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国光帮帮忙真情酒吧(国光帮帮忙之大哥教你看清一个人)

8月13日,是设在民权东路上“冬瓜行旅”罗霈颖灵堂开放的第6天,近日来,不少演艺圈好友前来现场悼念。

8月3日,被称为“罗姐”的罗霈颖最近猝死于住处,让人不禁感慨人生无常,小S在回复记者时说道:“真的希望一开始是误报,或是有人又再乱讲话了,好难过!”提起罗姐,大陆网友认识她绝大多数是通过《康熙来了》这档综艺。《康熙来了》的12年,也代表着台湾综艺最后的辉煌。

一.最后的狂欢--台湾综艺王牌《康熙来了》

2015年10月16日下午,蔡康永发出一条微博,宣布单方面退出开播11年的《康熙来了》,搭档小S随后在微博回应表示要“共同进退”。2015年12月2日,《康熙来了》在台北中天电视台进行了最后一天的录制,热热闹闹地录完嘉宾场之后,真正迎来了告别时刻:只有康永哥、小S和陈汉典三人,没有请任何嘉宾。

灯光渐暗,曲终人散。《康熙来了》的最终落幕也预示着台湾综艺最后辉煌的终结。

1.《康熙来了》的缘起

《康熙来了》,可谓是“台湾访谈类节目始祖”。尽管从时间概念上看,康熙不是最早,但自康熙始,各家电视台才一窝蜂地开始效仿制作访谈类节目。《康熙来了》诞生于2004年,名字取自于两位主持人蔡康永“康”及小S徐熙娣“熙”。

节目最开始还要从台湾金牌制作人王伟忠说起,彼时他想打造一档与众不同的访谈节目,就找到了当时因为《真情指数》走红的蔡康永,希望他担任一个新节目的主持人,当时蔡康永应声允下,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找小S来搭档主持。

1991年,台湾刮起一股“小旋风”,飞碟唱片为新人林志颖推出唱片《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十七岁的他以帅气青春的外表及唱跳全能的表现成为国民偶像,而他带火的还有当时默默无闻的台北华冈艺校,两年后的1994年,高一新生名单上出现了徐熙娣和徐熙媛的名字,日后她们便成为华冈艺校的代名词。

也是在那一年,还在学校读书的大小S姐妹俩便以“徐氏姐妹”的名号出道,并且出版首张唱片《占领年轻》,1996年,大小S姐妹被加盟刚刚诞生的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以副咖的身份陪伴在吴宗宪的身边充当两只花瓶,1998年,磨练了一年多主持功力的姐妹俩接棒主持收视惨淡的《娱乐百分百》,2001年,担任台视综艺节目《周末三宝FUN》的主持人。

当时的小S,还不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虽已踏入娱乐圈十年之久,更多时是以歌手的身份进行演艺活动,但她进入主持界也却仅比蔡康永晚一年,蔡康永看重的正是徐熙娣那种活泼风趣又有些搞怪的主持风格。

1962年出生的蔡康永,家世不凡,他父亲蔡天铎是台湾知名大律师,1949年前曾在上海经营过轮船公司,也是1949年沉没的著名豪华客轮“太平轮”的船主,太平轮事件后来被著名导演吴宇森拍摄成都电影作品,请来了章子怡、金城武、黄晓明等多位中外著名影星参演。

蔡康永本科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硕士选择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值得一提的是,那年蔡康永的UCLA推荐信出自于当时香港著名武侠导演胡金铨。当时UCLA电影摄制研究所只有30个名额,来自全世界申请就读的却超过600人,有了胡导的推荐,UCLA不仅为蔡康永开启大门,还学费全免。

1990年蔡康永获得UCLA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导制作硕士学位后,返回台湾,在世新大学电影系担任电影语言、风格评论讲师和传播学院制作中心副主任并参加电影制片及编剧、影评的工作。1996年开始主持生涯,第一个节目为《翻书触电王》,1998年凭借访谈《真情指数》获得第35届台湾电视金钟奖。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康熙来了》原名为《奇怪十点钟》,2004年1月便在中天综合台开播,在两位主持人确认后,节目名字便正式改为《康熙来了》,从此开始其10年的辉煌时光。

2.走过十年风雨

如果说,《康熙来了》绝对是台湾乃至整个华人世界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我想没有多少人会有异议。截止到2014年10月,《康熙来了》的全球网络收看人数达到53亿人次,话题热度在台湾综艺节目中持续领先。

王伟忠曾说过:“华人社会里面永远需要一个康熙精神,总要有一个家,里面嘻嘻哈哈快快乐乐。”

康熙十年,见证了台湾综艺的巅峰到没落,整个台湾娱乐圈的生态都在这个节目里上演过一遍。无数经典画面留在人们记忆中:李敖,连战、马英九、刘德华等政要界、娱乐圈大咖都曾成为座上宾,无厘头的小S扑了马英九,亲过吴彦祖,剪下了费翔的一撮胸毛……

《康熙来了》不仅让无数通告艺人走入大众视野,还催生出许多台湾综艺王牌节目:如庹宗康、孙鹏和屈中恒在《康熙来了》分享当年念国光艺校的青春往事后有了后续大火综艺节目《国光帮帮忙》;郭鑫与周咏训因为参加《康熙来了》爆红后搭档主持《娘娘驾到》;演员谢祖武、杜诗梅和陈德烈在《康熙来了》分享偶像剧《麻辣鲜师》《麻辣同学会》由此诞生……

二、金牌制作人与他们的黄金时代

  • 1.来自眷村的台湾综艺教父

  • 《康熙来了》成功,幕后功臣金牌制作人,被誉为“台湾综艺教父”的王伟忠不得不提。

    1957年,王伟忠出生在台北眷村,他的父亲王志刚本是北京西城白塔寺旁边胡同里的孩子,后加入国民党空军,因国民党战败,随着部队移居台湾,这也是王伟忠一口京片子的原因所在。

    1975年,王伟忠考上公立文化大学新闻系,成为王家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并参加兵役后,1981年王伟忠来到老师的汉欣公司上班,汉欣公司是第一批承接电视台外包节目的公司,为华视策划并制作新节目《综艺一百》。不久之后,王伟忠被招揽到福隆制作公司,86年开始独当一面,为华视制作了每周一至周五晚间播出的带状综艺节目《连环泡》。

    “综艺教父”这个称号对于王伟忠来说一点都不为过,《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国光帮帮忙》、《王牌大贱谍》、《我爱黑涩会》系列、、《全民乱讲》系列、《大学生了没》等我们熟知的台湾综艺绝大多数都出自他手,捧红过大小S等艺人,他始终带动着台湾演艺界的脉搏,可以说80年代之后的年轻人都是看着他的节目长大的。

    此外,他还培养出不少台湾综艺节目制作人的中坚力量,詹仁雄就是其中一位。

    2.从节目助理到合伙人

    詹仁雄,从小就在水果批发市场长大的他,原本学平面设计,却意外踏入电视圈。他最开始的工作是节目助理,整天跑腿买盒饭、送快递,还要趴在棚里画大字报,熬了几年之后,从《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开始当制作人,一开始收视率很惨,但他不断调整路线,越做越好,后来等来了《康熙来了》。

    如果说王伟忠是伯乐,那么詹仁雄无疑是最耀眼的那匹千里马,被王伟忠称为接班人。詹仁雄入行第一年的《我猜》,就捧红了综艺天王吴宗宪与大小S,同时也让他自己展露头角,后来大家津津乐道的《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也出自他手,后来跟王伟忠一起成为金星制作的合伙人。

    《康熙来了》不仅让很多台湾综艺人走入大众视野,也培养及捧红了不少制作人,如制作过《娘娘驾到》《全民大闷锅》《小燕之夜》的孙乐欣及制作过《模范棒棒堂》、《我爱黑涩会》的陈彦铭,每一个都是台湾综艺届响当当的人物。

    三、三王一后—台湾综艺的花样年华

    曾经,台综独领风骚,遍地开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2000年左右,台湾综艺“三王一后”带给观众欢笑无数。所谓的“三王一后”是指张、胡瓜、 吴宗宪和张小燕,这四位在台综界叱咤风云。

  • 1.小虎队的幕后推手
  • 王伟忠是台湾的综艺教父,而台湾的综艺教母则是张小燕。1948年出生于上海的张小燕,祖籍福建诏安,1953年以童星身份步入演艺圈,相继出演《归来》《苦女寻亲记》等作品,三次获得亚太影展最佳童星奖。1968年主持台视《儿童世界》开始主持人的生涯,96年就出任TVBS-G总监的位置,而后离开台视跳槽到华视,撑综艺大剧三十余年。

    《综艺100》是她在华视主持的节目之一,凭借该节目多次获得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之后她又相继主持《超级星期天》、《小燕有约》等多党栏目,多次囊括金钟奖最佳主持人头衔。2008年9月底,张小燕回到台视主持《百万小学堂》,开启台视八点档时段播综艺节目的先例。

    而最让人称道的是,在她任职飞碟唱片时期,打造了艺人小虎队、张雨生等影响了数代人的偶像,1995年和丈夫彭国华组建丰华唱片,挖掘了张惠妹、陶晶莹等之后在台湾艺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繁华落尽,在距离70岁生日仅几个月之时,张小燕发文“太累了,要休息休息了”,正式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2.三大综艺天王叱咤一场

    “三王一后”中,最为大陆网友所熟知的,我想非吴宗宪莫属。被誉为综艺天王的吴宗宪,最厉害的是,他手握30多档综艺节目,横跨了台湾地区的十多家电视台,其中出名的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档捧红了大小S,也让他荣登综艺一哥宝座。

    1980年,吴宗宪以歌手身份参加《五灯奖》正式出道,之后就便开启了他的综艺生涯。之后,他陆续参加了许多综艺节目,在《笑星撞地球2:战神传说》任外景主持人,成为《超级星期天》、《天天乐翻天》等节目的固定班底。1996年,他正式加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主持群,凭借搞笑无厘头的主持风格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成为台湾综艺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吴宗宪综艺之外,让大家热议的事件也众多花边新闻、创业欠债等等,还有挖掘及后来与天王周杰伦的恩恩怨怨。曾经的台湾乃至大中华区综艺届重量级人物,在后来来到大陆网络综艺《吐槽大会》担当副咔,让人感叹时光飞逝。

    很多大陆观众对费玉清的印象来源于那个唱着柔情百转的《一剪梅》及《千里之外》的小哥,却甚少有人知道他是以综艺主持人出道,更少的人了解他与那满脸大胡子的主持人张菲是亲兄弟。兄弟俩以共同主持的《龙兄虎弟》进入大陆观众视野,节目以歌手表演为主要单元,风头一时无两,成为当时在台湾发片歌手必上的综艺节目。张菲也因此踏入综艺天王的行列。

    1995年张菲凭借主持的综艺节目《龙兄虎弟》获第30届台湾电视金钟奖综艺节目主持人。2000年4月张菲主持的华视《龙虎综艺王》停播,之后他宣布暂时退隐演艺圈。两年之后,宣布复出,2004年他凭借《综艺大哥大》再次获得金钟奖。

    张菲的风格比较立足于台湾本土,张菲的一些笑话,也许台湾能觉得非常好笑,但是大陆人听起来却异常刺耳。

    吴宗宪、张菲外的另一综艺天王是胡瓜,相对于特色鲜明的吴宗宪和张菲,他的主持风格可以说是没有特色的特色,既不激进也不老辣,诙谐搞笑却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胡瓜先是在《雁在林梢》做助理主持人,后来在《钻石舞台》、《连环泡》《百战百胜》、《金曲龙虎榜》等节目,凭借其收放自如、夸张搞笑的主持风格迎来事业高峰。1994年“李璇事件”发生,其事业一落千丈。后来重新投身工作后,先后主持了《一路顺风》、《世界非常奇妙》、《非常男女》等节目,最红的当属《非常男女》,引发两岸三地模仿风潮。

    新世纪,“三王一后”时代逐渐终结,后来虽也出现陶晶莹、利菁等人,但是影响力与三王一后无法相比。

    现在他们虽仍然活跃在台湾综艺荧屏,但收视群体也大多仅限于本土观众,令人唏嘘。

    四、由盛而衰,台湾综艺淡出大众视野

    台湾已故知名艺人高凌风曾说:“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句话放在多年前,并不虚假,但是随着《康熙来了》的停播,整个台湾的综艺彻底没落。

    在综艺节目匮乏的年代,台综因大胆、有趣、活泼赢得观众芳心。10年时间,大陆综艺已不可同日而语,类别多,大制作,新鲜不重样,从《超级女声》之后,这种内地综艺就不再明显依赖台湾综艺,“内地看港台、港台看日韩、日韩看欧美”的现象从2010年《中国达人秀》开始发生了变化。

    回首往昔,大陆观众在网络上苦等台综更新,而现在,形势反转,原来大陆模仿台湾综艺,现在台湾购买大陆综艺版权。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中天电视台以每集1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首播收视率就超过《康熙来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台湾综艺之所以没落,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 1.制作经费不足
  • 同上世纪90年代台湾综艺的大咖云集、节目火爆的鼎盛期相比,由于预算收缩,制作量明显减少,难有大咖加盟。1999年台湾921地震后,台综的制作费就大幅下降,节目制作费用不足,进入21世纪,台综的制作费用更是捉襟见肘。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作团队只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制作一些类似访谈类相对花费较少的节目,质量很难有大的提升。不夸张的说,大陆综艺一期的制作费用,可以抵得上台湾综艺一年的花销。知名综艺节目平均每期的制作成本超过了350万。某些综艺节目的整季预算甚至超过了一个亿。

    某种方面,台湾综艺的没落正是台湾整体经济疲软的表现。因为电视台制作经费一再减少,即便是擅长的麻辣访谈节目也一再被停播,节目数量急剧下降。同上世纪90年代台湾综艺的大咖云集的鼎盛期相比,台湾综艺越发低迷。

    2.同质化严重

    台湾的综艺节目风光不再,除了资金短缺以外,缺乏新创意,同质化趋势越发严重也成为其无法延续辉煌的原因所在。

    纵观台湾综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谈话类,如《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女性时尚类,如《女人我最大》《麻辣天后宫》《WTO姐妹会》,游戏竞技类,如《百万小学堂》《你猜你猜你猜猜猜》户外真人秀《综艺玩很大》,娱乐资讯类及音乐类,如《娱乐百分百》、《华人星光大道》,娱乐行脚类节目,如《食尚玩家》等。

    因为经费等原因,参加综艺多为通告类艺人,各类节目主题及所聊话题相似度很高,相似的人,相似的事,观众难免会视觉疲劳。

    台综一直遵循快感原则,用大尺度话题、绯闻等刺激观众的感官,而如今,娱乐业发展势头迅猛,观众对综艺的猎奇心理淡化,要求节目有趣又有内涵。台湾综艺过度追求娱乐化,只会将观众越推越远。

    3.人才的流失

    资金乏力,人才被迫分散是台湾综艺节目面临的最大问题。过去台湾综艺节目领先大陆无庸置疑,但如今大陆不惜重金买进版权、高价聘请一流明星与制作团队,不少节目风靡海内外。此外,台湾明星上当地节目价格极低,导致很多明星及制作人都愿意到大陆掘金。

    资金少,人才缺,制作出好节目更是难上艰难,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于台湾综艺来说,已是凶途末路,想要复苏谈何容易。

    台湾综艺节目的兴衰转变之间,其实也是两岸实力此消彼长的变化见证。越来越多的大陆综艺占据大家的眼球,综艺新时代早已来临。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