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儿子是个暖男的语句朋友圈_儿子是小暖男的句子发朋友圈

文/兰兰

编辑/兰兰

近日,某访谈类综艺节目中,佟丽娅去到好朋友张大大家中做客,聊起了既往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开心的、难过的、紧张的、感动的瞬间"。

哭过笑过之后,在节目的尾声,张大大放送了佟丽娅儿子朵朵为妈妈录制的暖心小短片。年仅四岁的小朋友金句不断,小小奶音认真地说:

"妈妈,你不用那么坚强,我来保护你。"

佟丽娅在节目中一听这句话就湿了眼眶。

而实际上,朵朵的暖还不止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那部分,佟丽娅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除了营业外,便是晒出自己拥有暖心儿子的幸福。

网友们不仅纷纷发出感叹:"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佟丽娅在节目中说,希望朵朵以后能做一个"善良、有担当的'儿子娃娃'"。

儿子娃娃,是新疆的一个当地俗语,可以理解为耿直义气、豪爽热情等。佟丽娅曾在一个演讲中,用这个词形容自己。

这样的形容用于表达对儿子的希望,既是一个简单开明的追求,也承载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其实不只是丫丫,如何教育孩子,永远都是广大父母关注的问题。

而无论何种教育方法,父母们所期望的,永远是引导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希望让孩子构建更加健全的人格。

什么是健全的人格?

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中,一个人的意识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人格。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那个本能的我。

理论中,本我是处在无意识的领域的,遵循"快乐原则",由本我牵动的人的行为简单直接地指向饥饿、口渴、性等。

满足本我,意味着感受到快乐。

"自我"从"本我"而来,奉行"现实原则",它受外界影响而对"本我"进行规训,人的行为受"自我"引导表现出社会大众认可的形式。

  • "自我"是联结外界与"本我"的中介,既考虑满足本我的需要,又对其有道德法律准则的约束作用。

而"超我"处于人格中最上面的层次,遵循人类社会达成共识的"道德原则"。"超我"代表着人类的最高理想,是人们向往的终极目标。

"超我"指引我们每个人去成为有道德的人。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作为家长应该注重的,便是理解孩子的"本我",对孩子的"自我"产生约束力,培养孩子的"超我"。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读书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想学习,沉迷手机,就家长而言,一定是恨铁不成钢,就差戳着孩子的脊梁骨骂"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但其实,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可以理解孩子,并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

"沉迷手机"是孩子的"本我",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追求快乐与安逸,想要在舒适圈中过得过且过的生活。

"努力学习"是孩子在社会规训下产生的"自我",无论是教师也好,还是家长也好,在这个时期都会告诉孩子"学习才是硬道理"、"文凭才是真本事",以期孩子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有个好的前途。

什么是"超我"呢?

在这个例子中,就应该是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在未来发现世界的真相,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们不应谴责孩子的"本我",因为这代表了所有人均具备的人性。

相对应的,应养成孩子关于"自我"的良好习惯,发展培养孩子内心中的"超我"。

只有孩子发自本心对"最高理想"有所追求,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关注我@兰兰聊育儿,将持续分享育儿知识,与家长们共同进步~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