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中国最长的船是什么船(中国最大的船是什么船)

画面中你正在看到的,是中国首创的风帆动力货轮-凯力号,它是全球首艘安装风帆的超大型原油船。中国为什么要研发风帆做动力的货船?重达30万吨的凯力号,究竟是如何实现靠风帆做动力的呢?凯力号的出现又将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研发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全球商用船大约有七万多艘。其中一艘30万吨的巨轮,行驶一天就要耗费70到90万吨的燃油。每年因为世界航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经高达十亿吨,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左右。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预计到2050年,由航运业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会超过全球排放量的17%,接近一个国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它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和海平面的上升,将进一步恶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在这个背景下,出于减少海洋污染的考虑。联合国海事组织发布了2050战略计划:要求截止到2030年,每个运输船舶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8年至少降低30%,而在2050年努力达到70%。而当各国的航运业苦苦寻找新的航行动力时,可再生无污染的风能就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各国进程

其实,回顾古代人民的海运事业。早在蒸汽机运用于轮船以前,以风帆提供动力的船只就已经出现了。例如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整个船面上就扬着数面超大的风帆。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也不是第一个开展风帆动力研究的国家。

早在2008年,德国制造的白鲸天帆号中就运用了风帆。白鲸天帆所用的风帆,帆布的面积在160平方米,由超轻合成纤维制造。外形类似于风筝悬挂在货轮上,靠风力为船只提供辅助动力。在风力和风向最理想的状态下,可以节省50%的燃油消耗。除此之外,日本也研制出了一种刚性U形翼型风帆。

这种风帆属于全封闭式船帆,由复合材料和可伸缩的钢梁制作完成,具备了风帆、旋转和垂直伸缩帆的功能。可以随时做出调整,确保货轮高效、节能的航行。不过,虽然德国和日本都研制出了风帆助力货轮。但是他们的风帆船舶技术并不成熟,只适用于量级不超过万吨的船只。而当下的货轮重量大多都超过了十万吨,所以德日的研发并不能真正解决油耗污染的问题。

而中国在2015年,启动了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项目。克服了重重困难,于2018年11月13日,在大连交付了世界首艘风帆动力货轮-凯力号。凯力号以U型结构的翼型风帆和载重30.8万吨的级别,创新了国内乃至国际船舶业,填补了长期以来35万吨级东方船舶的空白。那么重达30万吨的凯力号,究竟是如何被风推着跑的呢?

中国凯力号

凯力号全长超330米,两侧的风帆装置展开后达40米,排水量高达30.8万吨,超过6个航母。在凯力号建造的过程中,风帆角度的控制其实是一大难题。跟古代帆船的原理差不多,风帆助航装置需要根据风向风速及时调整帆位角,使风帆处于最佳操帆位置。另外,还要保证船体的重心稳定,避免在大风情况下船体的侧翻。

据大连船舶重工的高级工程师彭贵胜介绍,面对这些难题,凯力号采用了U型结构翼型风帆。其风帆由回转机构、桅杆和帆翼三部分组成,高39.68米、宽14.8米。回转底座最大外径为5.3米,底座中间圆筒直径为4.5米。参照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部件,满足了最佳操帆位置的设定。

其次,用于加工回转底座的数控重型卧式车床,采用的是目前国内加工能力最大的车床。光是其加工工件的最大直径就达到了5.6米,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和轮船的安全性。解决了这些细节问题后,只需要调整帆面与风向垂直,将水相对于空气的反向力量结合起来。船只就能借助风的力量顺利行驶,达到被风推着跑的目的。

经试航和两年以来的营运验证,凯力号风翼具有极佳的节能效果。依靠海上的风力,每天平均可以节省3%的油耗。如果在蒲氏顺风5级的条件下,它能达到日节约燃油5吨的效果。据记录的实船数据显示,截至到2020年10月,凯力轮在中东远东、南美远东、中东美西等多个航线营运。累计节油614.6吨,减少193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七百多亩树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凯力号的成功研发,成功确立了我国在大型轮船,风力助推技术领域的领跑地位。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