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又把《心居》看了一遍。作为都是海清主演的电视剧,都有关于上海的房子,跟十几年前的《蜗居》相比,关注度和影响力都差了很多,所以之前看的时候,没想写什么。但再看的时候,还是有了些感触,所以写点东西出来。
《蜗居》里,普通人还可以通过奋斗,在上海买房安家。那时候,房价正是飞快上涨的阶段,关注度很高。但到了《心居》,房价已经高不可攀了,也没有年轻人通过奋斗而去买房了,取而代之的是借助亲戚婚姻的帮助而去买房,以及对炒房获利群体无限的羡慕。这还是让人有些悲哀的。
顾清俞这个角色,是投资银行高级经理,收入很高,标准的精英阶层。她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做事周全而得体,人又很漂亮,很完美。但是有点太过完美,不接地气,也没有很讨观众的喜欢。
相比而言,海清饰演的冯晓琴,形象就立体和丰满许多。冯晓琴从老家来到上海,为了立足,而嫁给了上海本地人,成了本地郎的外地媳妇。为了照顾自己的妹妹和实为儿子的名义弟弟,忍受着家里的歧视,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冯晓琴努力地想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一个上海人,但一直没能如愿。自己没工作,老公不争气,老公家里人不支持,就这么带着怨气生活着。
老公意外死后,更是被当外人对待,自己甚至开始送外卖。当发现养老产业有很大发展后,缠着展翔投资养老院。,想尽办法说服展翔。冯晓琴是个市井、自私的人,同时又很善良和勤奋。终于有了在上海立足的工作和事业。
整部剧里,最有意思的角色就是展翔了。早年靠炒房而发家,实现了财务自由;但同时,又有点傻傻的。其实现实当中,这是不成立的,但演员演得不错,很讨喜。对顾清俞,一心一意,即使对方有男朋友以及结婚,感情都不曾改变。因为不用工作,玩心很重,虽不太上进,但很单纯。不需要工作的生活,才是有趣的生活;财富自由的人生,才是让人羡慕的人生。
房子的价格虽然很高了,但人们依然会想买房。冯晓琴想买属于自己的房子,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顾清俞想买环境更好面积更大的房子;冯晓琴的妹妹也想买房子,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上海人;顾清俞的堂弟结婚,双方家庭也要给小夫妻买套房。人们对房子的向往,并没有停止。
剧中关于限购的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因为顾清俞为了突破限购,而中介给他介绍了假结婚的对象,而与初恋对象重逢。因为限购,展翔不能新买房子,改善了现金流,也不用到处看房子,他才那么有时间有精力去追求心中所爱。
剧中冯晓琴说服展翔投资养老院的时候,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大意是,老人越来越多,而年轻人没有时间照顾,就需要有养老服务。未来的养老院会划片,服务就近社区的老人。如果养老院办得好,老人会为了入住该养老院,在附近买房,带动周围房价上涨。就像学区房一样,这叫做老区房。这一段,编剧是开了脑洞的,未来会不会真的出现老区房这种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