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松叶蕨是不是濒危物种?如何栽培养护?
文:花木君
蕨类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高等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蕨类植物在志留纪晚期开始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迁,如今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而我国有61科223属,约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及西南地区,仅云南一省就有1000多种,所以在我国有
"蕨类王国"
之称。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陆续介绍了许多国家级珍稀濒危蕨类,比如
桫椤、玉龙蕨、光叶蕨、水蕨
等国家Ⅰ级
保护珍稀濒危蕨类植物,还有对开蕨、天星蕨、苏铁蕨、七指蕨、扇蕨、贯众、中国蕨、鹿角蕨
等国家Ⅱ级
保护珍稀蕨类植物,并对其分布和保护现状作了简单介绍。
前不久有花友咨询,松叶蕨属不属于濒危物种?有何价值?以及如何栽培养护等问题,为此,笔者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百科介绍和新闻报道还是不甚准确,感觉有必要给诸位科普一下。
松叶蕨
,又叫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
等,属于松叶蕨科、松叶蕨属小型蕨类,附生树干上或岩缝中。根茎横行,圆柱形,褐色,仅具假根,二叉分枝。高15-51厘米。地上茎直立,无毛或鳞片,绿色,下部不分枝,上部多回二叉分枝;枝三棱形,绿色,密生白色气孔。叶为小型叶,散生,二型;不育叶鳞片状三角形,无脉,先端尖,草质;孢子叶二叉形。孢子囊单生在孢子叶腋,球形,2瓣纵裂,常3个融合为三角形的聚囊,黄褐色。孢子肾形,极面观矩圆形,赤道面观肾形。
松叶蕨属全属有2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分布一种,就是松叶蕨,产我国秦岭以南广大地区,在江苏、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有分布。
据百科资料和媒体报道,不少地方发现松叶蕨,并且将之列为珍稀濒危植物,这有点不严谨。因为,我们现在对植物的珍稀濒危划分,一般依据
1999年8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和后来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二批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依然是讨论稿,没有正式公布,不过,关于植物的保护级别,多以此两个名录为准,评定级别分为国家Ⅰ级和Ⅱ级
。
然而我们查找这两个名录,发现松叶蕨并没有被录入,这说明,就目前来说,松叶蕨野生数量应该相对比较多,分布地相对广泛,因而暂时没被列为国家级保护。
然而在2013年9月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
中,有松叶蕨的名字,评级为易危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中,松叶蕨被评定为易危
。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说,松叶蕨不是濒危物种,而是易危物种,然而,也处在濒危边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保护。有些媒体报道,说松叶蕨是3、4亿年前的“植物活化石”,虽然这没有错,不过“噱头”多一点,因为松叶蕨只不过是比较古老的一种原始蕨类,而大多数蕨类都是那时候诞生的,总不能报道每一种蕨类都说是活化石吧。不过这和当前“眼球经济”有关,媒体喜欢用噱头来吸引点击,也是常情。
不过,虽然松叶蕨不是濒危物种,然而松叶蕨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松叶蕨属于小型蕨,常常附生于岩石缝隙或树干上,植株优美,枝叶青翠碧绿,孢子囊球形,形态奇特,非常雅致,还比较耐阴,适合制作成盆栽观赏,即可孤植,也可以配以假山奇石,作为点缀,静雅柔美,因而颇受花友喜爱。
关于松叶蕨的栽培养护,我们分享一下经验:
【种源】
松叶蕨野生分布较为广泛,可在山野采掘,分株繁殖,也可以孢子繁殖,还可以通过购买成株栽培。【生长习性】
松叶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生长适温18℃-28℃,冬季一般不低于5℃,0℃以下受到冻害,北方应在室内养护,光照一般放置在有较强散射光处即可。【土壤基质】
松叶蕨多为附生草本,喜欢疏松透气排水便利的偏弱酸性土壤,可用泥炭土混合腐叶土进行盆栽养护,也可以用苔藓、蛇木、树皮等纤维基质模拟野生环境附生养护。
【栽培】
松叶蕨根系不发达,没有根,仅有毛状的假根,假根仅有固定作用,不能吸收营养物质,假根不具吸收功能。依靠根茎组织细胞内的共生菌提供营养,因而栽培一定要疏松透气,可用多孔浅花盆栽培,木炭在花盆底部铺一层,然后填入树皮蕨根,再放入松叶蕨,然后用泥炭土树皮混合的基质填入固定,一般两年左右翻盆一次。【浇水施肥】
松叶蕨喜欢湿润,不喜欢潮湿,因而浇水总体保持基质湿润,见干见湿。用泥炭土和蕨根栽培的松叶蕨,不施肥也可以,如果施肥,一般在春秋季,用腐熟的饼肥水或过磷酸钙溶液每半个月施肥一次,能使得叶片更加繁茂。
以上就是关于松叶蕨的鉴赏和养护经验分享,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诸位花友批评指正,谢谢!
2020-4-11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