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时至秋令,秋高气爽,万物成熟,硕果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
秋季是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人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阴气开始上升。
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
人们的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以养阴为原则,闭藏阳气为来年有足够的阳气升发打基础。
做好以下7点,秋季养生的功课算是做足了。
1、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另外早起适当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肺部推陈出新,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2、调整情绪
秋季草木开始凋零,人们的好心情也开始凋落,情绪容易不稳定,心情烦躁,悲伤等。
专家指出,秋冬季节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等症易高发的季节。
因此要注意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
容易多愁善感、容易抑郁、焦虑的人群,不要闷坐在家里,尽量外出多活动,多和大自然接触,选择自己平时喜欢的事去做,比如爬山、郊游等,丰富生活内容,保持心情愉悦。
3、适量运动
秋季身体的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要避免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气随汗脱,以微微出汗为最佳,以免阳气消耗过度。
可选择慢运动项目,如慢跑、散步、练太极、做八段锦操,瑜伽等。
4、不可乱补
秋冬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不可乱补,不要跟风吃滋补品、保健品。
中医认为: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症进补,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另外,任何滋补品服用过量同样对身体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尽量选择食补。
5、防止肥胖
有关专家指出,秋季是容易发胖的季节。
秋令时节,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大振,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人们稍不小心就贴膘了。
平时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
同时增强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减少脂肪囤积。
6、防秋燥
秋季因多晴少雨,气候常较为干燥。“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
人体在这种环境下从皮肤及呼吸中散发的水分较多,可引起机体内气、血、津液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伤及津液、阴血可出现各种干燥征象。
人体感受秋燥的主要表现是口干鼻燥、咽干唇焦、口干而渴,食欲不振,尿少便秘,手足心热,低热,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征象。
大家在饮食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
可以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以及藕、梨、胡萝卜等。
另外,喝粥是防秋燥不错的选择。
如:黑芝麻粥、鲜藕粥、玉米粥、白木耳粥、苹果粥等。
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多食用酸味之物,以收敛补肺,顺应秋气?尽可能避免葱?姜?蒜?八角?茴香、辣等发散的食物?
7、五音疗法养肺
四季和五脏相对应,春对肝、夏对心、秋对肺、冬对肾、长夏对脾。
因此,秋季是养肺最好的时机。
中医五音疗法,是根据“五脏相音”的中医基础理论,五音配属五脏,结合五行生克,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如:角调式乐曲在五脏则入肝,可以条达情志、消忧解郁;
徵调式乐曲在五脏则入心,可以通调血脉,振奋精神;
宫调式乐曲在五脏则入脾,可以助脾健运、消食化痰;
商调式乐曲在五脏则入肺,可以除燥息怒,安宁人心;
羽调式乐曲在五脏则入肾,可以启迪心灵。
应用不同调式的乐曲可以保养相应五脏,也可以治疗相应五脏的疾患。
商调式乐曲有:《将军令》《黄河》《潇乡水云》《金蛇狂舞》《十五的月亮》、《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
商调,为秋音,以商音为主音,属金,主收,通于肺。
用于养生保健、可以调养肺气,利于入静,增进睡眠,缓解疲劳,促进放松,肺气较虚者,秋季宜多听。
只要平时注重这些生活起居小事,根本不需花大钱买昂贵的滋补品、保健品,但相信大家的身体依然可以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