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消息,第五届国际电影IP授权与衍生产业开发论坛在线下落幕后,计划于9月23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爱奇艺同步播出。本届论坛涵盖主旨演讲、圆桌会议等多个环节,并围绕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版权保护、衍生产业链布局等方面邀请了多位从业者共同探讨。
论坛上,原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尼跃红围绕发展我国影视产业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提出两个观点与两条建议。
他指出IP不等于品牌、电影产业不等于票房产业,建议国内电影人应向着提高影视产业集中度、培育国产超级IP品牌这两个重点方向努力,加速影视衍生产业前进的步伐。
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介绍了博纳影业是如何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度过行业严冬,并针对环球影城与国内电影小镇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当前IP授权与衍生产业在经营上的不足,从而给出了针对项目量身定制衍生战略布局这一破局之道。
凯诺资本创始人兼总裁韩田新则结合案例,展示了当前影视产品侵权成本低、维权难,同时确权更难的现状,提出区块链化智能版权,构建了清晰的版权世界,将为创作者解决后顾之忧,是解决目前版权领域存在的确权繁琐、侵权泛滥、维权困难的问题的新手段。
韩田新表示,当前文化产业的侵权无处不在,所以必须在创作过程中把所发生的各项版权价值进行明确,实现对创作市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体从影视行业看,在拍摄过程中,实际上就形成了相关的区块,能够把这个版权所代表的属性和基本价值分装在一个想象的盒子,在传播和分享、应用的过程中,自动计量这个价值。
“区块链相当于自动形成了积分卡,比如我今天在工厂劳动了两个小时,那我应该得到多少分,或者制作图片、拍电影,都可以形成统一的计量方式。至少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这种方式。”韩田新说。
区块链化智能版权主要有四步,第一,原创区块,即拍摄时有一个app记录了每一个动作,形成了不同区块;第二,产业及确权,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去版权局注册,通过区块链形成一套系统;第三,分割及延伸;第四,共享及交易,在共享的过程中实际就形成了交易,而交易的过程就是计价的过程。
北京文交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银普认为从区块链中的NFT纬度理解版权保护应用更为现实。
此前银普所在公司制作《流浪地球》手办时,找到了一位顶级大师,制作了3000套。最终手办供不应求。而由于该手办底层模具的构造较为复杂,所以一般公司难以模仿制作。“销售效果很好,而且盗版市场也没有给我们任何冲击。从中我们就在反思一个问题:
不能光停留在让别人不盗版或者是打击盗版上,而应该进行前置性保护,也就是利用现有技术提高盗版的门槛。
”银普说。银普认为,
目前电影IP衍生业面临“确权”“侵权”“定价”等难题,“这三个问题就像死结,先做,成本很高;后做,成本回收很高。
”而NFT技术的应用或许能够化解上述现实问题。另外,银普还表示目前在新的迭代中,已经能看到顶级艺术家根据电影IP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
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沛然以最近火爆的《宫崎骏与吉卜力的世界——动画艺术展》为例指出,通过展览的方式,可满足观众对电影背后故事的的好奇心,刺激购买诉求,引导观众对衍生品产生消费,让电影IP商业价值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