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朱潇然_朱潇然名字打分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交谊楼,这里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指挥淞沪战役时,进驻上海的第一宿营地。今天下午,在这里《战上海》一书作者刘统在这里,为华政学生上了一堂党课,让青年学子与过去的上海来了一次实景对话。

“枪声一停,战斗一结束,我们就马上开始了接管,全面的接管,当时的工作是一环扣一环,是非常紧张有序的。”

面对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预备党员,《战上海》一书作者、著名军史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刘统教授进行了生动的讲述:“上海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亚洲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进了大上海能不能管好,能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恢复生机,养活500万的上海人民,这就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最严峻的一个任务。那么进了上海之后,可以说是遇见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陈毅他们接管上海之后,国库里是什么都没有,几家私人银行里也就剩了20多万大洋。20多万大洋对于500万上海人来说什么概念?塞牙缝都不够。”

刘统说,在进入上海前,华东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49年5月初在丹阳集中了5000多名干部进行集训,汇集了华东所有的精英,把在上海工作过上过学的知识分子干部,把上海地下党的干部两方面会师,所有的情况情报汇集成册,然后分头研究分头接管,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并明确从进入上海第一天起,就要着眼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并不断把大米、棉花、煤炭运到上海。

刘统说:“从1948年国民党经济崩溃到1949年,上海的老百姓可以说投机成了一种病,见什么货币都不信,我就信实物,我见什么东西都抢购,然后纸票子在当时是最没信用的东西!共产党第一步就是铁腕钢拳,打击上海的投机势力。调查研究摸准的情况,一天之内,把上海的证券大楼,还有上海大街上的所有的银元贩子一扫而光。”

稳定了金融市场,打击了投机势力,老百姓有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新的经济秩序迅速建立,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也很快恢复。

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是1929年落成,全楼为两层钢筋水泥和砖木混合结构,1949年5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选择此处为“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

在这里上这样一堂创新形式的党课,让研二学生蒋珊珊更是沉浸在党课当中: “在这里听党课的话给我们的感触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我是预备党员,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怎么样从解放上海到安定上海的。我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也好,以后步入社会也好,对学校对上海所肩上所肩负的这么一份责任。”

朱潇然之前就专门阅读过《战上海》,再来听党课: “看的时候就感觉比较热血沸腾,今天实地听,就更让我们生动地感受到了当时解放上海的情形,陈毅元帅跟上海的特务斗智斗勇,和外国势力这样斗争的过程,共产党人开拓进取,不断学习的这种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同上一堂课”将走访10个与上海解放相关的著名地标,开展实景故事解读和分享,继华政交谊楼后,还将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邮政博物馆、杨浦水电厂等地。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 刘康霞

编辑:邬佳力

责任编辑:杨叶超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