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四海电影怎么下架了(四海电影怎么下映了)

4月7号,果麦文化公司对外发布,其投资韩寒执导的影片《四海》,预计将要亏损700到900万。

韩寒

这则消息一出,马上就有人分析,《四海》的投资商可不止果麦一家,如果再加上另外几家参与进来的企业,这部影片的亏损金额最高可达1.8亿。

然后就有网友提出疑问,这部影片不是有沈腾、尹正和刘昊然等“票房灵药”参演,为何会亏损这么多?

如果你第一时间想到的答案,是刘浩存,那只能说你大错特错,因为《四海》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应该和刘浩存无关。

刘浩存

一、

2021年2月9号,上市公司果麦文化和上海亭东影业公司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

在这份协议里,他们以1300万元的价格,拿到了《四海》5%的投资份额。

以这个比例计算,整部电影的总投资金额数,应该为2.6亿元。

然而,从大年初一上映到下架,《四海》的总票房却仅为5.42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有人说,5.42亿和总投资的2.6亿相比,还是赚了将近3个亿的。

但这还没除去网上售票平台的“服务费”,以及中间的发行费,宣传费等等,当扣除这些费用后,最终落到投资方手里的,才是他们真正的收益。

所以有专业人士发现,除去这些数据后,仅以票房收益计算,《四海》真正的亏损数是1.4到1.8亿之间。

其实先不说这个数据到底准不准确,咱们来看一下之前韩寒拍的三部电影的收益,就明白《四海》的票房究竟有没有亏损了。

韩寒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票房6.2亿。

筹备《后会无期》的时候,韩寒还没有成为被投资方青睐的幸运儿,他自己也没有电影公司,所以制作成本仅为5100万。

再除掉发行成本3000万和各种电影税收,以及院线方分走的60%,分到投资商手里的应该有2亿资金。

所以一开始签下对堵协议的于东,能分走这其中的四成,所以于东手下的博纳影业,应该赚了4000多万。

至于剩下的部分,则由韩寒、方励,路金波分掉,盈利算是相当可观的。

韩寒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票房10.64亿。

因为有第一部电影打底,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达到了1.6亿,根据韩寒自己的说法,如果不算玄幻类喜剧,这应该是国内投资最高的一部喜剧片。

再加上宣传发行的成本5000万,一部投入2.1亿的电影,收益达到1.64亿,投资商应该也赚得不少。

韩寒的第三部电影《飞驰人生》,票房17.28亿。

这是韩寒到目前为止,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而根据网上公开的数据,它的成本大概在5亿左右。

虽然相较于前两部电影它的投资过高,但收益也不错,博纳影业从中赚到了5000多万,果麦文化也跟着赚了不少。

所以这次韩寒执导的《四海》票房如此惨淡,人们自然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尤其是以沈腾为代表的“票房灵药”们,这回为何不灵了。

二、

2021年2月,随着电影《你好,李焕英》的下架,沈腾以200.42亿元的总票房,成为国内电影史上第一个200亿票房的演员。

而从一个喜剧综艺的冠军,到200亿票房的演员,沈腾只花了6年的时间。

2015年,一部《夏洛特烦恼》成了国庆档的黑马冠军,不仅收获了14.42亿的票房,还让沈腾这个喜剧演员红翻了天。

此后,沈腾开足马力,带着开心麻花公司,又拍了一部《羞羞的铁拳》,这部电影在第二年的国庆节,再次以22.13亿的票房拿下了国庆档冠军。

然后是2018年的《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累计票房25.48亿之外,还创建了“西虹宇宙”。

也是从这时开始,沈腾“喜剧界扛把子”的称号,得到了观众一致的认可。后来他又相继演了《飞驰人生》和《疯狂的外星人》,票房也相当不错。

然后就是尹正,这个演员虽然出道很早,但真正翻红,也是在和沈腾合作的《夏洛特烦恼》中,他饰演的袁华“”一角,风头甚至盖过了沈腾。

不用问,此时的“一剪梅”肯定已经在你脑海中响起了,不过这并不是尹正最高光的时刻。

2021年11月,喜剧电影《扬名立万》以4天1.39亿元的票房,成了疫情时期最大的黑马。

而尹正在里面饰演的李家辉,是这个群像戏里最关键的一个人物,正是尹正的饰演,让他和周围的大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部戏才能喜感十足。

除此之外,尹正和黄晓明合作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他更是以绝美的戏曲扮相,成功征服了屏幕前观众的心。

最后就是刘昊然,在年轻一代的演员里,刘昊然毫无疑问是有演技有票房的实力派。

尤其是随着《唐探3》的上映,由他主演的电影票房已经达到了150亿,是继吴京、黄渤、沈腾、王宝强之后,第五位票房达到这个数字的演员。

也许有人会说,刘昊然能走到现在,全是因为有贵人相助,比如陈思诚,比如王宝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7年,陈思诚佟丽娅主演的《北京爱情故事》里,人们认识了刘昊然。后来在陈思诚拍摄的作品里,也有很多他的身影。

这么一看,他确实有很多的资源,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纪轻轻,前途无量的演员,会在20年通过考事业编制,成功进入体制内的文工团。

在这个让很多年轻人迷失的纸醉金迷的娱乐圈时,刘昊然却考上了编制,不得不让人对他充满了好感。

除此之外,在全都是帅哥的新生代里,刘昊然也算不上是其中最帅的,不过笑起来一口虎牙,却让人讨厌不起来。

态度端正、演技可圈可点,也不立什么人设,这样的演员出演的作品,自然质量有保证。

虽然如今的他和某些顶流相比,似乎差了一些人气,但有网友说过:

“我虽然不追星,平时也不会刷话题打榜啥的,但当电影院有他的电影时,还是会买票去看的。”

能在24岁就能达到如此高度,应该没有哪个演员能和刘昊然媲美了。

但有了沈腾、尹正、和刘昊然的加持,《四海》却还是扑街了,于是人们将目光又放到了女主刘浩存的身上。

三、

没错,在《四海》上映以后,刘浩存的存在确实劝退了一波观众。

但事实上,大部分能在春节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很少有人知道刘浩存是谁的。

这部分人去看电影,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朋友和家人的推荐,或者是平台上的评价,好看的话就去看,不好看就算了。

比如之前她参演的《一秒钟》和《悬崖之上》,甚至是《送你一朵小红花》,票房都比《四海》好的多。

所以刘浩存是何方神圣,真正的观众们很少去care,她的出演对《四海》的失败来说,只能说是很小一丢丢的原因,这个锅她也没有资格去背。

那么《四海》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说时机不对,但每年的春节档,应该说是电影院人数最多的时候了,虽然有疫情的原因,但只要电影好看,是阻拦不住观众的脚步的。

比如《唐人街探案3》,又比如《扬名立万》,这都是在疫情下上映的电影,在观众的口口相传下,它们的票房都不错。

但《四海》却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电影上映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冲着韩寒,冲着沈腾、尹正和刘昊然去了电影院,但他们看完统一的观感就是:

“别看,会后悔。”

作为韩寒导演的最新作品,《四海》讲的是一群小人物的命运,他们可怜可爱又可笑。

按理来说,这样的剧情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让徐峥或是别的导演来拍,可能会有另一种效果。

但韩寒不一样,从《后会无期》开始,他就执着于拍“文艺片”,当然之前《后会无期》成功,有情怀的原因,也有《平凡之路》的加持。

但大过年的,谁也不想在电影院和家人或是朋友看一部文艺片,尤其它的剧情还严重拉胯,所谓的亲情友情爱情,好像都强硬拉扯在一起的一样。

所以在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眼里,《四海》的剧情完全可以说上降智,逻辑上更是有很多的bug:

尤其是女主的哥哥用别人的名义借贷,被冒用名义的人,选择的不是报案而是心甘情愿地帮人还债,真的很“反人类”。

当然,在一些人看来,这可能是由于韩寒身为一个作家,仍然没有放弃他的操守,不愿迎合市场才会这样,但这代价未免有些大。

而与他相反的是,郭敬明在这方面做的就比他好的多。

虽然小四的故事本身也有很多这样那样的bug,但他起码不会去糊弄观众,尤其是在他导演的几部电影作品中,观众很难挑出他技术层面上的毛病。

一个导演付出了多少,观众们在大屏幕上是能看的一清二楚的,付出的多,观众的回报自然也会多,付出的少,观众自然不会在意你。

而韩寒好像就犯了这个毛病,当时的《后会无期》以及《飞驰人生》,其实多多少少是有一些问题的。

如果不是因为《平凡之路》或者是沈腾,很多观众估计会吐槽:这tnd拍的是什么东西?

但韩寒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他在《四海》里继续使用了这个叙事结构,再加上他独有的冷段子,试图用冲向太空的梦想,去吸引观众。

这种看上去一点也不接地气的电影,自然会被观众“看不上”。

所以归根结底,《四海》的失败,还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并不过关。如果这不够有说服力的话,给大家看一下数据就知道了。

在它上映的第一天,票房达到2.2亿,这个数字很大的可能是观众冲着韩寒加沈腾加刘昊然的组合去的,也足以证明刘浩存的影响并没有多大。

结果后面的几天,票房就急转直下,甚至一度跌到了3000万,这个数字的出现,只有可能是质量导致的。

因为质量不过关,所以观众们的口碑自然不好,虽然从当时的宣发来看,他们曾一度想靠网上的评价挽回,但这抵不过大家的口口相传。

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好评是可以“刷”的,评分是可以“买”的,网线后面到底是人是鬼谁也说不清,但身边人的感受才是最真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刘浩存的存在,似乎放大了这种效果,尤其是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刘浩存,票房可能要好一点。

这种可能不能说没有,但电影的失败总有人要承担,不是刘浩存也许就是别人,所以刘浩存最后就成“背锅”的了。

刘浩存

你们觉得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