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哪个国家拍摄电影最(哪个国家拍摄电影)

时光撰稿人 | 含菁

无声有势,后发制人。

不死心的韩国电影人,最近又整活出一部科幻大片《外星+人》,下个月即将在韩国上映。

卡司异常豪华:

导演崔东勋

,代表作《老千》《夺宝联盟》《暗杀》,票房口碑一向稳,妥妥的韩国商业片大导。

主演梦幻联动,

“狗焕”柳俊烈、金宇彬、金泰梨、苏志燮……

不过,类型却异常混搭:

古装+现代?穿越+科幻?

虽说是崔东勋时隔7年的新作,且有野心地计划拍第二部,这片子看着还是有点不大靠谱。

借着本片的由头,时光君今天也想带大家看看韩国的科幻片。

虽然韩国电影对各种类型故事手到擒来,却时常在科幻领域遭遇滑铁卢,个中问题,值得探讨。

拍不好的韩国科幻

从预告来看,《外星+人》

横跨两个时空——当下和600年前的高丽王朝。

2022年,地球上的外星人把外星囚犯都关在人脑中,金宇彬的角色负责掌管一个“时间之门”,管理人脑中的外星囚犯。

另一边,柳俊烈和金泰梨饰演高丽时代的两个道士,正因为一把神剑争得你死我活之时,忽然发现了外星飞船的痕迹。

以崔东勋过往对动作片的偏好,及预告中浓烈的商业气息,不难推测这应该是个古代人和现代人联手battle外星人的故事。

虽然目前还没上映,但影片杂糅的类型之多,很难不担心最后拍成个雷片。

崔东勋曾在2009年就拍过类似的奇幻电影

《田禹治》

,以传奇道士重返人间斗妖魔为主线,同样涉及穿越、动作元素。

虽然不至于口碑稀烂,观感还是有点不伦不类。

从去年大热的《胜利号》《徐福》《寂静之海》到今年的《Grid》,韩国科幻几乎实现了多连扑。

也就别怪时光君不看好本片。

另外,从预告情节来看,影片没有选在近未来,而是放在“只有疫情,不见外星人”的2022,世界观已经注定悬浮到出戏。

钢……钢铁侠?

横扫戛纳和奥斯卡的韩国电影,为什么一碰上科幻就支棱不起来?

该展开聊聊了。

失败的本土化

去年韩国投资1.4亿的

《胜利号》

,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将西方科幻本土化。

它的故事属于典型的太空歌剧式的英雄冒险,此类型之前的好莱坞代表作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银河护卫队》。

故事一般放在远未来,场景从地球拓展到整个银河系,

主角是超级英雄式,格局要宏大,冒险要浪漫。

背景设定在2092年,地球难以生存,只有少量人类能去火星上的新家园居住。UTS公司一边在火星建设新家,一边将建设废弃物丢进地球和太空。

主角团是以宋仲基为首,开着“胜利号”飞船清理太空垃圾的四人组,前半段一心为钱做太空“清道夫”,后半段则为了救一个小女孩性命和UTS公司老大对着干。

影片上映时遭遇了和国产科幻《上海堡垒》同等火力的吐槽攻击,目前评分仅在及格线上。但和后者的“假科幻真言情”相比,《胜利号》整体完成度绝对高于《上海堡垒》。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亮眼的视觉特效没能遮住崩坏的故事漏洞。

首先还是它世界观设定上的拿来主义。

其故事原型取自日本动漫《星空清理者》,人设又有《星际牛仔》的影子,太空战斗的运镜又让人穿越到庵野秀明的冷门神作《超时空要塞》。

千禧年日漫迷看《胜利号》,或许就像美剧爱好者看《爱情公寓》的感觉。

此外,

影片没有添加任何韩国本土特色

,导演似乎刻意隐去国别意识,除主角团外,配角人均欧美脸。

拍摄手法也分分钟让人回想起好莱坞流水线产品。

唯一有点韩式精气神的,恐怕只有结尾底层人民联合对抗财阀这一常见于韩国社会电影的情节。

在呼应本国文化这一点上,反观我们的

《流浪地球》

倒是做得十分到位。

看完,你可能不会记得全部情节,但北京交通局“开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标语一定刻烟吸肺。

电影中除了北京国贸、上海东方明珠这些鲜明的地理标识,最具中式特色的应该是“带球跑”的设定。

导演郭帆曾对国外的特效公司解释,带家园逃亡源自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故土情结,逃亡救援的外壳下是“回家”的主题。

空间站服役的刘培强想回家见儿子,救援队员得知地球被放弃时纷纷选择回家拥抱亲人,都是东方式乡愁的体现。

“小破球”成功的改编,得益于大刘原著坚实的故事基础。

国内虽然电影工业体系未能追及好莱坞,但不乏《三体》这些科幻世界观扎实的中国式叙事基因,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而科幻类型的小说,在韩国长年不受关注,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电影在此之上的改编及发展。

科幻外衣下的类型片叙事

既然故事不够,那就其他元素来凑。

虽然硬科幻创作力不足,但韩国和科幻擦边的一些商业类型片,还是有不少代表作的,其中最可圈可点的是奉俊昊导演的《雪国列车》和《汉江怪物》。

《雪国列车》

拍摄于2013年,由“美队”克里斯·埃文斯主演。

导演奉俊昊对动作场面驾轻就熟,遂将其拍成了密闭空间闯关的动作爽片,不过它的背景还是常见的末日革命。

拍摄于2006年的

《汉江怪物》

也靠动作场景吸引眼球,同时用怪兽特效放大了惊悚元素。

因为生态恶化,首尔的母亲河孕育出一只吃人的行走鱼怪物,生吞活人后将头骨吐进下水沟的镜头令人看过难忘。

毫无疑问,

这两部电影里科幻概念已经被边缘,同时在类型化叙事上做到了极致。

这也是韩影创作者历来的长处:

吸收好莱坞娱乐元素,与本土擅长的类型融合,因此韩国动作、悬疑、犯罪类的高口碑商业片层出不穷。

例如2018年崔宇植、金多美主演的

《魔女》

就是轻科幻的悬疑片典范。

影片引入“基因改造人”概念,前半段用女主身份的引发惊悚与悬念,后半段转向血浆狂飙的反杀复仇,爆米花指数拉满。

虽然在效仿好莱坞上有独到的心得,但一遇到科幻片就失灵。除了缺乏本土故事性,还有一个原因是

韩国电影的市场限制

硬科幻是人类工业化梦境的投射,更代表了一个国家当下电影行业最高工业水平。韩国本土千万人口的票房市场,很难吸纳与科幻匹配的投资体量,《胜利号》也是靠华谊和腾讯投资才有了后续。

市场导向之下,没有充足资金吸纳人才和视觉技术发展,科幻在韩注定成为其他类型的边角料。

再加上近两年疫情摆烂,金主爸爸们都捂紧了口袋。时光君推测,未来几年都很难看到韩国能在科幻大制作上有什么突破了。

再看国内科幻,小破球撑起“华语科幻元年”的2019年,正好是疫情的前年。

此后,整个电影行业都受此影响停滞不前,但我们在科幻领域的探索仍未停步——

陈思诚离开了《唐探》系列后,尝试了科幻+喜剧的结合,将在之后带来

《外太空的莫扎特》

万众瞩目的

《流浪地球2》

已定档明年春节档,延续了第一部的制作班底,刘慈欣监制,吴京、刘德华担任主演。

还有一部是去年平遥电影节展映后好评如潮的

《宇宙探索编辑部》

,成本低但创意足,据说光是剧本就打磨了4年,有望明年上映。

再加上蓄势待发的《三体》剧集们,不知道能不能推动华语科幻片走向新高度。

未来尚且可期。

-END-

吹港片神作时,别忘记它

锤哥新片,烂到无力吐槽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