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中国机长》掀起观影热潮。
这部以“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真实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再次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一年多前,川航3U8633航班在万米高空的“生死时刻”!
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
英雄机组人员进行了正确处置,最终确保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有人说:
如果不是电影拍出来我完全想不到短短几个钟头的飞行机长和乘务员要检查这么多东西:机长体检、驾驶舱仪表检查、绕机检查、舱门检查、行李舱、紧急撤离灯检查,就连地板都要用专门的长杆镜头扫视!
还有人说:
我们哭的,不仅仅是电影里的那些感人情节,而是在电影里那个自己最平凡时刻的影子,是那个压抑控制了很久,突然被全世界点赞认可而终得释放的情绪。
更有人说:
媳妇说袁泉演的真好,因为这个气场太像了,她工作时候也是这个气场,也是这个意境,把笑容都留给旅客,脾气都留给我!
是啊,袁泉的表演是没有痕迹的——心如止水、不动如山的“职业感”,就像印在她身上的一样。
《中国机长》中的袁泉表演点评不管是大青衣的主角,还是惊鸿一瞥的配角,只要袁泉一出现,永远是那个精湛、精确的存在。没有一丝多余的神情举止,没有半点轻浮的肢体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转身就能让人沉浸下来。
在最激烈的飞机失控场面,袁泉仍能控制情绪的节奏,让表演不止于廉价的迸发。她说:
好几场戏在拍摄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想流泪。但是我知道说这个眼泪得咽下去。因为这不是角色的反应,而是演员自己的发泄,而角色不是仅仅用来释放演员的情绪的。
于是,在花絮中,我们看到,只有在导演喊cut之后,袁泉才掉下眼泪,露出释然的微笑。
她不只是台词功底深厚,表情动作到位,连每一条皱纹都表现得太过精准。
面对蛮不讲理的霸道乘客,她看似非常卑微,但拉上帘子轻蔑地说,真野外求生,能活下来的都是空乘。
但真面对激动的乘客,她的客气里,直接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峻和冷酷:
“飞机给你你会开吗?”
在颠簸和缺氧的状况下,她吸一口氧气,说一句话,坚持按流程作业。每吸一口气,不仅是给自己提供氧气,更重要,也是缓解自己的恐惧。她有一个微动作,身体不由自主紧紧贴着椅背,这在心理学上来说,是寻找依靠,是命令自己坚强。
她这种冷静、恐惧、严峻和理智的混合,这种对状态的精准把握, 完整的人物形象,就应该是多棱的。
英雄也有软肋和恐惧,所有的反应,并不都出于职业惯性,也有人性挣扎。最后尘埃落定时,那一个回眸都是戏眼——袁泉好像已经练就了这份功力,不管在什么戏里,她总是能将自己表演的部分做到最极致。
神一样的中戏96届,大佬都想过退学
1988年,北京戏曲学院附中到袁泉的家乡选拔文艺尖子,当时只有11岁的袁泉因成绩优异,被破格录取。
从此,她就独自踏上北上的列车,在北京学了七年京剧,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袁泉会成为大青衣的时候,不成想,袁泉却做了个让别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因为喜欢话剧,她转头报考了中戏,成为96届中戏的学生。
中戏1996班,可谓是“星光熠熠”,甚至有人说,那届的中戏孕育出了演艺圈的半壁江山。比如:金马影后、金像奖影后、金马影帝都有,甚至有人三获戛纳影帝提名。班内16名学生已经拿过美国MTV电影奖、金像奖、金马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等多项国内外影视大奖。
但谁能想到这里的每个大佬都曾想过退学呢?比如:章子怡、刘烨、梅婷、曾黎、胡静、秦海璐、秦昊、袁泉……
搜图发现一张古老的通报处分,因为不想早起出晨功,屡教不听被停课。这群大佬是有多不想早起啊!
章子怡的演技毋庸置疑吧,有人说《我的父亲母亲》的章子怡,正年轻,穿着大红棉袄在绿地上奔跑,像一头热情洋溢的小鹿;
而刘烨则被评价是唯一四大小生中有代表作的人。他的蓝宇,怯怯憨憨的,一种泥土芬芳的朴实,一种不过分的阴柔感;
就是这么两位拿遍演技大奖的,在中戏96班居然是成绩最差的,成绩差到什么程度呢?
一个学期里面,两人交过的所有作业居然连一个合格的都没有。
刘烨被逼到大晚上在什刹海边上哇哇大哭!而章子怡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每次上台都抖,只想回家跟爸妈说:我能退学吗?胡静说:
我觉得我选错了路,特别后悔!表演这条路就不适合我,人生已经不是灰色的了,是黑色的!
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感到了绝望,坐在马路牙子上聊天也只想:不行就退学吧。唯一没有退学想法,想要硬抗的是秦海璐,因为想保住文凭。
老师眼中的优等生袁泉也内心极度崩溃,觉得天空都是灰色的。虽然一入校门就备受关注,但步入中戏的前半年,袁泉都活得很“痛苦”。这份痛苦正源自于她内心的自卑。
“当你站在一群优秀的人面前时,瞬间就觉得自己很有差距。”
最崩溃时,袁泉选择用跑步来释放自己。
从东棉花胡同跑到交道口,再到安定门桥,冲着拥挤的车流疯狂的大喊,然后,伴着落日余晖再跑回学校。好在,袁泉并没有让自己在这样的情绪里越陷越深,而是选择用努力改变自己的心境。
当同学都跑出去拍广告时,袁泉并没有随大流,而是选择做“乖学生”,按时上课,坚持练习晨功。因为她明白,唯有好好修炼自己,未来才不会慌乱。
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虽然不急于出名,但机会还是降临到她的身边。大二时,袁泉就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春天的狂想》。
影片中,她一出场,面含微笑,目光清澈坚定,一手敲鼓,一手夹板的姿态,既漂亮又专业。凭借在此片中的表现,袁泉一举拿下了金鸡最佳女配角。
导演滕文骥毫不掩饰对袁泉的欣赏:
“这个女孩不得了,将来一定会非常火!”
袁泉的美好经得起细细品尝
低调、专业,拥有国宝级演技的演员袁泉,在知乎上被讨论最多的还是长得好不好看,以及老不老。
《有没有哪个女明星刚出道很美,但很快就长老长残了的?》这个问题下面,知友热烈提名袁泉。
《如何分析袁泉的长相?》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网友觉得袁泉太干瘪,脸长得奇怪,“老相显憔悴”。
还有大网站用《44岁贾静雯撞上41岁袁泉,一个少女一个老阿姨》这样的标题吸引眼球。
天生一张混血脸的袁泉,面相的确不怎么耐老。
大眼睛,深眼窝,高颧骨,年轻的时候,显得脸部立体、生动,年龄渐长,棱角分明的骨骼,挂不住肉,笑起来,眼纹比较突出,不笑的时候,容易显憔悴。
并且袁泉天生苹果肌位置偏低,容易给人造成苹果肌下垂的感觉。
很多人可能不记得,袁泉走过小公主路线,号称“美腿娃娃”。
从小学京剧的她,天生一副好嗓子,2007年出了一张专辑《孤独的花朵》。整个专辑宣传期,袁泉的打扮都是性感萝莉风。幸好专辑没火,不然想想都后怕。如果袁泉当时按这个路子走下去,如今说不定已经整成第二个王心凌了。
女艺人一旦走上“甜美少女”人设,赚钱是真快,生命周期也是真短,为了延长这个短得可怕的生命周期,只好通过不断整容维持住少女脸。可惜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姑娘。
这样看,袁泉的运气真不错。不过,所谓好运,其实是无数次正确选择的叠加,这个过程,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孤独的花朵》跑偏之后,袁泉选择了安静,她回到话剧舞台,脚踏实地地打磨演技。
《中国机长》里,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男显不显老?实话,显!紧张的表情,会夸大岁月在一个人脸上留下的痕迹。
然而,如果换成一张没有沧桑感、完美无瑕的脸,显然与这场危机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那些以完美的少女脸为人设的演员,没办法像袁泉这样完全沉入角色。
对于她们而言,美貌比角色重要
,她们最重要的那门课也不叫“表演”,而叫“表情管理”。
是岁月,让一个人有了气场和定力,完美释放角色的张力,不顾面色狰狞,不顾姿态难看。从这个角度来说,袁泉老了是件好事:
因为老了,所以老辣。
在《我的前半生》爆红的时候,就有人觉得唐晶太瘦、颧骨高,皱纹多,但袁泉却说:
“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
她对演员中年危机也从不回避:
“从你决定做一个演员,就知道自己在年轻的时候、30多岁以及再往后会遇到什么。当你准备拿演员职业来作为终身职业,心里是要做好准备的。中年危机,有一部分原因,是全社会过度年轻崇拜导致,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身的成长滞后,因为你想永远站在聚光灯下,永远做大女主,不愿意承认下坡路中也有风景。”
懂得自己要什么的女人最好命
人总有一老,或老于颓废、愤怒,或老于成熟、圆润,这其中,唯有才华最耐老。
才华,听上去与普通人无关,然而,它等于你与时间做朋友的态度,我们心心念念追求的抗衰、逆生长,都可以通过才华来实现。
袁泉的才华,也不仅体现在她对戏剧的热爱,对角色的钻研,更体现在她对职业的正确理解上。
从《暗恋桃花源》《简·爱》《活着》到《青蛇》,袁泉在话剧舞台上,几乎获得了话剧舞台的全部奖项。
云之凡的纯洁、简·爱的独立、家珍的坚韧、白娘子的深情,她演了几百种自己,却幻化成了不同的角色。
为了确保自己的状态,每当有演出,她总会提前抵达剧院,一个人安静地找一块地方准备着。
2005年,她出演大型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该剧演出门票在香港三天内预售达到3000张,创下香港话剧的销售纪录。
2006年,她出演《暗恋桃花源》,开场时她轻轻微笑,坐在秋千上,说出了开场词:
“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安静的上海。”
就是这一句话让坐在台下的曾经的云之凡——林青霞百感交集,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她前前后后总共演了一百多场《简·爱》,每场都要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在台上足足站够165分钟。
而当年的话剧《青蛇》,由于种种原因,剧本拖了十年才完成,而袁泉就等了“白娘子”十年。
2007年,她主演的话剧《电影之歌》,让她入选了“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
那年她30岁,要知道“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里都是田汉、老舍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袁泉的名字能和他们列在一起,可见袁泉在话剧上的造诣有多深。有人说在现在的戏剧界里,五十岁以下演员中她说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第一。因为有些人,演了几百个角色,却只是演了自己,而袁泉是演了几百种自己,幻化成不同角色。
袁泉一直在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作家柏邦妮曾评价袁泉:
她有绝顶的才华,绝顶的敏感,也有绝顶的骄傲,这些东西揉合在一起,她的一生不会是容易的。十年之后,她好像还像我初见她的时候一样,始终没有大红大紫,却是沉金冷玉那样的女演员,她每次出场,哪怕只有一个镜头,却如此隽永难忘。她的柔弱和强韧,就像一株风中的芦苇,随时都会折断,却永远不。她的冷香和热毒,就像一味珍稀的丸药,你可以治好自己,但舍不得。
袁泉,就像她的歌《木槿花》:从不张扬卖弄,却自带光芒和芬芳;
亲切随和不争不抢,却活得比谁都通透明白;
她真诚、恬淡,从不张扬;清醒、自持。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她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确实,时光沉淀下的内在美,是女人最好的气质;坚持自己,才是最了不起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