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读到沈从文的《边城》,不明白为何天保走车路,爷爷没有爽快地答应这门婚事?不明白为何翠翠对两兄弟都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在再读这本书才明白了书里的亲情、兄弟情、青春期的爱情。
1.亲情
老船夫对女儿的爱。老船夫知道女儿怀孕后,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仍然平静地把生活过下去。
他知道说再多都是伤害女儿,也不想让女儿再受委屈,再受伤害。
父爱是无声的,父爱是一种混合体,有怜爱,有快乐和悲伤,有担心和期盼。
父爱是宁可将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也要护孩子周全。
有这样一个宽容、深爱自己的父亲,女儿知道父亲也会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生下孩子后吃了生水死了,她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老船夫。
知道孩子有人爱,才能放心地走。
老船夫对翠翠的爱。
书中傩送对翠翠的爱是坚定的,只是觉得爷爷这个人弯弯曲曲,换句话理解就是不爽快,所以天保的死,傩送觉得爷爷有责任。
为什么天保走车路,托媒人上门正式说媒,爷爷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爷爷看出了翠翠的神情不太愿意。
天保为人正直、善良,翠翠跟了他,也是一个好的归属,可翠翠不愿意,爷爷就不好替她做主。
爷爷太爱翠翠,所以他想今后谁能替代他照顾翠翠,才能不委屈了她。
后来有一天早晨翠翠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唱歌,她像跟着歌声到处飞,飞到对面山上,采了一把虎耳草。
老船夫以为天保又选了马路,为翠翠唱歌,而翠翠又钟情于唱歌的人。爷爷知道翠翠的心思后,急切地进城告诉天保好消息。
其实就是答应了这门亲事,谁知道那晚唱歌的是二老傩送。
傩送太优秀,而且有王团总用碾坊作为陪嫁给傩送,老船夫不敢相信他爱翠翠。
所以,天保死后,即使傩送一家对他心有芥蒂,在渡船上遇到傩送,他又试探傩送是要碾坊还是渡船。
2.兄弟情
天保和傩送两人都爱上翠翠,用单双号轮流唱歌的方式决定。傩送因为自己歌唱得好,为了公平,要替哥哥唱,哥哥却说自己唱得不好也要自己争取。
这种兄弟情,没有因为翠翠大打出手,而是用一种看似公平的方式在成全对方。
从老船夫那得知翠翠的心思后,天保去了茨滩,后来出事了。
3.爱情
《边城》的主旋律就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
从那一天晚上傩送“让大鱼吃了你”开始,两个年轻人就喜欢上了。到后来傩送要人看渡船,叫翠翠去看划船,给他们在楼上安排座位,那时傩送对翠翠的情感已经很明了。
但是翠翠不太明白这种感情是怎么回事的,因为她那时也就十四五岁,青春期,对感情朦朦胧胧。
第一次与傩送见面是在一年端午节,翠翠十二岁,爷爷要她就在那个地方看,等爷爷来接她一起回去。
爷爷不好让杨马兵替自己看渡船到天黑,于是回去替他。两人在船上喝起了酒,爷爷没有去接翠翠。
天黑了,翠翠还在河边等爷爷,听到二老与别人的聊天,说起亮灯的吊脚楼里唱歌的女子。翠翠听到这种话都感觉害羞,带着黄狗走。
后来傩送要她去亮灯旁边他家去等爷爷,翠翠骂了傩送。
青春期,翠翠提到男女情感都会害羞、生气。但那晚,她觉得那个人很好,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使她沉默了一晚。
进入青春期的翠翠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爱盯着新娘子看,她渴望得到关爱。
这份爱是羞涩的,既想得到那个人的关爱,又害怕,害怕被人发现了,也不懂怎么处理。
天保死后,傩送在渡口喊渡船,翠翠说她去拉渡船,可走到半路发现是傩送后,她躲进了旁边的小竹林里,她不知道怎么面对傩送。
傩送一直没有得到翠翠爱的回应,加上家里人给他碾坊的压力,可他只想要渡船,又觉得哥哥的死与自己有关,最后只好走了,下桃园去了。
青春期,还没完全明白男女情感是怎么回事,就被大人提上了结婚的议程。
这段青涩的情感经历会让他们逐渐成长起来。
4.傩送会回来吗?
翠翠后来明白了二老的唱歌,天保的死,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又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家中逼着他接受碾坊,他想选渡船,最后只好去桃园。
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晚上。
她似乎一夜间明白了这段感情。守着一黄狗,一渡船,在渡口等着那个人回来!
可那个人会回来吗?
沈从文结尾给读者留下了讨论空间,其实傩送会不会回来已在文中埋下了伏笔。
随着傩送的成长,对待感情问题也日趋成熟,后来他一定会回来。
哥哥的离开其实是为了成全,他希望看到弟弟幸福。
傩送若没有回来,哥哥的离开就毫无意义。
傩送走前与家里人说过,或许他命中注定要撑渡船。
结尾写翠翠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在等他。
他若不回来,翠翠的等待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