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后去打算去宣慰府看彝族火把节。
沿着银门走去,人很多,一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来到奢香博物馆,看到大门口围着一些人,还发出宏亮的声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人群里看看。
原来是一个特殊的表演组合:两个残疾男青年,一个女青年。男青年中一个没有手,臂膀以下都失去了,是因为小时候发生触电事故,双手被截肢,贵州安顺人;一个没有脚,臀部以下没有,是因为车祸原因失去双脚,云南人;女青年是云南玉溪人,两个男青年请来帮忙的,开场也唱了一首歌。
两个残疾男青年口才好,嘴很会讲,都很乐观自信,都有自己特长。没有手的一个光着上身,据他自己说到过河南少林寺当过徒弟,有一些硬功夫。能把话筒稳稳放在左肩上说话,借助脚把砖头放在肩膀上,能高难度的进行空翻,把头弯到地上,用头连撞砖头。没有脚的男青年,留着长发,能用上身摔着长发跳舞,歌唱得非常好,声情并茂,可谓用心用情演唱,边唱边弯着头向观众鞠躬,一曲“可可托海的年轻人”令人感动不已,这是我看过最好听、最感人、最精彩的一次演唱,我觉得是演唱得最成功的一位歌手。
一开始我带着试试看的态度,但随着表演的进行,我越来越感动,眼眶热热的,想到两个一级残疾男青年的多么的不易,万水千山借助火把节来到这里,带着轮椅、音响来到这里,一路带着轮椅上车下车,奔波劳碌,既为了生计,更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带头扫微信捐款。有了开头,带动了更多的捐款者,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许多小朋友也纷纷跟着捐,用他们稚嫩的双手拿着本来要买零食的钱,郑重其事投入集资箱,没有带钱的给父母亲要或者其他小朋友借钱。还有一对中老年夫妇,先捐了两次钱,后又买来一些饮料送给表演者们,这不仅仅是几瓶饮料,是一份温馨的关爱,一份对残疾人的尊重,一份发自内心的心意。
今晚虽然没有去宣慰府广场看“彝人三人组”的精彩演唱、没有看到火把的熊熊火焰,人山人海的热闹气氛,但却看到一场特殊的演出,一场身残志坚者的用心用情的精彩表演,一曲年轻奋斗者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