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还输得心有不甘,没有打服。
并列举我军死亡人数比美军大、所谓的人海战术这些幼稚的观点。
美军心有不甘是真的,志愿军把他们赶回了三八线,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打不赢中国志愿军,美国丢大脸,其他十几个国家也脸上无光,十几个流氓,被一个有志青年揍的鼻青脸肿,他们是真的心有不甘。
但是他们服不服气呢,肯定打服了,不然不在板门店签字,后来的越南战争,美军在中国警告下,就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这是被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所震慑啊,可以说朝鲜战争打出来100年的和平,列强再也不敢在中国周边入侵中国了。
而能打服美军,这7个意想不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个想不到:美军不相信中国敢出战美军发动朝鲜战争,这时候中国才刚刚建国一年,可以说一穷二白,仅有的武器装备都是靠蒋介石当运输大队长获得的。
没有大工业,甚至连轻工业也没有,只有手工业,农业不用说了,土改没有完成,粮食也不能自给。
而美国纠集起来的联合国军,是世界上最发达富裕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工业实力占到全球三成。
美军还在两个战场打赢了日本和德国两个法西斯,可以说不可一世。
美国在确定苏联不敢出战外,美军认为解放军不值得一提,只不过比蒋介石军队强一点。
所以麦克阿瑟提出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并把战火延烧到中国东北,当时丹东地区遭到过美军飞机的多批次轰炸。
美国也对中国的抗议和警告不屑一顾。
但是他们意想不到,中国真的参战了。
这个意想不到,让13兵团顺利地渡过了鸭绿江,并通过运动战、破袭战、伏击战把美军骑1师痛揍,打赢了第一次战役。
志愿军偷偷入朝,对朝鲜的地形和美军的布局与特点是非常不熟悉的。
为此,我军派出多批次军事侦查人员翻山越岭,渗透到敌后,绘制作战地图,抓舌头,摸清敌情,所以我军能知道美军的具体位置,为接下来的运动战和伏击战,提供了比较详实的情报。
而美军的情报工作却依赖于飞机空中侦查。
美军的情报人员也无法渗透到我方后方。
这导致麦克阿瑟对我军出动多少人,具体位置一无所知,甚至认为我军最多出兵5万人左右,并且都是后勤性质的。
所以对志愿军情报工作做得如此好的意想不到,让志愿军往往神兵天降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打击美军的预定战场上。
简陋的武器装备,给骄傲的美军带来震撼的打击。
美军打过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军,在强大的美军火力倾泻下,让日本人接连败北,并打赢了太平洋众多的夺岛之战,那可是面对日军多年经营的军事堡垒啊。
而此时,美军已经平推到了鸭绿江畔,美军不信没有军事堡垒加持的志愿军能靠运动战击败美军。
没想到我们钢少气多,硬是以不怕死的精神,把美军打得怕得要死。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充足弹药的第九兵团,居然在长津湖地区把美陆战1师,打得丢了魂。
而第九兵团,因为天气很冷,15万人,居然非战斗减员3/1,战斗打响后,在美军的优势火力下战损过半。
饶是如此,仍然把北极熊团全歼,并缴获了团旗。
创造了世界上首次一个战役歼灭美军一个团的震撼成绩。
这个最意想不到,还体现在松骨峰、上甘岭等许许多多的战斗上,美军的狂轰滥炸,硬是摧毁不了志愿军的钢铁意志,最终在战局拉锯和僵持中败下阵来。
说实话,后勤是我们最大的短板,没有防空,没有出色的加工业。
我军穿的不好,吃的不好,火力不足,确实在与美军的对阵当中吃了大亏。
美军中是以13个后勤人员确保一个美国前线士兵的作战,而在志愿军中是以一个后勤人员来保障几十甚至上百的前线士兵,这也导致前期志愿军口粮和武器弹药的匮乏。
我军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作战物资都被美军机炸毁。
因此我军士兵都斜挎一个超长的部队,不能生火,熟食上不了火线,因此炒面成了战士们的救命粮,这救命粮难以下咽,战士们和着冰雪下咽。
饶是如此,也只能保证一个星期的作战口粮,因此李奇微称中国志愿军为“礼拜攻势”,这个重大发现让美军利用机动能力占了不少便宜。
但是糟糕的后勤,美军并没有击垮我们,这是因为我们的后勤线一直没有被割断过,物资缺乏,但能维持良好的战斗力,这是养尊处优的美军怎么也想不到的。
朝鲜战争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没有防空能力,白天不能作战,只能夜晚进攻破袭,我志愿军练就了一身夜猫子本事。
美国陆军军史中,朝鲜战争美军亲历者关于志愿军夜战进攻的纪实回忆: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各种轻重武器的呼啸声、爆炸声划过黑暗,刺耳的军号声短促刺耳,回响在寒冷的夜空中。”
这是扬长避短的逆袭,这是没有办法的情形下,用夜战的手段,让白天丢失的阵地又回到志愿军的手中,夜战让美军心惊胆战,睡不好安稳觉。
美军为了对付志愿军的夜战能力,大功率的探照灯不停扫射,还时不时扔燃烧弹出来防止我军偷袭。
著名的烈士邱少云,就是被美军的燃烧弹击中的,但是他为了不暴露我进攻部队,硬是咬着牙不吭声,活活被烧死。
1950年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云山战斗打响。
志愿军充分发扬我军夜战经验,利用夜暗大胆进攻、快速分割、迅猛突击,很快就与美军形成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胶着态势。一举歼灭美骑兵第1师8团大部、南朝鲜军第1师12团一部,毙敌2000余人,实现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开门红”。
美军也模仿志愿军夜战,进攻我军。可是照猫画虎,没有学到夜战真谛和没有坚强意志的战斗力的美军,被志愿军打得不敢再学夜战。
战后,美军致力于夜战设备的研究,夜视仪因此诞生。
跟夜战一样,没有防空就必须隐蔽。
因此野战工事,堡垒、战壕、坑道是火力劣势的战场生存术。
尽管美军倾泻上万枚炮弹,把山岗削低几米,但是美军步兵进攻时,阵地上又奇迹地冒出了中国士兵进行阻击。
志愿军司令部提出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也就是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
在马良山之战。
我军防守216.8高地的一个连,依托坑道式掩蔽部(即贯通的马蹄形防炮洞),曾在一天内连续击退敌21次冲击,毙伤敌700余人,我方仅伤亡26人,坑道工事的优越性显露无疑。
在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美军发动所谓“金化攻势”。敌人共向这里倾泻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最多的一天500多枚,山顶上土石打松一米多深。最后,美军只占领了志愿军两个班的前沿阵地。
进入第四、五次战役,朝鲜战场进入了拉锯战,为此我军进行坑道作业最积极,
后来统计,志愿军挖的坑道长达1250公里,挖的各种战壕,交通壕总长度达到6240公里,比长城还长。
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
1952年1~8月,“联合国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可见,出类拔萃的土木作业,让美军无论怎么尖牙利齿,再也没有能力啃动志愿军了。
美军的作战依靠的是轮子,有飞机、坦克、装甲车、火炮还有无数的卡车代步。
美军依托公路和机场,能快速地推进战场,并借此优势获得源源不断的弹药补充,也能把伤员及时转移救治。
美军认为,这种优势,志愿军是击不垮他们的,他们一旦遇到攻击,只要守住阵地,固守待援,反而能击溃我军。
因为他们自信过高,他们不相信在美军机狂轰滥炸和友军神速支援下,谁还能打得过他们。
但是他们想不到的是,白天隐蔽,靠夜行军居然缕缕把他们的退路和补给线给切断,他们不可思议的是,志愿军一天居然能靠两条腿行军70公里。这可是多山多林的朝鲜啊!
正是志愿军的铁腿,跑赢了美军的四个轮子,数不清的伏击战,让依靠公路作战的美军苦不堪言。
后记:
伟大领袖决定出兵朝鲜,是顶着国内外巨大的压力的,这种巨大而艰巨的决心击碎了帝国主义的傲慢,我军敢于深入敌后摸情报,使我军在战场上常常能如天兵降临。
缺少后勤保障,我们靠坚强的战斗意志,神速的行军和出类拔萃的夜战能力,打得敌人鬼哭狼嚎。
面对敌人的优势火力和空中优势,我们又能依靠出色的坑道作业,屹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支毛泽东思想武装下的无敌部队,任何外国军队在他面前都要颤抖。
越南战争如是,中印边境战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