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关于短视频的介绍(短视频如何提供价值)

热点 · 解析

关于“短视频”的那些事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也是“不甘落后”的在逐年增加,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于2022年4月发布的“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审理情况新闻通报会”通报的案件数量,该类案件收案量增长潜力大、增幅明显。本期月报,我们就重点关注下“短视频”的那些事。

一、短视频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基本类型

将他人制作的短视频发布到互联网上进行传播。

利用他人作品通过表演等方式制作短视频。

利用他人制作完成的视频或作品进行重新组合制作短视频发布到互联网进行传播。

二、短视频著作权侵权主体和责任

侵权主体的认定通常包括短视频的制作者、播放平台以及短视频的网络主播。

●对于短视频的制作者是较容易认定和理解的。

●对于播放平台在什么情况下承担责任,则需要结合短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对侵权行为的参与程度、是否获利等因素进行判断。如果短视频平台仅是信息存储空间,则适用“通知-删除”的规则或“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如果短视频平台和用户在行为、经济利益等方面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则短视频平台会承担直接或间接的侵权责任。

●对于网络主播在其播放的视频中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情形如何进行责任认定是非常复杂,而且实践中尚存一定的争议,但法院通常会考量平台经营者的性质及其与主播的关系这一因素进行认定。

三、如何避免短视频侵权

对于如何避免短视频侵权的问题,律师建议可参考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短视频侵权十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以案释法,对整个行业极具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即可以明确知悉哪些情形构成了侵权,在创作、传播短视频过程中,禁踏前述案例中界定的侵权行为圈,即可有效规避侵权。

附: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认定具有独创性的带货短视频,应作为视听作品予以保护

案例二:短视频平台未经授权擅自上传热门歌曲,供用户录制短视频使用构成侵权

案例三:商业模式影响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认定

案例四:使用英文电子书内容制作短视频供用户配音、练习口语,不构成合理使用

案例五:以动漫玩具形象为主要元素制作短视频,不构成合理使用

案例六:以销售为目的传播卡通形象玩具短视频构成侵权

案例七:MCN机构推广的短视频未经许可使用背景音乐侵犯他人录音制作者权

案例八:使用他人动画片片段用于游戏宣传,构成侵权

案例九:使用他人文字作品作为字幕录制短视频,构成侵权

案例十:剪辑长视频主要内容构成侵权,按照长视频侵权确定赔偿数额

行业 · 新政

1.《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6月22日,为进一步加强网络主播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该规范要求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包括在网络平台直播、与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以上传音视频节目形式发声出镜的人员,应当遵照该行为规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及内容,参照该行为规范。

2.《关于稳定市场主体开展“延期办”工作的通知》

6月10日,文旅部发布了《关于稳定市场主体开展“延期办”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对2022年到期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相关经营许可证延长到期换证办理期限。相关许可证于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到期的,许可证到期换证期限统一延续至2022年12月31日;相关许可证于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到期的,许可证到期换证期限按原到期日延期6个月计算。

本次可延期办理到期延续业务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许可证件有:娱乐经营许可证,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电子导游证。

3.《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活动,加强经纪机构、经纪人员管理,明确经纪机构、经纪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健康有序发展,5月2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提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严格规范信息发布,不得发布或者雇佣营销号发布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等有害信息,不得以打赏排名、刷量控评、虚构事实、造谣攻击等方式进行炒作,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

本期供稿律师

张建丽,

高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要从事企业改制、并购重组、投融资等相关公司法律业务。张建丽律师自2004年开始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法律从业经验。曾就职于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熟悉影视文化传媒领域各个环节的法律问题。其担任多家影视文化传媒领域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并代理了大量的诉讼仲裁案件。服务对象涵盖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等。

彭美阳,

高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彭美阳律师2002年开始执业。从业期间,主要从事传媒、教育、体育和文化产业、消费与大型零售业,公司与投资,企业合规等领域相关法律业务。为多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涉及影视制作、文化娱乐、出版发行、烟草、商业零售、能源化工、房地产、金融等众多行业和领域。代理和参与多起知识产权、商业合同、劳动人事等诉讼/仲裁案件。

王静,

高朋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静律师,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法律硕士学位,自2012年通过司法考试于2021年申请执业,执业前在宁夏农垦集团任公司律师。主要执业方向为民商事诉讼和非诉法律服务,代理过众多合同、股权、劳动争议、继承等诉讼案件;参与影视制作、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债券发行以及多家公司常年法律顾问、企业合规管理等非诉法律服务项目。

团队简介

《高朋影视传媒·月刊》是由高朋律师事务所影视文化传媒业务团队编撰,旨在为影视文化传媒行业的企业提供最新的行业新政、热点法律问题交流答疑。高朋影视文化传媒业务团队的所有律师均在文化娱乐行业从事法律服务十年以上,部分律师曾专职就职于该行业内的上市公司,熟悉影视文化传媒领域各个环节的法律问题。高朋影视文化传媒业务团队的律师凭借其专业的理论知识、深厚的法律素养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深得客户的赞誉,团队律师亦一直秉承高朋“人正业精”的事务所文化,致力于为文化娱乐行业的企业客户提供争议解决及综合法律服务。

特别提示:本文为高朋律师事务所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在各类平台转载、引用和编辑,违者后果自负。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欢迎关注本号!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