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笔大雄
2022年,新冠疫情再起。本轮疫情中,深圳从3月13日开启封控,持续7天。大环境下,实体经济的艰难无需更多阐述。
时代滚滚向前,人们纵使化为齑粉依然前赴后继。那些小微企业,那些城中村里的夫妻店、社区店,一面承受着“mall时代”下资本扩张的无情挤压,一面在疫情的大风浪里踉踉跄跄。
他们的声音很多,但他们的声音却很小
。也因此,笔者采访了数位经营着社区小店的商户老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疫情是“公平的”,但是不同的人对于疫情的承受能力却是“不公平”的。
本次采访,独角Mall旨在向大家展示部分“微小”的侧面,展示那些疫情之下或是迷茫、或是坚持的小店,他们的隐忍、承担、挣扎与希望……
城中村的便利店:
又快到了交租的日子
“是一年比一年差。”
从阳江来到深圳的黄生这么告诉我。
经营着城中村里的一个临街便利店,孩子还未上小学,作为父亲的他肩上压力不小。黄生大抵是一个健谈的人,以前就和我推荐阳江的海边:“那是真的漂亮,真的没污染喏。”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年男人。家里有老有小,啤酒肚开始隆起,发际线开始后移,和来他店里的每一个顾客都能聊上几句,但他不会让你感受到他的真意。
今年深圳疫情再起,深圳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封控,
距离这家小店不足500米的地方也出现了确诊,但他最为担心的却是下个月的租金
。“本来这个月1号已经要交租了,现在一个月马上就要过去了,又要交了。”
黄生的这家小店已经开了有6年,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他已经经历了两次封控。而像他这样的便利店,全深圳不知还有多少万家。
“当时20年疫情来的时候也没什么怕不怕的,就是注意防护嘛,你问我什么心情?也没什么特别的吧。不过说起来,把这个封起来真是难以理解,”
他指的是现在临街围起来的护栏,“当初疫情那么严重的时候都没封,现在村委却封起来了。本来我们这种店就是要做来往的大车司机生意的,现在怎么做嘛。上次我和其他几个商店的老板一起去村委说了这个事,还不晓得怎么解决。”
在我对他进行的这段简短的采访后的第二天,村委拆除了临街的护栏
3月13日,深圳官方发布了“全市公交、地铁停运”的通知,正式开启封控。与此同时,要求餐饮行业“允许外送,禁止堂食”。我问黄生有没有尝试做美团、饿了么等线上业务,黄生明显来了兴致。
“我们以前做过美团,但是压根赚不了钱。打个比方,一袋槟榔50块嘛,我们进价是47元,外送价格假设是55元,他抽完点我们到手45、46元左右,刚好就低于那个成本一点点,所以就没做了。现在疫情来了,像我这种不搞线上的,
营业额真的就连平常一成都没有啊
。”“那20年疫情之后到这次疫情之前,你这边营业额有没有恢复到20年疫情之前的水平呢?”
“我就这么跟你说吧,是一年比一年差。”
“那现在实体经济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没有考虑过转行呢?”
“哎,到时候再说吧。”
做着咖啡店老板的程序员:
行业艰难,但并非无法挖掘调整
Dylan经营着万科云城大社区里的一家咖啡店,年纪不大的他,在去年年初正式成为一名“创业人”,做起了他梦想中的咖啡店老板。
2016年,21岁的Dylan从计科专业毕业,投身于咖啡行业这一片蓝海中。Dylan从最基础的咖啡师做起,做到店经理,再去到总部接触品牌相关工作,最后转到品牌的门店开发领域。离职后,经过2个月的筹备,2021年3月,他的梦想终于开张。
尽管年纪轻轻,但Dylan对于咖啡行业已经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20年疫情之前,当时的咖啡行业除了星巴克,相信没有几家连锁咖啡是实实在在赚钱的,在打法上,基本是以资本导向为驱动的,其中包括瑞幸这种流血上市的打法;而COSTA和太平洋这种背后都有强大的资本背景,所以门店层面赚不赚钱,不是主要的。”
谈及创业以来的经营情况,Dylan也有着清晰而理性的理解:“从开业到‘软封’前,每个月都是很稳定的增长的。到去年的12月份,门店营业额能够比3月份增长60%。能做到这一点,
主要还是回归‘产品驱动消费’
,每个月也都不断在调整。其次,营业增长方面贡献还是在外卖这块
,虽然美团方面抽佣多,但流量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现在疫情来了,封控七天,我只营业了3天。只能说万幸的是,前半个月的营收尚能保本吧。”谈及他创业前所在的公司,Dylan也直言
并不赚钱
。“经营虽然还算稳定,但并不赚钱,全靠老板的资金资源在支撑。
总结来说,疫情前的咖啡行业,生态不健康,但也能够‘野蛮生长’
。”关于疫情对咖啡行业的影响,Dylan与其说是更加乐观,不如说是更加“现实”。
“咖啡行业一直就是前赴后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需求一直都有,就是要去挖掘和调整,
疫情只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本该有的进程而已
。”而我之所以对这位“想开咖啡店的程序员”感兴趣,来自于这次疫情期间Dylan的“光荣事迹”——一个人在店里睡了一晚。
因为疫情,店里不少员工伙伴无法到岗,Dylan居住的小区也在封控第二天宣布只进不出。秉持着能做一天就是一天的想法,Dylan在封控的第二天当晚并未回家,而是直接留宿在店里。
只是,令Dylan也不曾想到的是,第三天,门店被划入防范区,再加上供应链停止,“弹尽粮绝”之下,只得带着一身被蚊子咬的包回到家中。
而关于线上平台,Dylan同样有不少话想讲。
尽管疫情封控后,Dylan的咖啡店线上业务暴增,差不多到平时的2.5倍,但平台的抽佣依然让他难以承受
。举例而言,咖啡店是25元起送,以25元一单计,美团方面抽佣最低也要4.2元。Dylan自己算了一下,
平均抽佣+减免配送费,平台平均大约要抽走38%
。相比黄生,Dylan对于线上平台更加熟稔,现实需求也更加强烈。只是,对于咖啡店而言,纯做线上仅仅能够保持正常营业,利润微薄。并且受疫情影响,大家都有向这个方面侧重的趋势,竞争也日趋激烈,
“说不定哪天也会做不下去。短期内,未来疫情都会持续困扰我们,我今年的计划就是把咖啡做成便利化,在家也能做例如挂耳,或者烘焙好的豆子,再搭配销售一些器具和周边产品”
。而关于咖啡店的现金流情况,Dylan表示:“线上线下渠道全关的情况下,两个月。”
减租政策虽好
但私人物业旗下商户难以覆盖
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是普遍性的,本轮疫情结束之后,深圳官方已经开始号召、鼓励大型企业对旗下商户减租,要求区属国营物业对旗下商户减租。并颁布了“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包括
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缓缴或减免社保
等。目前,已经得到了包括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龙华区等多个市区的响应。
图片来源于深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不过,笔者所在的宝安区,截止发稿日并没有明显动作。
以笔者所在社区为例,在我和部分商户的交谈中得知,相关政策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和国营企业。而其他区域,比如Dylan的咖啡店所属区域尽管目前并未推出具体的减租、缓租措施,但在疫情期间帮助片区商户对接了万科泊寓的8000余户租户,制作了团购套餐销售,也建立了相关私域流量群开展接龙等活动。
而诸如黄生这样,私人物业旗下的商户目前很难获得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的帮助
。根据智慧零售协会发布的抗议暂停周深圳零售业调研报告,目前深圳零售业面临众
多中小企业处于生死边缘
,长期居家导致消费需求难以提振
等多方面困难。
图片来源于智慧零售协会
关于租金压力,笔者采访的一位老板表示,虽然自己开的店在城中村,但租金并不便宜,“我的店在二楼,平均下来一平大概35元左右吧。一楼具体租金我不知道,但是你看楼下那个十平米的早餐店,一个月要4000多咧。那边地铁站的就更贵了。都是140多一平”。
而关于减租政策,即使这位老板租的是村委所属物业,但他也表示
目前没有
受到相关政策的惠及。“每个月1号交租嘛,这个月的已经交了,马上又是1号,我肯定要去问一下的,不过估计有的话也很少。我在别的地方还有几个店子,那边人流更多,但是也都没有减租,哪怕20年疫情期间都是。我这边这家是去年才弄的,听之前的老板说20年疫情也就减了几千块。我这店大几百个平方,几千块算什么?
而且这边物业虽然是村委的,但是村委把它承包出去了,我们都是找的‘二手房东’租的。
”笔者亦向物业公司致电询问相关政策问题,截止发稿日尚未得到答复。
和前文中的黄生、Dylan不同,这位老板主营娱乐、体验业态,目前开有剧本杀、网吧、小酒吧等。
而在我问及现状如此艰难,将来有何打算时,他脱口而出:
“谁知道呢,到时候再说吧。”
勾搭小mall,
入商业地产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