来究竟得到了啥呢?除了拥有苏联时期的军事基础,广阔的疆域之外,就是征战中无辜牺牲地无数生命的累累白骨,煤矿、油气等矿产资源和那些无法耕种的冻土地!还有什么呢?经济一蹶不振,GDP总量大体相当于我国广东省,世界排名第十二,这还是靠着西伯利亚的能源支撑的。如果俄罗斯的经济继续如此下去的话,远东地区能否成为第二个阿拉斯加?这也未可知!
也许有人会说,俄罗斯是靠征战起家的,善于征战的俄罗斯离开了战争,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的建设之中,一下子让俄罗斯不会玩了,或许正如这些所说,或许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征战与崛起的机会。
5、可是,我们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横看过往,都能看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以征战为主的扩张,总是劲不住时间的洗礼的,殖民时代乃至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经受几千年风吹雨打的中国为啥最终可以浴火重生?分裂数千年的印度为何还可以完整重新站起?而再看成那些专注于扩张像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就是曾经拥有了“日不落”的疆域,数百年后仍被打回原形。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历史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只有文化的疆域,才能久远和稳定,所以无论是东风、白杨,还是民兵只能是逞一时之强。如此说来,俄罗斯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也就不言自明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俄罗斯战败已成定局知乎」俄罗斯战败已成定局知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283.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