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纪录片地镜头做调味料,
用人性的多面做火候,
精神世界与生活的抗衡是食材,
这部影片,
不适合所有人观看,
它没有电影本身的底蕴,不会为了观赏度而添加修饰性的结局,
有人说这是一部教育题材的影片,
如此评论,
只是影片本身表面的颜色,
而它的底色,
却是理解的释义和人在精神世界急促地呼吸。
超脱
Detachment
艾德里安?布洛迪 ,
2002年的一部剧情传记影片「钢琴家」,
让人们认识了这位1993年出道的美国演员。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殊荣,
是他最为高光的荣誉,
影片「钢琴家」,
豆瓣评分9.2,
豆瓣电影排行榜第56。
十年磨砺,
在出精品,
「超脱」,给艾德里安?布洛迪实锤了实力派的标签 。
台词和剧情只是表演所陪衬的东西,
用神情展示思想中的激战,
用眼神表达精神世界,
看懂「超脱」,会在短暂的时间里,陷入失魂状态。
它的意义,
似乎混乱如麻,也极其简单。
豆瓣评分8.9,
烂番茄74%观众评分,
鱼兄仍然坚持,它不是一部电影,只是表达“理解”一词的重要和意义。
我们不能取悦全世界,
我们不能让全世界都知晓自己的存在,
生命本身的意义,都来自外界各个方面的触碰,
其实,
生命本无任何意义。
将你带到尘世,是一种新生的意义;
拥有家庭成员,穿梭在学业、工作、交际、情感之中,
是一种身在其中叫做生活的意义;
万物与你同在,相关和不相关都在于行动的选择,事物更迭,四季交替,
是一种规律性的意义;
假设,
一切思想、意识、记忆都归零,
将你蒙上双眼,去除感知,放置在四壁黑暗,空间无限的一个地方,
睁开双眼,那里什么都没有,
你的思想、意识和记忆也就是空白,
那样,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为何人们众说纷纭,
有活着真好的表达,并笑着;
有活着干吗的沮丧,也笑着;
意识降临之初,所有世间的东西都开始触碰自己,意义也就逐渐增添着,
意识思想和万物相互理解,就是存活,
反之,就是生命泯灭。
意识的死亡,才是生命的终点,
通过影片「超脱」,我们一起深入那些每个人都拥有的无力时刻。
“
我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于灵魂相距甚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阿尔贝·加缪
影片的开头,引用了这位法国哲学家的一句名言。
亨利
,职业是一位代课老师,游走在各个社区的学校之间,
经人推荐,他来到了一间问题学生较多的学校,成为一位临时的代课老师。
影片进行中,
会时不时的加入一些纪录片镜头的片段,
那些其实是
亨利
内心世界的东西,一些过往的画面常常闪现在自己的意识之中。
亨利
的母亲佩妮
,在自己七岁那年,药物自杀于家中,
原因是自己的
外公
强奸了自己的母亲。从那时起,
亨利
就开始对一切人和事物,保持距离,事隔多年后,
外公
为此精神失常,被亨利
送进养老院,是什么样的人性成长,导致世界人人各异,
亨利
表示出了不理解。
进入学校的第一天,
办公室里走出一位刚刚辞职的中年男人老师,
原因是无法忍受问题学生带来的精神摧毁,
亨利
走进课堂,一样遇到了那样的问题 。
他无视学生的语言羞辱,在他看来,那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他只是一名代课老师,
将外界的问题,牵扯进自己的情绪之中,
亨利
认为那是最愚蠢的行为 。
课堂外,
教室办公室,
一位家长正在训斥女教师——
麦迪逊
,家长的说词是,自己的女儿没有学好,完全是老师和学校的无能,
而学生更为猖狂,
一口吐向
麦迪逊
老师,还声称会叫自己的黑人帮轮奸了这位女教师。
类似于这样的剧情片段,
无非是表达不学无术的学生,
这能被人轻而易举地理解,
因为每所学校都会有这样的学生和家长。
讽刺家庭教育也好,讽刺家长素质也好,
那些都找不到根源,
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么复杂的成长环境中,究竟是哪一个章节出了问题。
这是一件很可笑又很可悲的事情 。
影片中有这样的几个镜头,
它与影片本身似乎没什么关联,
却隐隐地告诉了我们值得思考的事情。
镜头一:
这是一位学校老师,
他每天都会站在学校操场的护栏边,似乎再用意念发泄一些心中的委屈或者是不满。
镜头二:
还是这位老师,
回到家中,妻子专注地看着电视,没有准备晚饭,没有理睬,
儿子在一旁也专注着电脑的游戏中,
坐下打开公文包,批改学生作业,却第一眼看到学生辱骂的留言。
镜头三:
依然是这位老师,
亨利
从此路过,上前打了招呼,他却倍感意外。这三个镜头向我们传达的东西,
颇为真实。
『被生活所忽略的自己』
『没有人支撑的存在感』
『形同空气一般的失落』
这不就是走向毫无意义的罪魁祸首吗?
去关心,将自身无尽的“给予存在感”,都给出去,
得到被关心,得到存在感,得到生活和意义。
亨利
和艾丽卡
的一段故事,或许是影片唯一有色彩的地方。
艾丽卡
是一位年纪尚小,无家无亲人的街头妓女。因再一次公车上的邂逅,
亨利
从拒绝交流,到彻底改变艾丽卡
,展示了人心本善良的一面,
不止是
亨利
的善良挽救,还有艾丽卡
作为人类善良的本性。
两人的故事断续进行,
后来
亨利
外公逝世,学校事情焦头烂额,使得亨利
将快乐也拒绝在心门之外,联系了儿童领养中心,将
艾丽卡
送走了,可那段改变自己的时光,让
艾丽卡
爱上了亨利
,两人分开的画面,
有也几分动容。
庆幸的是,导演让他们在最后又重新见面,拥抱在了一起,
也间接性的表明了,
人在经历一段地狱旅程之后,
终会回到人间情暖 。
影片之中,
会有很多剧情故事,
有些几个镜头就能表达的东西,也总那么让人心潮涌动,
有些一直持续的,也一直像锯齿那样来回抽动在心口。
亨利
的一位女学生梅丽
,因肥胖身材,在受到各种嫌弃之后,
开始自己讨厌自己,慢慢走向厌世的结局。
梅丽
的角色,代表了一种渴望被世界同等接受的人群,
她或许有外表的残缺之美,
可人们不该在一道流着血的伤口上,
再添深度。
人会在心底积存自卑,
被理解,就会消除那些积存的自卑,
被忽视,自卑堆叠成山,会将人心压死。
梅丽
在多次尝试与人友好相处的过程中,心灰意冷,在终于在小小年纪,被世间冷漠弑杀。
那个只属于自己的黑色蛋糕,也是甜的,区别于其他黄色蛋糕,这多了一种解脱的味道。
自杀,告别人间不曾感受到的温暖 。
梅丽
在生命最后之际,画出了一幅世界无视自己的画,
画的是她自己,
可,那不就是人间吗 ?
「超脱」,只看懂一遍就好。
成长与教育,
人性与思想,
理解与关心,
活着与死去 ... ...
无论生活有多凌乱不堪,
无论所处之地是地狱还是天堂,
那都只是片刻,
多关注身边人和事,
生活或许有不一样的色彩斑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