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为什么喜欢满族_为什么喜欢满族女人

满洲人

我相信无论哪个民族,其实都尊敬老人,不过相比很多民族,满洲人这方面更突出,这跟满洲人传统的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历史上的满洲人,从事牧猎兼农耕等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满洲及其先世民族部落众多,生产生活方式各不同,沿江河的打渔,就像今天赫哲人;沿海的捕海兽

一个部族、部落,因战争、瘟疫、食源、气候等原因迁徙到别的地方,都要改变其生产生活方式,满洲人适应了各种变动导致的迁徙,适应力非常强(当然,清末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纨绔子弟就另当别论了),日常生活的艰难,让满洲人的生活就像野外生存训练一样,所以说满洲人强大的战斗力不是白来的

不断的变动和迁徙,让经验和知识非常重要,而一个老人经历多,阅历丰富,就像活的百科全书、行走的博物馆,对一个部族、部落的意义重大,东北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为老人在生产生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能教导家庭或家族,满洲语中,“萨满”和“知道”同源,萨满可不是谁都能当的,有些人对萨满不了解,以为萨满就是跳大神,就是神神叨叨,其实跳神击鼓等只是萨满中的仪式、艺术部分,萨满对天文、地理、气象、医药、生物、农牧渔猎生产,甚至心理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自己的所学所知能帮助到族人,让族人少走很多弯路,才能得到一个部族、部落尊敬,成为德高望重的精神领袖

不过满洲人反对愚孝,子女成人后,老人可以提出意见建议,但不可以太干涉,子女也并非所有事都听从于父母的安排

满洲父母可以操办子女的婚事,但不能包办

不同于汉人的“儿子养老”传统,满洲人的女儿也可以养老

满洲人的子女成人后更独立,没有光宗耀祖的义务

满洲人对于养老没有如轮流制等生硬的规定,也没太多扯皮,一般由小儿子养老,家产留给小儿子,其他子女自动放弃对家产的继承权,但也不能对老人不管不问,会时常给老人捎、寄物品、看望老人,或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住一段时间

满洲老人疼爱孙辈,但不替子女过多干涉孙辈的事

以下截图来自《满族文化模式》

可见,满洲老人不喜欢倚老卖老,对儿孙的事提供建议和指导,但不会过多干涉,懂得分寸和边界,有些不懂事的年轻人在老人面前吵架,老人往往会说:要吵出去吵,别给我塞耳朵,满洲老人不太会选择站队袒护儿子,子女、儿媳太不听话,老人也会拿出长辈该有的范儿和气场训导一下年轻人,平时小来小去,老人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掺和,有些老两口儿宁愿跟子女分开过图个清静,满洲老人认为人上了年纪要沉得住气,年轻人过日子,老人平时给个指导就够了,年轻人有了矛盾,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跟着年轻人瞎闹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会被视为不得体、有失身份

有些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为了赡养老人,互相扯皮,谁付出多了,谁付出少了之类的,满洲人非常忌讳这些,会认为这些传出去丢整个家庭的脸,谁都有份儿,一旦哪个家庭对老人不敬,在部族、部落里都蒙羞,抬不起头

在东北村落里,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哪怕拖着因一生操劳而佝偻的身躯,也敢抽不好好过日子、胡闹犯浑的年轻男人几巴掌,哪怕非亲非故

以前的满洲人,无论什么身份,骑马时遇到老人,都要下马跟老人请安

外出者回家,跟家人相聚就几天后,就要看望、问候的同村的老人

拜年时,进别人家首先要跟老人拜年,有时候老人年迈不方便在客厅,就要在主人的带领下到卧室给老人拜年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