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作为中考语文必考题,其实用价值远远比中考10分左右的分值要大得多。而从教学经验上看,中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上的失分很多,究其原因有两点:
一、不够重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基本上,每两单元就会有综合性学习,在中考中,基本也是选择语文课文初一至初三的综合性学习作为考核范围,学生因此不够重视。但其出题灵活,新旧知识点更迭速度快,并不局限于课本出现的考点,所以导致失分。
二、“综合性学习”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学习”按知识范围来分,分别是“口语交际知识点”、“综合实践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口语交际知识点”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综合实践知识点”涉及工作学习中的实用;而“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却涉及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综合性学习”涉及范围广,难度也不小,失分也就很正常了。
前文我们谈了“口语交际”中的针对特定人的知识点,今天谈谈针对特定人群的知识点。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与特定的、具体化的某个人交流,也会出现与特定的,具体化的某些人交流,而这些人,一般都是有特定范围的。举个例子:作为老师与某某同学的家长进行交流,这就是与特定人的交流;开家长会,与教室里坐着的所有本班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这就是与特定人群的交流。
不论是与特定人的交流,还是与特定人群的交流,首要的前提还是“得体”,即“恰当地称呼”、“礼貌的问候语”要有,所谓的“讲礼貌、懂场合、看对象”!这是“口语交际知识点”在答题时的共性。
中考涉及的针对特定人群的口语交际知识点包括:颁奖词、演讲稿、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结束语。
我们来仔细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答题思路和语言逻辑顺序:
①颁奖词——颁奖,必是有贡献,才会颁奖,作为颁奖词的发言人,首先当然要阐述一下获奖者的主要事迹,这叫有理有据;因为这些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在哪,他的品质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最后,当然要说下获得了什么样的奖项。注意,在这种场合下,语言的组织要言简意赅,自然流畅。于是得出颁奖词的答题思路逻辑为:
列举主要事迹→得出获奖者品质特点→所获奖项介绍
②演讲稿——演讲稿相对比较复杂,一般在“综合性学习”中,会选择某一部分来考核,比如演讲得开头,结尾。从演讲稿的写作特性上看,首先是开头必须要迅速吸引听众,把握大家的注意力,所以用“故事性”、“提问性”、“笑话性”的方式,不能用常规做法,一板一眼,达不到效果;其次,演讲稿的正文更像是一篇议论文,提出自我的观点,举出相应的具体事例以证明,同时还要注意,一篇好的演讲稿必要与自身进行联系,才能让听众感同身受;演讲稿的结尾,首要的要求就是要有煽动性,激情澎湃,所以运用强有力的语言号召听众响应你的观点,这是必需。于是得出演讲稿的答题思路逻辑为:
开头→正文→结尾
③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结束语——作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控场能力是关键,无论是开场白还是结束语,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同时对所有节目或活动都要了如指掌,串联整场。于是得出开场白、结束语的答题思路逻辑为:
开场白:介绍活动/表演/节目→营造氛围,引出下面即将展开的活动/表演/节目
结束语:总结活动→展望以后/寄托希望/提出建议→结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2021年中考作文增加“情境作文”,即设定身份、设定场合、设定目的、设定体裁,综合性学习中的某些知识点很符合“情境作文”的设定,且又能达到500字以上的字数要求,比如今天所说的“演讲稿”,大机率会在将来中考的“情境作文”中出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