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迎来70周年。与新中国同龄,与新上海同日诞生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栉风沐雨70年,始终以传播向上的力量为己任。
3月18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各频率推出《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纪念上海人民广播电台70周年系列音频》,重温曾经回响在上海天空的广播的声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官微同步图文呈现,也欢迎你通过阿基米德和话匣子FM收听。
现在,请把耳朵交给我。
因为,收音机响起的地方,总有故事发生。
戏曲广播天然有着勾连听众的基因。五十年代初,大量戏曲演员在电台接受听众点播,俗称“唱电台”。八十年代,广播重建了与听众的亲密联系,戏曲组开设《看词听唱》节目,油印唱词在电台门口发送,听众捧着唱词、听着广播学唱。后来戏曲组又推出京剧、昆曲、越剧、淮剧等讲座,还编辑出版了越剧、沪剧、京剧小戏考,广受欢迎,《越剧小戏考》尤其畅销,一下子增印了三版。
京剧编辑与京剧名家们
戏曲编辑与越剧名家
戏曲广播还直接来到听众身边,1982年春节,电台牵手上海沪剧院,恢复了60年代初曾举办的“沪剧回娘家”。娘家一回就是十年,娘家人的热诚绝对不输今天的追星族,只是表达更加淳朴。
沪剧回娘家
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是“沪剧回娘家”的倡导者,她最后一次登台就在88年春节的奉贤,她和许多艺术家美好的声音和声音背后的温暖,通过电波永远留存。
第二次沪剧回娘家时老艺术家登台与演员一起谢幕 解洪元、石筱英、汪秀英、丁是娥、吴素秋、马莉莉、沈惠中、李仲英、陈瑜
1991年夏,“旋枫杯戏曲卡拉OK大赛”刮起了戏曲旋风,甚至有深圳票友打飞的参赛。
戏曲卡拉OK旋枫赛
这是沪上首次票友大赛,广播人又一次领风气之先,把戏曲爱好者汇拢在电波之间。
越剧百年名曲名票评选决赛及颁奖现场,陶海、吕瑞英、单仰萍、汪秀月、钱云
大赛不仅为戏迷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专业院团发现了人才,当时还是中学生的黄莺和王清就是通过两届大赛走上了专业道路。
“豫园戏曲周周演”开台演出
1992年《星期戏曲广播会》300期“全国戏曲博览展演”剧照
2015九州百戏?全国稀有剧种展演中连阳、薛志花表演的耍孩儿《猪八戒背媳妇》
1992年,应和着改革大潮,戏曲开出直播栏目《戏苑四重奏》,进一步拉近与听众距离,其栏目设置方式成为全国戏曲广播节目的模板。
2019年戏曲广播合影
进入新世纪,开设 “豫园戏曲周周演”,举办越剧百年名曲名票评选、开展“九州百戏”全国戏曲名家名票汇演。戏曲广播一次又一次来到听众身边。
撰稿:赵洁
制作:李立超
播音:北辰
编辑:吴桐翎、薛晶婧
音频资料由上海音像资料馆提供
编辑:王宇迪
责任编辑:盛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