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西周共和元年是哪一年?
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2.“共和”的来历。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统治者周厉王推行暴政,国都中的平民和中小贵族不堪忍受,起来反抗,将周厉王赶出都城。当时的执政者,一种说法是诸侯“共伯和”执政,所以取人名简称,称为“共和”;另一种说法是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所以取“共同执政”的含义,称“共和”。 3.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我国历史记载的所有事件,都以编年的形式有了明确的记载,每个君主在位的时间长短,他们在位时每一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都能完整地接续起来。 4.公元前841年前,我国的历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别是有相当年份的历史事件记载是空白,因此传统上不把这些历史记载作为可信的证据。20世纪末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共和元年的概述
共和元年是指公元前841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共和时期是指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即约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间。前841年(一说前842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之后周宣王之前十四年间(前 841~前828)的政权。有两说,一为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称共和;一为共伯和执政。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指出荣夷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会酿成大难,厉王不听,终以荣夷公为卿士,执政用事。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臣,不可“专利作威”,否则国人将“为王之患”,也未得结果。国人对厉王不满,“谤王”,厉王大怒,命卫国之巫监视国人,有“谤”者杀,致使诸侯怨恨不朝,国人不敢谈论政事。大臣召穆公虎进谏,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厉王仍不听。经过三年,国人愤而起义,攻袭厉王,厉王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被国人包围,召公以自己之子代替,太子才得免难。
厉王出奔后,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号为共和。共和元年(前841),为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年之始。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周、召二公共立太子静,是为周宣王,共和乃告结束。仅见于《史记·周本纪》。
一说厉王出奔后,诸侯推共伯和代行天子事,故称共和。厉王死,共伯和使诸侯奉太子静为王,自己回到卫国。此说见于《竹书纪年》与《吕氏春秋·开春》,但与《史记.卫世家》记载不合。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共和元年”是确切纪年的开始?在那部史书记载?
这个说法最早应该是司马迁说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於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於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大概意思就是说,共和以前的纪年模糊混乱,所以都只记谱系不记年代,而从共和元年开始,历史事件才纪年。不过实际上,《史记》当中在记载共和以前的帝王时,还是会记上在位多少多少年,只不过那件事情是哪年发生的就因为年代的模糊不清而不记了。
1.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一年是?
3 西周共和时期是指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即约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间。前841年(一说前842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之后,由共伯和摄行王事,称为共和。共和元年(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直到周厉王死后,还政于其子周宣王前后14年的这段时期,史称共和行政。一说是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主政,所以又称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是怎么被确定为公元前841年的
这取决于中国的传统纪年法。中国的传统纪年是天干地支,六十年一循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庚申年至今一直没有中断。如果有错误的话,那今天公元2007年也就不是中国的传统纪年--丁亥年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共和元年」共和元年为什么是确切纪年的开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coalsys.com/xz/240159.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