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王炳荣雕瓷真品(王炳荣简介)

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您身边,每日一宝带您从文物的蛛丝马迹,看穿尘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清王炳荣款法华瓶。

清王炳荣款法华瓶,撇口,细长颈,溜肩,深腹,腹下部内敛,底部为圈足。全器以法华工艺制成,通体施孔雀蓝釉地,瓶口、瓶颈无纹饰,肩部、腹部制作荷花、鹭鸶图案,施以白、绿、黄、紫色素釉;鹭鸶形象逼真,荷花刻画细腻,长茎、宽叶、花瓣均凸起自然,层次清晰,色泽浓淡适宜,体现出较好的透视关系,从瓶面图案中的鹭鸶、莲花等内容看,其寓意为“一路连升”传统题材。瓶底亦施孔雀蓝釉地,中央雕刻阳文篆书“王炳荣作”4字2行双方框图章款。

晚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彻底走向衰落的时期,不断来临的内忧外患和腐朽政治,使统治者陷入困境,国势日颓,财政紧缺,宫廷对历朝重视的御窑厂根本无遑顾及,而作为制瓷业中龙头的官窑瓷器的烧造质量明显走下坡。咸丰年间,御窑厂毁于兵燹,官窑停烧,战火同时波及到景德镇地区,民窑瓷器的生产产量锐减,质量下降。虽然在同治、光绪年间,一度出现了社会相对稳定,民窑瓷器生产得到恢复,并出现短暂的繁荣景象,但整体水平与清代前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距离。

在制瓷业主流走向全面衰落的同时,一批怀抱着理想的艺人不甘沦落,他们吸取传统艺术的精华,不断探索,另辟蹊径,在死气沉沉的晚期瓷坛上开创出别具一格的陶瓷艺术。从道光开始,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艺人发展出另一种风格的陶瓷艺术,这就是晚清雕瓷艺术。这些陶瓷艺人们冲破当时陶瓷界庸俗保守的束缚,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技法,结合瓷器创作的本身特点,以刻刀代画笔,创作出一批极具诗画效果的瓷器精品。

王炳荣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景德镇中较有名气的瓷雕家。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艺人地位低下,有关雕瓷艺人的记载相当稀少,不过,我们在清人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找到了一些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此外,在《景德镇陶瓷史稿》中对他也有所记载:“工于雕瓷,所作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为神似。至于仿漆之器,精雕花纹,所涂之釉,又极为似漆,不知者以为真漆”。王炳荣的传世品以文房用具为多,这件法华瓶是其不可多见的作品。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