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读完了《主角》这本小说。说不出的难过,总有股悲悯从心底涌出。
小说写了一位秦腔传人易清娥近四十年的从业生涯,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秦腔,但是她的人生并非圆满。
厚积薄发,岁月可以蒙上容颜却蒙不了扎实的功底
易清娥因家里穷,11岁被舅舅从乡下带到县剧团学唱戏,成为剧团的正式职工,剧团的演员们都关照她,练功吊嗓有样学样。
好运不长,其舅因为在一次演出中炸死了饰演彭霸天的演员,被刑拘,鉴于非故意杀人,判刑五年,发配边疆。
人走茶凉,剧团整顿作风,把她列为“走后门”人员,欲清理回去,后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把她安排到了伙房,专门负责烧火。
即便如此,她一边烧火一边练功。看门大爷见娃能吃苦耐劳,跟几个老艺人商量,给她排了一出《打焦赞》,戏中的杨排风也是一个烧火丫头,一根烧火棍舞的人眼花缭乱。
某次下乡演出,易清娥的《打焦赞》大获成功,那些科班的学员自叹不如,群众们连连叫好。
几位老艺人以为凭着这折戏的成功,易清娥可以重回剧组,易清娥也这么认为。但是剧团主任仿如不知此事,未做任何表示。
老艺人去找副团长游说,副团长说,
锥子在布袋里,迟早会露出头的,等等吧。
易清娥的舅做了四年的牢,易清娥就在伙房烧了四年的火,在灶门口睡了四年,跟着几位老艺人扎扎实实地学了四年几本功。特别是“卧鱼”和“吹火”。
后来,剧团主任调走,易清娥重回剧组。并给她安排了一出重要的大戏《杨排风》。
随着《杨排风》的演出成功,她一夜之间成为了县里的大红人,并被推选为县常委。
她的师傅苟存中觉知自己大限将至,把毕生最拿手的“吹火”绝活传授给了易清娥。
凭着这手绝活,易清娥被调到省秦腔剧院。
易清娥虽有不幸的出身,但是在后面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恩师指点,之所以那些老艺人愿意倾囊相授,他们说,这娃实诚,不偷懒不耍滑,为人朴实不钻营。为了练踢功,易清娥的脚上腿上全是红肿青斑,但是她丝毫不觉得疼,还是一门心思练功夫。别人把心思用在钻营上,她却把心思用到功夫上。别人“卧鱼”最多三分钟,她可以半个小时。“吹火”从10多次到36次再到48次。
剧团里的演员经常为了争主角打的个头破血流,易清娥不争不抢,却当了四十年的主角。而另一位演员楚嘉禾,为了争主角,请客送礼找关系陪睡,结果,四十年始终是配角。
论出生,易清娥不如楚嘉禾。
论相貌,易清娥略输一成。
就这么一个出生像貌都不如她人的山里娃娃却红火了几十年。她把秦腔唱到北京,唱进了中南海,唱到了百老汇,为秦腔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秦腔小皇后”,但就是这么一位传奇女子,婚姻却很非常不幸。
事业与婚姻是抛物线,事业走高婚姻往低
第一任老公婚内出轨,后离婚。
生了个儿子,因为怀孕期间,老公经常酗酒,所以孩子先天不足,两岁多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她生下来孩子后,因为要忙事业,所以孩子交给自己的母亲带到农村,婆婆发现孩子两岁多还不会说话,认为孩子有问题,易清娥的母亲说没问题,农村孩子都说话晚,说什么“贵人语迟”,易清娥也没当回事,等到身边的人都在重复一个事情“你儿子是傻子”时,她才开始恐慌,带儿子去检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当最后一个医生告诉他,孩子确实是智障时,她崩溃了。她想,如果早点重视,也许孩子不会那么糟糕。
期间遭遇老公出轨,她选择了离婚,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不管到哪唱戏都带着孩子一起。虽然她也觉得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很累,但是,她又觉得,如果是普通正常的孩子就不会如现在般对她如此依恋。
孩子十多岁时,她遇到第二任老公,一位画家,一位她的疯狂戏迷。
永远不要拿正常人的思维去衡量艺术家,他们的疯狂你永远想不到。这位画家为了追求易清娥,也是拿出了缠郎的水平,俗话说:烈女怕缠男。禁不起画家的纠缠,易清娥选择再婚。
婚前,画家极尽讨好易清娥的儿子,婚后,却觉得儿子夹在他们中间是累赘。为了能与易清娥过二人世界,自己到终南山脚下租了个别墅。易清娥为了顾及两头,一周分几天兼顾两头。
有一次,画家要给易清娥画白蛇传的造型,耽误了易清娥回去的时间,孩子因为到点没有见到妈妈,从六楼窗户掉了下去,没了。
易清娥恨画家,恨他间接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画家也心存愧疚,离开了易清娥。
几年后,画家带着易清娥的巨幅裸体画像《秦魂》回到西京展览,易清娥受不了自己的“裸体”被无数人观看,遂以墨汁毁坏画作,当晚,画家自刎于被毁坏的画作前。
拼了几十年,最后无夫又无儿,连收养的弃女也取代她成为主角,最后养女被遗弃的父母领回,养女的奶奶更是跪求易清娥放手,成全她们一家团聚。
从山中来回到山中去,人生不过如此
到了省秦剧团,一折《游西湖》让易清娥红遍西京。
著名剧作家为她量身打造的《狐仙劫》更是让她声名大震,并获“秦腔小皇后”称号。
可是一场舞台事故,剧团团长和三个孩子丧生于此,她痛苦万分,悲痛欲绝。
为了帮助她振作,秦八娃根据她和孩子的故事又创作了一本新剧《同心结》。当易清娥再次与戏融为一体时,她的生命开始迸发出新的活力。
当儿子突然离去,她又沉寂了一段时间。失子之痛自不必言说。虽说孩子在时很累,但是孩子走了心都空了,那里被别人挖走了一块,没法填满了。
去了尼姑庵,她是准备出家的。在那里呆了几个月,心慢慢平静下来时,剧团团长和秦八娃找她出山,说振兴秦腔非她莫属。那时的剧团被迪斯科和模特队占领,剧团的人分崩离析。
歇了几个月,易清娥想通了许多事。她的一曲《白蛇传》把尼姑庵围得水泄不通。主持说,你应该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她听从了主持的劝告,重新出山。
她希望有声之年能唱五十个戏,三个原创。秦八娃确实再创了一个新剧《梨花雨》,但是主角却是易清娥的养女。
易清娥希望这个戏给自己,但是秦八娃说,你要培养接班人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请她出山振兴秦腔的团长也是这个态度。
易清娥的心一下子寒了。
我不过刚五十岁而已,以前我不想演主角时,你们一天到晚给我加戏,唱的最多的是一天九场,每唱一次《游西湖》,特别是表演“吹火”时,演一次就要吐一次,而且吐的稀里哗啦,人事不省。为了逃避演戏不得不怀孕生子,可是躲了两年,又被逼着出山。每次想到唱戏这么苦,当主角这么累,她就恨她舅为何要让她学唱戏,在家里放羊多好。
当她知天命,终于明白,戏与她已融为一体时,她却被曾经追捧过她的人放弃了。
突然想起《警察与赞美诗》,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善良勤劳的人。
易清娥虽然当了一辈子的主角,但却从未做过自己人生的主角。
当一切都看透后,她回了老家,跟她爸和舅弄起了自由自在的三人转。
她从山中来,回到山中去,人生不过如此,画了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