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动动
受西方现代派思潮影响,张爱玲习惯于从人性的角度去描绘悲剧人生。不合常态的男女情爱,家庭的种种矛盾冲突, 籍此勾画世态人生众生相。她凭借自身的文学天赋和人生感悟, 以苍凉之笔客观冷峻地剖析人性的善恶,道出各种复杂境况中人物灵与肉冲突的痛苦,真实再现那个时代的人生存状况。
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亦是张爱玲笔下较为典型的充满矛盾的男性形象。
他在“好人”在心理压力和行动欲望牵制下灵与肉分离,善的外衣紧裹着恶的本质。“最合理想的男人”其实是个好色、不负责任、不讲道德的伪君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是作者张爱玲解读上个世纪 3三四十 年代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双重影响的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
振保极力创造一个“对”的世界, 为社会提供一个“好人”形象。
他成功了,获得了良好的社会面具。但就是这种获得,让振保掉入了矛盾挣扎的深渊,无法直面自己真实内心。传统的价值观和西方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
让振保在灵与肉、理智与情感
的冲突中展示其介于自私与无私“好人” 之间的矛盾、复杂、真实的内心世界。本文将从传统与现代思想的矛盾、灵与肉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佟振保的多重矛盾形象。
01 传统与现代思想的矛盾:夹缝中的“好人”
主人公佟振保是一个早年留学英国, 学成之后就职于上海外商染织公司, 做到很高位置的知识分子。佟振保虽然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却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正是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导致了他内心的不平衡和矛盾。
佟振保就是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时而放纵自己,时而又传统守规,他是理性与感性的真实的矛盾结合体。
在他身上,充分反映了封建性的道德观念同日益浓厚的资本主义化的尖锐矛盾。
作为一个靠自己闯天下的绅士,
他自信是自己的主人,力争创造一个“对”的世界
,但他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憧憬的那个世界—既渴望西方式的“自由”生活,又追求中国式的传统生活是水火不容的两个世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最终只能使他陷人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这集中反映在他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他之所以把生活中的两个女人都比作“玫瑰”,是因为 她们代表着他所向往的两种境界—肉体的自由和人格的完满。
他需要的是一个兼具热烈的情妇和圣洁的妻的所有品性的女人,红玫瑰代表他对性爱、真情的渴慕。白玫瑰代表他对传统的道德、家庭观念的维护,而在现实生活中,二者相互矛盾,不可兼得。
结果使自己既无法反抗传统文化的框束,又无法抵御肉体的诱惑,于是他始终在情欲和书声礼法之间犹豫、徘徊、挣扎,致使自己情欲和人格的双重失落,在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夹缝中造成灵魂的空虚和精神的困厄,内心陷人了深深的孤独和痛苦之中。
02 灵与肉的矛盾:渴望肉体解脱,却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束缚灵与肉,顾名思义,就是灵魂与肉体。在哲学史上,有很多教派他们关于“灵与肉”的观点都不相同。伊壁鸠鲁派,强调个人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受走;斯多葛学派,强调灵魂的重要性,不管身体或者感性遭受多大的痛苦,只要按照理性规律行事,就是自由人;黑格尔看来,灵与肉的矛盾是理性作用的结果。
“理性生活不是高高在上,理性就是精神,就是世俗生活的规律,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中的规律。”
灵与肉的矛盾,对振保来说,更多的是理性与肉体的矛盾。世俗生活,是精神所在,肉体的欢愉,亦是灵魂的所在。
红玫瑰王娇蕊能够给他带来肉体的欢愉,却不符合他世俗观念的束缚,妻子白玫瑰的圣洁符合他传统男权思想的标准,却给不了他肉体的快感。
白玫瑰不喜最好的户内运动,于是他出去寻其他女人满足肉体的需要,但在寻欢作乐的时候,他还是表现的非常低调,害怕被其他人知道,影响他曾经牺牲肉体,用理性换来的好形象。
灵与肉矛盾的背后,亦是中西方文化与思想差异的矛盾结合体。佟振保的矛盾悲剧形象,也是时代的悲剧,他是典型的旧时代封建的男权思想和西方开放文化碰撞下的牺牲品。
在一番灵与肉的矛盾挣扎之后,佟振保最后放弃了肉体的欲望,回归到灵魂的理性,回归到家庭,选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但婚姻,对他来说,终究丧失了灵魂所在。
03 理智与情感抉择的矛盾:爱的是红玫瑰,却娶了不爱的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振保内心真正爱的,其实是红玫瑰王娇蕊,但王娇蕊是他朋友的妻,他要做一个“好人”,既不愿伤害他的朋友,又不愿叫他母亲伤心,即便是伤心到病入膏肓,他也要理智的朋友和母亲面前维护自己理想的好形象,同时,他害怕自毁前程。
他所有的一点安全:他的前途,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叫他怎么舍得轻易由它风流云散呢?阔少爷小姐的安全,因为是承袭来的,可以不拿它当回事,他却是好不容易的呀!
即使王娇蕊为了他果断的选择离婚,他也不敢直视自己的真实情感,最终理智的选择了分开,和王娇蕊比起来,他是自私的存在。
最终他选择了顺从母亲的心意,草草的娶回了白玫瑰孟烟鹂。
这是他理智之下,背离真实情感的选择。
但娶回了白玫瑰,又不爱她,因为白玫瑰虽然圣洁,却无法满足她内心真实的情感需要,他对妻子没有感情,他受不了这个本分姑娘的索然无味,又去寻欢作乐,找寻感情寄托。
多年以后再遇到娇蕊时,娇蕊已经遇到了能好好爱她的人,收起了放荡和风情,做了人家本分顾家的好妻子。她说,是他教会了她如何去爱一个人,他惊讶,他后悔了,他知道这份温柔本来应该是他的。
再回到家看到自己选择的本分的好妻子竟然在和裁缝偷情,这简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说佟振保的婚姻和爱情,都毁在自己的手里,他太想控制好自己的一生,结果适得其反,什么都想要,却一无所有。他想要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但苦于自己给自己的外在压力和内心需要、环境和欲望的冲突而不能。
振保生活在一个相爱而不能结合,结合又没有爱情的矛盾世界里,于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一点一点吞噬振保,最终酿成了他的爱情和婚姻的悲剧,既伤害了王娇蕊,又伤害了妻子。
04 结语佟振保是多重矛盾的存在,在他所谓的理性抉择的背后,都是他的传统与现代观念、灵与肉、理智与情感的三重矛盾相辅相成的结果,三者相互独立但又彼此依存,他想要理性的掌控自己的人生,却在矛盾中不断消耗了自己维护已久的传统品性。
他一直渴望做一个好人,可他忽视了,一个人不可能做到近乎完美,总要有所取舍和牺牲。为了成为他人眼里的“好人”,他忽视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牺牲了他与红玫瑰王娇蕊的爱情,娶了自己并不爱的妻子孟烟鹂,尝到了被背叛的苦果。
他的爱情与婚姻悲剧,恰恰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失去了他爱的红玫瑰,却也没能好好珍惜白玫瑰。
虽然最终他回归到了家庭,可婚姻的悲剧和裂痕,真的能弥补吗?白玫瑰已不再是那个他曾经以为的圣洁的妻,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好人,却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悲剧”。
受到西方文化熏陶的佟振保渴望为自己而活,他渴望活出真实的、放荡不羁的自己,可他内心深烙下了封建传统文化印记。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成为他人眼中的“好人”,于是他总是游离在传统与现代、灵与肉、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折磨自己,最终失去了自我,也没能得到他想要的。
佟振保的多重矛盾值得现代人的反思,佟振保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时代下的无奈,他是新旧交替时代的典型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男性思想的缩影。
实际上,如果一开始他就可以像王娇蕊一样敢爱敢恨,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为他人而活,兴许,他的人生会截然不同。
鲁迅亦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悲剧的价值,恰恰也是为了引发思考。透过佟振保的多重矛盾形象,我们看到了时代的矛盾,也看到了在时代背景下,“活出自我”这四个字有多难。
佟振保的形象和矛盾无疑是真实的存在,映射了男性内心深处真实的矛盾,张爱玲对男性心理的解读向来十分深刻。
正如张爱玲在《我自己的文章》里所说, “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 可嫌它又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而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而《红玫瑰与白玫瑰》写于1944年6月, 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真实再现处于中西文化交汇都市的留学生回国后婚姻、情爱生活。作品塑造主人公佟振保这一形象,道尽了复杂人性, 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