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雅儒 张刘涛
【编者按】: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在加剧,面对老年人精神和情感空虚、“数字鸿沟”难以跨越等问题,一些老人开启终身学习,并带动更多人探索多彩人生;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重阳节之际,澎湃新闻就此刊发一组报道。老年人和智能社会的“数字鸿沟”如何跨越?一些老人主动学习新事物,一些年轻人则用适老化课程让他们学起来更容易,杭州一所民办老年大学的教师徐剑平就在做这件事。
徐剑平的外婆88岁时遭遇车祸,接受治疗后住进老年医院,他在陪伴时发现住院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外婆住过的几个医院都是这样,让我开始思考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使用率陡增,很多老人对短视频、直播感兴趣,但不熟悉操作,子女很少有时间教他们,网上的操作指南并不友好,徐剑平便开发了针对老年人的短视频和直播课程。
“大家管它叫‘网红培训班’,这是个戏称,让老年人学会网络技能是主要目的,当然,兴趣浓厚的老人也可以签约做主播。”徐剑平告诉澎湃新闻,直播课两三天,短视频课一般6节或12节,两门课程的培训人数都已超过三百,费用不贵,除了公益课程,短视频6节课收费100元。
在徐剑平看来,上课的老人都热爱生活、喜欢分享。上完课,大部分学员一周做一条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如旗袍队表演、孙辈的日常。
一些老人还想探索更多可能。63岁的朱国英退休前是名狱警,退休后忙着健身、旅游、演出,在朋友推荐下学完短视频和直播课。现在,她每次健身完都做条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将健身理念带给更多人。她在短视频平台上有2000多位粉丝,已获赞1.9万;还做了签约主播,助农带货,“运营我也行,我们艺术团的公号就是我在做。只要去学,没什么学不会的。年龄只是个数字。”
责任编辑:张军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