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影儿
图/网络
“女人结婚得趁早,过了35岁,即使你条件好也难找到良人。”
这是邻居家的女儿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女性同胞的忠告。
她今年37岁,双硕士毕业,收入可观,名下房车齐全,长相漂亮,身材高挑。
她不是没人追,只是追她的她看不上,好不容易遇到条件合适的,又因为性格,三观等问题走不到一起。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很优秀的女孩,她身后从不缺追求者,只是35岁之后她很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追求者质量大不如从前。
邻居们总觉得她单身是因为太挑,毕竟以她的条件想要结婚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大家哪里知道她的苦恼,婚姻不是儿戏,怎么能随便找个人将就?可越是不将就,就越难脱单。
她现在开始后悔没有早点结婚,35岁之前她遇到的追求者都很优质,只是那个时候她忙于事业,35岁之后追求者减少,追求者质量也大幅度下降。
如今的她想找一个称心的另一半真的特别困难。
对于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当代社会而言,30岁结婚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受教育程度越高,结婚越晚,这些大家都明白。
只是晚也有晚的界限,35岁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一条分界线。
事业上的分界线
35岁之前大家找工作并不困难,可一旦过了35岁求职就很坎坷。
很多企业明文规定只招35岁以内的员工,这就导致很多35岁以上人群找不到工作。
就算有工作也常常会遭遇失业的风险。
婚恋中的分界线
35岁之前结婚并不算晚,因为我国某些地区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了30岁。
可即便如此,大家也很难逃脱35岁定律。
不管你条件如何,一旦过了35岁,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35岁之前你明明没有这么艰难,一跨过那道坎,你就仿佛步入了荆棘中。
35岁真的是条分界线,不管是事业还是婚姻,都会因为这条界限而变得不一样起来。
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一个条件优越的人怎么会因为过了35岁就找不到良人,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其一,从条件而论,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就是指自己看得上的看不上自己,看得上自己的自己又看不上。
大家之所以会遇到这种情况,无非因为以下2点。
01大龄单身优质男屈指可数
男人条件好结婚就早,这是大概率事件,个例不参与讨论。
因为条件好,所以很抢手,想留到最后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是一种常态。
真正过了35岁还没结婚的优质男人屈指可数,由于他们愿意低就,所以他们的选择范围是要比优质女广泛很多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龄优质女就会面临强大的竞争力,她们中意的男人未必看得上她们。
02被动剩下的大龄男居多
大家必须承认,绝大部分男人之所以单身,不过是因为条件不够而被迫剩下的罢了。
这类男人条件普通,甚至可以用差来形容,普通女人都不愿意嫁给他们,更不要说优质女了。
可是很遗憾,大龄优质女面临的绝大部分都是这种男人,因为条件优越的男人早就结婚了。
其二,从感情而论,难上加难
结婚不是组队,随便把一男一女放在一起就可以成功。
结婚需要很多条件,比如物质条件上的门当户对,精神条件上的两情相悦。
可这件事情对大家而言并不容易,尤其是过了35岁的单身人群,既要彼此条件相当,又要彼此情投意合,其难度几乎可以超过90%。
满足了物质条件,满足不了精神需求,这就导致很多大龄优质单身女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
一个女人想遇到良人,想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就得早点结婚。
无论条件如何,20多岁的时候总要比30多岁的时候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20多岁时大家都在择偶,单身人群数不胜数,想要在这庞大的人群当中找一个满意的异性,也不算太过困难。
毕竟选择空间大,成功几率就高。
可到了35岁以后,绝大部分人都已跨入婚姻的殿堂,大家所面对的选择群体大幅度缩小,想找到合适的人选的几率自然也会下降。
所谓结婚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对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你所面临的人海越大,找到心仪的人的几率就越高。
同样的道理,你所面临的群体越小,遇到合适的人的几率就越低。
人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其实这个道理也可以用于婚恋。
婚姻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场资源抢夺战,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你能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你下手的速度。